人是运动长寿还是静止长寿(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

相信很多朋友们都听说过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而我们民间更是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谚语说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于是便有很多人用这些谚语激励自己,不管刮风下雨甚至是雾霾天气,每天都会坚持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

近日47岁的刘女士在一次锻炼的第二天竟出现了肌肉酸痛、僵硬的症状,整个人也没有精神感到乏力,去了医院一检查,发现是由运动引起的延迟性肌肉酸痛

医生告诉刘女士多种锻炼都可能导致延迟性肌肉酸痛,主要产生于运动后的12-24小时,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的方式来缓解。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很多朋友感到疑惑,既然运动锻炼会造成这样的问题,那我以后就不运动了吗?其实运动也好静止也罢,都应该有一个“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运动”这个话题。

人是运动长寿还是静止长寿(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1)

一、为什么说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格言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18世纪提出的,生命的力量源自于精,但外在体现为运动,不是浅显的对体育运动的依赖。

而体育运动能带给我们哪些好处呢?

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是有好处的,对于儿童、少年来说,平时注意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骨骼、肌肉发育、增强心肺功能、增加食欲、增强免疫力。具体优点如下:

促进骨骼、肌肉发育:骨骼具有支撑人体结构、保护内脏的作用。坚持运动,增加骨组织营养,使骨质坚固,更好支撑人体保护脏器,同时促进骨骼生长发育。

增强心肺功能: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有效地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问题,降低血压,增加肺活量。

人是运动长寿还是静止长寿(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2)

增加食欲:运动量增加,导致机体大量能量被消耗,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强消化吸收能力,进而产生饥饿感、食欲增加。爱运动的儿童食欲好,吃饭更香。

增强免疫力:加强运动不仅可以增加日晒时长,促进钙吸收,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病菌的感染。

而对于青、中年人来说,运动则可以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控制体重和血压、增强肌肉和心肺功能等。

运动给中年人带来健康的身体,使中年人精神愉快,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增强。这种愉快和适应能力反过来又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运动还可以使脑组织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人产生欣快之感觉。

人是运动长寿还是静止长寿(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3)

当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会使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激能力得到提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并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他们从实践中得到这样一条规律:机体的衰老—免疫功能下降—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增强健康—延缓衰老。

运动的好处对中老年人来说同样也是非常大的。

首先对于心血管来说,适度的运动可以有利于增加心脏耗氧量,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还可以使血液粘稠的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另外中老年人适当的运动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是有一定好处的,因为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钙的摄入,会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人是运动长寿还是静止长寿(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4)

我们都知道降糖的一个疗法就是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降低高血糖的发生,不仅仅是血糖,像血脂和血压这些重要指标也可以通过运动来保持正常,从而减少这种由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引起来的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在运动时如果是选择公园、广场这种人多的地方,还有可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既增加了乐趣又排解了孤独的情绪,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使生活更加幸福,使精神更加振奋,是不是一举多得呢?

人是运动长寿还是静止长寿(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5)

二、静止有助于长寿吗?

最近网上多了很多关于“生命在于静止”、“静止有助于长寿”的说法,并且多数都是以乌龟作为例子,认为乌龟行动缓慢,几乎不进行什么运动,而寿命可以达到100-200岁,最高的陆龟寿命甚至可以达到300岁,这不就是说明静止有助于长寿吗?

其实这样的看法是不准确的,虽然大部分陆龟在自然条件下能存活150年以上,但是仍有许多品种的水龟寿命只有20、30年左右,这与运动还是静止并没有太大关系,是与其基因和生理机能密切相关的。

但是人和乌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不管是从基因还是生理机能方面都不能一概而论,当然更不能武断的认为人类和乌龟一样行动缓慢甚至静止不动就能长寿。

人是运动长寿还是静止长寿(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6)

那么我们如果长时间不运动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首先会使新陈代谢减慢,大量脂肪在体内堆积,从而导致肥胖。如果长期不运动,体重会明显增加,最终导致超重或肥胖。因为经常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而如果经常不运动且久坐的话,容易造成脂肪堆积、使皮肤失去弹性、长痘等问题,甚至还易引发脂肪肝

其次会使心肺功能下降。经常不运动会造成血液流通不畅,影响血液正常的流动速率,导致心脑血管弹性变差,最终影响心脏的生理功能,甚至也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四肢无力及僵硬等症状。

人是运动长寿还是静止长寿(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7)

而且不经常运动还有可能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的风险;同时心肌缺血、冠心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除此之外,长时间不运动,胃肠蠕动功能会减弱,进而会表现出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经常不运动还会使肢体活动能力变差,骨骼得不到有效刺激,骨本身的钙流失增多,引起骨质疏松等疾病!所以进行体育锻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前提是要掌握方法,适量、适当地进行锻炼。

人是运动长寿还是静止长寿(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8)

三、运动有好处,但前提是适量适度

有些朋友会问了,为什么我在锻炼过后反而会肌肉酸痛、疲劳乏力呢?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运动量过大或运动方式不当导致的,因此,运动一定要适量,并且要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锻炼方式,否则不但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如何做到适量运动?

在日常运动方面,年轻人群尤其要注意区分日常运动和体育运动两者的不同之处。日常运动是保持一定中等强度的运动,微微出汗即可,从而达到扩展呼吸、增强心肺功能的目的。较为科学的运动频率是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

而体育运动,则往往是追求超负荷超体力的运动,尤其是极限运动,通常会使心肺功能达到最高状态,因而不建议作为日常运动来进行。

人是运动长寿还是静止长寿(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9)

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对于年轻人而言可以做一些比较激烈的运动,比如说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等,也可以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这样更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像我们熟知的羽毛球、网球等挥拍类运动也非常适合年轻人群。

挥拍运动可以充分锻炼到肩部肌肉及手臂大部分的肌肉,在增强肩部、手臂力量的同时,由于需要追球而进行短距离的爆发运动,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爆发力;另外,眼睛随着球类转动,还能提高视觉的灵敏度。

人是运动长寿还是静止长寿(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10)

可以在锻炼身体协调性和各肌肉群、改善心肺功能的同时,让人注意力更集中,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延缓大脑的衰老。挥拍运动建议每周3~5次,每次锻炼在45~60分钟之间。

对于老年人而言门球、保龄球、乒乓球等无身体接触的球类运动更适合老年人群。这些运动能锻炼老人的眼手协调性,不容易造成跌倒、骨折等意外发生。

有氧运动中的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对人体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好处,太极拳是中医保健养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人是运动长寿还是静止长寿(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11)

比较缓和的运动还有散步和走石子路,这些运动能锻炼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能力,尤其适用于帕金森的老年患者。以及棋牌类运动,这些运动主要能够锻炼老年人的智力和记忆能力,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老年患者。

在了解什么是适量的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后,还有几点运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可以使我们的运动效率更高更科学。

人是运动长寿还是静止长寿(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12)

四、运动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做运动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1、不要空腹运动

在做运动之前,我们应该先吃一点食物,让身体补充一定的能量,以免在做运动的时候出现低血糖的症状,那样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2、在运动前做好热身

我们在做运动之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可以使关节更灵活,使身体马上进入运动状态,减少关节损伤和韧带拉伤情况的出现。

3、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进行锻炼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案。并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地加大训练强度。如果训练强度过大,不但不能锻炼身体,而且会出现昏厥,肌肉拉伤,甚至会导致肌肉横纹溶解症。

人是运动长寿还是静止长寿(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13)

4、在运动之后不能立即休息

我们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的各个器官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会导致器官充血。如果这时候突然停止运动,会使器官中大量的静脉血不能回流到心脏,从而造成供血不足的现象,甚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

5、在运动之后,不能够立即洗澡

由于运动的时候会出比较多的汗,所以很多人喜欢在运动之后用冷水冲澡。但是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在运动之后,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扩张,毛孔张开,如果此时洗冷水澡,很容易受风寒而导致感冒。

人是运动长寿还是静止长寿(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14)

文章结尾: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的重要。但是在运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做好准备措施和热身运动;同时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避免因运动而带来的伤害。只有科学安全的锻炼身体,才能使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

参考资料:

【1】耿麦收.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3.25

【2】丁可,毛宗福.城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调查[J]. 基层医学论坛:卫生防疫。2010(4):360-36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