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推荐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解读)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所有父母都很关注的话题这次我们给大家带来了一本有关孩子教育的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的作者是金伯莉·布雷恩她是美国著名的育儿专家,早期还做过心理咨询专家她在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只重视感恩而不重视其他情感的家庭,她父母都是商人,平常工作非常忙,可想她在小时候是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的,也没有人在乎她的情感,所以她只有把感情隐藏起来在长大成年以后,她慢慢学会调节情绪,最后成为情感专家她是美国著名的育儿专家,早期还做过心理咨询专家她在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只重视感恩而不重视其他情感的家庭,她父母都是商人,平常工作非常忙,可想她在小时候是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的,也没有人在乎她的情感,所以她只有把感情隐藏起来在长大成年以后,她慢慢学会调节情绪,最后成为情感专家,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推荐词?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推荐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解读)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推荐词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所有父母都很关注的话题。这次我们给大家带来了一本有关孩子教育的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的作者是金伯莉·布雷恩。她是美国著名的育儿专家,早期还做过心理咨询专家。她在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只重视感恩而不重视其他情感的家庭,她父母都是商人,平常工作非常忙,可想她在小时候是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的,也没有人在乎她的情感,所以她只有把感情隐藏起来。在长大成年以后,她慢慢学会调节情绪,最后成为情感专家。她是美国著名的育儿专家,早期还做过心理咨询专家。她在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只重视感恩而不重视其他情感的家庭,她父母都是商人,平常工作非常忙,可想她在小时候是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的,也没有人在乎她的情感,所以她只有把感情隐藏起来。在长大成年以后,她慢慢学会调节情绪,最后成为情感专家。

所以你看,孩子在未来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我们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在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怎样,就对孩子加以否定。我们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迷恋打游戏、玩手机、看电视,跟着社会上的问题少年不学好,学习成绩差没有未来。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你不需要担心这些,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家长的陪伴和对孩子的关注可以让孩子戒掉很多坏习惯,有多少孩子是因为没有家长的陪伴才去打游戏、玩手机的?有多少家长是为了让孩子安静把手机给孩子的?家长很忙,但是养育孩子是你逃不开的责任。

本书的作者提倡用情感引导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情感引导是要让孩子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妹妹抢了哥哥的玩具,结果哥哥非常生气打了妹妹,你要告诉哥哥:妹妹抢了你的玩具,我知道你很生气,如果是我我也会很生气,就是肯定他的这种感情,然后告诉他:你可以通过语言把你的不满说出来,或者让大人帮忙,但是打人永远是不对的。这就是情感引导的方式。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总是用一些错误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认为他就应该懂事,就应该听话。这种方式大多是来自我们自己的父母,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被教育的。

布雷恩总结了4种常见的教育孩子的误区。第一种是控制型的父母和放任型的父母。如果你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打电话,而你的孩子在家里跑来跑去,大声尖叫,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控制型的父母会非常生气,然后大声呵斥:停止你所做的一切,乖乖地给我坐下,不许再大声说话,立刻,马上,不然不会再给你们买好吃的。控制型的父母想要操控孩子的一切,命令和威胁是这类父母的典型策略。

放任型的父母只会唉声叹气,无奈地摇头,任由孩子继续下去,最后无奈地把脏乱的房间收拾干净。这两种父母都不能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的需求。

情感引导型的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对孩子说:看来你们今天的心情都很不错,玩得很开心,不过你们能不能到外面去跑,那里空间更大,可能更适合赛跑,我打完电话就下去陪你们,你们帮妈妈(爸爸)一个忙好不好?情感引导首先要理解小孩子的天性,他们天生爱吵、爱闹、爱玩并且精力充沛。

第二种是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摔倒的时候,很多家长就会告诉孩子:没关系,你是小小男子汉,自己爬起来。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他们会说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坚强。但是你忽略了孩子的感情,他可能摔疼了,但是为了能在你心中做个男子汉,他忍着不说。当孩子长大,遇到更大的挫折,他不知道怎样表达、释放自己的情绪,只会默默承受。家长永远都要从同情的角度出发,理解孩子的感情,不要贸然轻视或者低估正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或者他们对你说的话。

第三种是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这种方法可能是每个家长都会用到的。孩子不想上学,然后你说:你乖乖地去上学吧,放学了妈妈给你买糖。孩子不想吃饭,你告诉他:吃完饭可以让你看一会儿电视。孩子帮忙做一次家务或者孩子每做完一次作业,你奖励孩子小红心。或者口头奖励:我相信你下次可以做得更好。这些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孩子是在不情愿的时候做这件事的,一旦没有奖励,他就选择不做,所以很多家长会发现这种方法会慢慢失效,并且孩子的感情是很敏感的,他会立即发现你在操控他,所以他也会抵抗。

最严重的是他会为了得到奖励学会讨好你,步入社会也会为了某个目的讨好他人,他也会为此失去自己的兴趣。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爱好、兴趣想获得幸福的人生是很困难的。

第四种是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要理解这个我们要理解两个概念:消极后果和直接后果。不是不可以惩罚孩子,而是要以直接后果来惩罚孩子。什么是直接后果?比如你告诉孩子我们家晚上是6点开始吃饭,如果你只顾着玩儿或者看电视,错过了吃饭时间,那不好意思,没有你的饭了,如果你饿,那也没有办法,妈妈也知道你饿,下次晚上吃饭的时候要遵守规定的时间。这就是直接后果——孩子因为贪玩造成了没有饭吃。

消极后果是你不做完作业就不能看电视,孩子会纳闷儿,我没做完作业跟我看电视有什么关系。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认为棍棒下能出孝子是不对的,打骂孩子是最伤孩子与家长的感情的。孩子唯一的依靠是家,是家里的爸爸妈妈,如果打孩子,孩子就会觉得在家里得不到爸妈的爱,就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打孩子也会让孩子处于巨大的压力中,就会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里不能好好学习。

情感引导的关键是要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建立这样的关系家长需要做到几个方面。

首先,要陪孩子一起玩儿,孩子通过玩耍释放情绪和心里的烦恼,父母的陪伴可以让孩子更加有安全感和归属感,通过陪孩子一起玩儿,大人也可以增进对孩子内心的了解,在孩子要求你跟他一起玩儿的时候不要拒绝,也不要显得不耐烦,这是你接近孩子内心世界的良机。

另外要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适当的选择权可以让孩子更加独立,以便父母不在身边时他们可以自己做决定,独立性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不要觉得小孩子懂什么,更不要这样对他们说,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同情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同情就是感受孩子的感受,同情的最大阻碍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情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在孩子心情低落的时候。当外面的天气特别冷,你不让孩子出去玩时,他会对你产生怨气,此时你应该要体会孩子的心情:我知道你现在因为我不让你出去玩而有点生气,对此我感到很抱歉,你想在家玩儿点别的游戏吗?

最后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孩子不同的发育阶段。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害羞,不爱说话,有的孩子人来疯,爱交朋友,到哪里都很活跃。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你不能要求不爱说话的孩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就能跟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也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认为他脸皮薄,害羞,不爱说话,特别是对男孩子,这样会很伤他的自尊,并认为害羞是不好的。

运用情感引导的父母可以遵循一下关键步骤。首先播下种子。什么叫播下种子,比如你们一家晚上要去外面的饭店吃饭,早上你就可以告诉孩子晚上你们要组织的活动,并告诉孩子饭店是公共场合,吃饭的时候不能大声说话,也不能到处乱跑,因为会影响到其他人。这样就跟孩子事先有了约定。

其次你要学会观察和判断。就是你要关注你的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会生气、烦躁、吵闹或者沮丧?什么事情会让他不满?一旦我们了解了孩子的这些需求,就能够很快满足他们,一旦满足了,孩子也会很快恢复正常。其次是聆听,聆听孩子的需求很重要,只有认真听了才能明白孩子此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最后我们要体察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感受表示同情。只有理解了孩子的感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而不是自己的角度。这样孩子才会感觉自己得到了重视,也更愿意跟你交流自己的需求。

在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的时候有几项注意事项需要家长注意。第一点是让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这很好理解,你不能在孩子犯了错误时一边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又一边表现出你的愤怒和怨气。孩子是很敏感的,他能立即感受到你的言行不一,你可以说:你这么捣乱,我很生气,帮帮妈妈,让我安静一会儿。第二:让孩子知道大人会帮助他们。告诉孩子,妈妈就在这里,需要帮助就告诉妈妈。这样孩子就可以用说“帮助”来代替大喊大叫。

养育孩子如果方法正确了会是一件非常有趣又有成就感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人可能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用了错误的方法。我们只要马上认错、改正就可以了,不必对自己的错误耿耿于怀。有时候孩子也是很能理解我们的。所以不要过多地苛责自己。另外,做了父母并不代表你的自由被剥夺了,你可以把孩子放在家里,然后去享受一段属于自己和伴侣的自由空间,不必为此感到自责,这是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权利。最后,希望已经成为父母的和准备成为父母的耐心学习,用对方法,最后通过努力都能收获和谐、美满的家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