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才能活下去(本来生活迎来重重危机)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从某种程度讲,本来生活是一家性格极其鲜明的电商企业。尤其作为民营企业,其创始人或老板的个人性格,又必然会深刻地渗透到企业的文化基因中去。

无论投资物流,还是涉水电商,本来生活的创始人喻华峰都可谓大手笔,而且出手阔绰,起点颇高。然而从本来生活的这十年的运营状况来看,即便本来生活是高举高打,却只能说力不从心,毁誉参半。

供应链把控能力有待加强

在买菜吃饭这件事上,相信无论是哪一家生鲜品牌,都不敢保证自家的平台用户是百分百的忠诚用户。实际上,生鲜平台的属性也注定了和用户之间难以形成足够扎实的黏性。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用户不会只选择某一生鲜电商,会优先选择品类多、品质好的生鲜电商。只要有新进的生鲜电商,符合用户的要求,他们都十分乐意尝试新平台。

产品品质决定了其选择使用哪个生鲜配送平台,但如果品质相似,价格就会成为第二个考虑因素。因此对于生鲜电商来说,供应链的把控能力就决定自身的平台的生存能力。

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才能活下去(本来生活迎来重重危机)(1)

本来生活在供应链这一块,最近就陷入了困局。

今年四月上海疫情爆发,本来生活被官方点名成为保供企业,本来是一件十分有利于企业形象的好事。

尤其在全国人民都牵挂上海疫情的那几个月里,保供物资的质量都被摆到消费者的台面上来。偏偏这时候,本来生活出了两例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事不过三,随后本来生活就从保供名单里被“除名”了。

尽管本来生活表示涉事产品生产厂家均各项生产资质完备,但经过后续调查发现,两家厂商均为小微企业,规模并不大,而其中一家企业还因产品责任纠纷被起诉至法院、另一家食品工厂还涉及虚假宣传的官司当中。

可见,本来生活在供应链管理、供应商挑选、采购团队的专业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的改进空间。基本上,不管是什么性质的生鲜电商,都要遵循农产品—商品化—电商化的逻辑链条,这当中考验的就是运营能力。从农业角度来看,我国农业上游较为分散,也对供应链采购环节造成了一定影响。

对于本来生活来说,平台的运营能力是相当优秀的,从打造出数款网红农产品,就知道本来生活在营销、在用户运营层面都相当不错。但是,对于如何做好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包括选合作基地、选品、品控、供应与需求的实时匹配,本来生活则需要更加努力去提升。

要做到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既要质量好,又要品类丰富,还要供应充足,这要求产品团队对品类非常了解,并且能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管控。农产品的季节性、非标准化、质量难以感官评定、难储存等特性,如果团队没有足够的专业度,想在合作中有主导权,无异于与虎谋皮。

媒体基因无法弥补管理缺失

本来生活团队中,由创始人喻华峰率领的一批核心成员,或是搞出版出身,或是媒体从业人员转行。这批可以说是喻华峰“自己人”的团队问题就在于小看了“隔行如隔山”的难点。

即便喻华峰当初带着团队跑遍大西南北,考察了数十个生鲜同行以及供应链基地,但仍然是理想主义败给了现实。起初他们热血满满地进入生鲜电商的战场,只是不曾料到市场给了他们当头棒喝,而且下场厮杀的还是出手快且狠的大佬。

本来生活的品类扩充计划步子迈得十分大,在一开始的品类规划上,本着“改善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创业理念,恨不得把所有食品品类都做全了。大手笔地划定了蔬菜水果、肉禽蛋品、水产海鲜、母婴童、奶制品、粮油副食、休闲食品、酒水茶饮、熟食面点、进口食品、有机食品等十一大品类,基本涵盖了食品的各个层面,期望成为购买优质安全食品的一站式电商平台。

虽说框架很丰满,但数量却很骨感。由于本来生活采用了独特的“买手制”,每一个产品都要实地考察,所以扩充品类的成本很高,加上起初的入选标准也高,所以最初上线的产品SKU仅1200种左右,不及其他同行的五分之一。

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才能活下去(本来生活迎来重重危机)(2)

从2013年开始,本来生活一直在打造产地直采的供应链。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来生活在品类扩充方面的策略一直很不明晰,甚至有些混乱。但残酷的市场竞争至少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没有能力,也没必要进行全品类扩充。

巧妇难为无米炊,作为生鲜电商的本来生活,在解决不了商品问题,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则所有的运营、营销推广,不过是避重就轻,虚晃一枪的花拳绣腿。

在特别强调用户体验的消费时代,这是最可怕的。因为在信息愈发透明和消费者互动愈发快捷的背景下,口碑来得快,走得更快。

大佬下场竞争加剧

生鲜,毫无疑问是电商市场的蓝海,从低渗透率、低市场集中度、巨大的市场潜量等指标中足可窥见一斑。

本来生活能在遍地是坑的生鲜电商的淘汰赛中留存了十年时间,源于本来生活在诞生伊始便存在的营销能力。在初创期通过“褚橙”显露在外的品牌包装能力和营销能力,本来生活也为大众所熟知。

在近十年的实战中,本来生活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正是基于这些成功经验,才能扩张到22个城市。但近年来,本来生活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且后续乏力。

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才能活下去(本来生活迎来重重危机)(3)

本来生活看到了“新零售”这一新业态带来的另一波冲击,为了不落后,本来生活在2017年开始布局线下体验店。

在本来生活之前,天天果园、优食管家等生鲜电商的线下店计划,一律行进半年折戟沉沙。美团点评进军线下开设的掌鱼生鲜超市,虽然目的明确,但首店的线下表现力仍遭“吐槽”。

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线下动作不被看好,或许与自身线下能力并不直接相关,而是在与“存量市场”的竞争中,没有找到差异化路径,本来生活可能也将面临这样挑战。

尽管目前因生鲜电商仍处于混战阶段,并且线下传统商超也在极力刷着存在感的情况下,短期内生鲜电商并不会出现垄断局面。

但即便是百家争鸣的蓝海市场,本来生活想要顺利的赢取一席之地还是存在不少困难。

本来生活的毛利率尽管高达40-60%,但因为生鲜商品难以保存,运输损耗率达20%,而且新鲜要求使得对及时收货要求高,难以支持退货。

同时因为生鲜产品的品类特殊属性,一般用户都不会大量采购,而是只采买一两天的需求。因此导致平台每个客单的需求的配送量少,客单价无法拉升。实际上,生鲜平台上的客单价如果低于160元,扣除产品成本、物流成本和流通损耗后,基本上没有多少利润可赚了。

本来生活成立至今,十年时间里面,只成功获得了4轮融资,最后一次的融资仍停留在遥远的2019年,距今已过去三年多时间。关于生鲜电商融资的排名中,截至2022年7月,不管是融资事件数量、还是融资金额,本来生活均未进入前10。

用户规模方面,截至2021年4月,本来生活活跃用户人数约69万,处于第三梯队,仅是头部平台的零头。

与此同时,受持续三年疫情的影响,大量的数据都显示居民的日常消费增速正在放缓甚至出现下跌的趋势。

对于各大生鲜平台来说,抢占用户的节奏变得更为迫切了,线下生鲜的各种形态的体验门店也更加密集了。在本来生活成都首家线下店3公里范围内,就有永辉超市、伊藤洋华堂和乐天玛特。

生鲜电商是一个烧钱行业,尽管本来生活已经宣布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盈利,但在未来持续发展方面,依旧显得一筹莫展。

由于生鲜电商的重资产模式,本来生活后期或难以得到持续的现金流支持其发展,本来生活面临的困境有可能更为严峻。

结语

尽管生鲜赛道竞争激烈,但却面临着整体盈利难的问题。无论是生鲜电商,还是生鲜行业,产业链条都比较长。如何管理和运营链条内每个环节,是本来生活,也是整体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来生活距离实现盈利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供应链的调整升级仍将是非常大的挑战,同时采购效率也需进一步提高。毕竟,互联网时代讲究的就是快速学习、快速纠错和快速成长的能力。

希望本来生活能成功地从困境中走出来,迎来下一个更加辉煌的十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