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书法家题字润笔费多少 润笔费不是空穴来风
润笔,就是稿费。“润笔”一词源自《隋书·郑译传》。
皇帝內史李德林立作诏书。李德林说:“笔干,没法写。”皇帝不解,李德林说:“不得一钱,何以润笔?”皇帝不禁大笑说:“原来如此”。便答应写完诏书,立刻发放稿费,让其去润笔。“润笔”一词便由此得来。
润例,就是稿费的标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丰子恺赋闲在家,为谋生,曾在当时的《太白》半月刊上登出《子恺漫画润例》,每幅漫画价格不低,同时言明一口价,不讨价还价。意思是,你觉得我的画值我说的标准,我们就可以合作;觉得贵了你就不要,但请不要还价。如此,依然是约稿不断,于卖画之余,他还喜欢读书、品茶,与朋友小聚,生活极其悠闲。
再说齐白石,他为人谦和,但自定的润例却绝无商讨的余地,他定多少就是多少。其它事可以商量,只有这事没商量。他家客厅,挂着他亲笔书写的润例,明码实价,一清二楚。并且说明凡藏画多者,人再来不画或加价,送礼物者不答应,介绍的人没有酬谢;已卖出的画拿回来补虫、加印不答应,不改画等等(此门条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齐白石家中的告示
凡藏白石之画多,再来不画,或加价。
——老头深知物稀为贵,某一藏家购画三五张正常,买得太多并不是好事。万一藏家有变,因故大量抛售,会对自己的画价形成冲击。在当代画坛中也有画商囤积作品控制价格的情况,一面与画家签订长期“卖身契”,以量压价,一面捂画惜售,虚抬价格。所以老爷子在客厅挂了这么一副告示,稳定市场供求关系,平抑作品价格走势。
送礼物者,不答。介绍者,不酬谢。
——以礼物表人情,以人情抵画酬,直至今天都常有,而老头明白此理,礼物不收,真金换作品。有贪小利者曾言给老头介绍客户,但要佣金。白石老人知道,一旦用了中间人,自己可能变为受人所致的作画傀儡,因此回绝。这一举动砍断了销售渠道,无意间倒变成了饥饿营销,使得登门求画者络绎不绝。不用中间人也是简化买卖环节,保证原厂生产的价格最低,无论出于收藏还是倒卖的目的,从我这里拿走的作品都要加价。能加多少是你们的本事,加一块钱也是对我的市场有利。
凡我门客,喜寻师母请安问好者,请莫再来。
——文中的“师母”指的是北京的侧室、36岁的胡宝珠。表面上看这告示似乎有些“酸味儿”,而实际上,这是白石老头谨防枕边风的做法。时至今日,找“师母”说情砍价买画的事情也有,找亲戚、保姆等说情的也不稀奇。挂这么一则通告,约法三章,防止堡垒被人在内部攻克,实现家和财盛的双赢。
已出门之画,回头补虫,不应。
已出门之画,回头加印加题不应。
不改画。
——白石老头画中的草虫,多为精工细画,再辅助以大写意的花卉枝叶,妙趣无穷。当时市面上有按照所画草虫数量定价的做法,因此常有图利者拿来之前老头的画作让其再添画草虫,以增价值。民国后期,老头对此还提供有偿地“返厂”服务,解放后名声登顶,便一概回绝。白石老头知道好钢用在刀刃上,成名后拒绝计件儿工资,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创作更昂贵的整幅作品当中去。
不照像,凡照像者,多有假白石名,
在外国展卖,假画。
——白石老头名声渐起后,有许多人慕名而来,按价求画之后再要求与老头合影,然后照着所购画作找人原样仿造数张,花一张真迹的钱,以合影照片为证,兜售赝品、真迹自藏。老头想得明白,我无法抓门外贼,至少要保证院内真。这样你们拿不准真假的最后还是会登门求画,见面心安。可惜的是这种用合影骗人的拙劣手段今天仍在应用,在喜爱却不知内情的爱好者处屡试不爽。
厂肆只顾雇主欢,
为我减价定画,不应。
——白石老头除了自己卖画,也在北京的琉璃厂古玩街一家画店(厂肆)挂出价格单,与自售价格相当。画店偶尔碍于情面或着急成单,单方面降低售价,然后再拿着订金找老头约画。老头吃过几次亏,后来再不点头,一概不应。让价这种事今天一块明天两块,久而久之就如大坝决口一发不可收拾。商家想的是快,“品牌”想的是远。老头做的实际上是保护自己的品牌,哪怕是合作方也不能动摇自己的权限。
以上几则告示只是白石老头生意经的一个侧面见证,传递着“小人挂墙上,君子进堂来”的经营准则,足以让人咂摸出他的精明。其实这种精明甚至是抠门儿也并不一定真是天性,而是受时代影响,一生波折所留下的印迹,背后多是惨痛的吃亏经历。
给多少润例,写多少作品,执行起来也毫不含糊。曾有这样一个人去拜访他,一进客厅,抬头就看见了稿费标准明细表,想想自己口袋的钱,只够买一只半虾。小心翼翼说明来意,希望能得到白石亲笔画的两只虾。齐白石说:“我一生受苦,从童年至今,所以没钱,我怎么生活呢?”然后接过钱说:“放心,一定让你满意。”随后,提笔作画。先画一只正在水边嬉戏的虾,活灵活现,美不胜收,之后,在这只虾旁边,画了一只在水面上只露出半身的虾,下半身被层层水波挡住,惟妙惟肖。来客一看,非常欢喜。白石就是这样巧妙地满足了来客的要求,同时又严格遵守了自己拟定的稿费标准。
齐白石《虾》,北京画院藏
每个书法家都会经常遇到此事,总有求字人说:“一张纸几块钱,一支笔也没多少钱,写张字也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么多年朋友了,要张字怎么这么难?一点感情都不讲,不够意思!”那么为什么书法家不送字呢?又为什么名家的字价那么高呢?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书法家一幅作品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1
一、如果为朋友你只要张纸或要点墨,拿去自己写,书法家绝不会吝啬,所以你不能说书法家小气,因为书法决不是只有材料成本费,一个书法家要通过自己多年的时间、金钱、精力去不断实践,才能换来精湛的技艺,阅读多少书籍才能积淀渊博的知识和超前并敏锐的思维?字是“养”出来的,一般没有二三十年的功夫和生活阅历来滋养,是历练不出高水平的作品的。所谓“文以载道”也是这个道理。而二三十年是苦练阶段,是没有收入的。随着水平的提高,书法家对作品要求越来越严,之前的作品会当做废纸毁掉,因为这样是对自己和买字者负责,不能半点马虎或将就。作为成熟的书法家,笔头功夫都是练出来的,正所谓“废纸三千,一事无成!”所以真正满意的作品也不会太多,就更舍不得送人了。
2
二、写字也更是既费脑力又费体力的活。当别人已经休息,夜深人静时或是凌晨别人未起之时,书法家可能就在练习,因为这时无人打扰不是吗?除此之外,还要一有时间就读书,多汲取各种知识,化作哲思跃然纸上,就像很多书法家死后作品才被人认可,才值钱一样,就是因为书法家要思维超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才会被大众认可。书法家的思维方式、对生活的感知和积累的技术及思想质素,而这些都是无形的。
每个行业都有你看不到的艰辛,你看到的是一幅作品,很轻松,赏心悦目,但这作品背后要多少积淀、多少汗水,你又了解多少呢?有的书法家把每幅作品比喻成自己的孩子,比十月怀胎付出的要多得多,也是多方面滋养出的文化,不是本钱与画一幅字的时间问题。有人用几十年,也有人可能用一生的精力和时间作为本钱。每天坚持研习,日复一日重复练笔,写上一天,真的很累,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的结合,比干一天体力活或写一篇文章更累。
书法家的劳动是一种不大一般的劳动,成果的外在形式就是给人赏心悦目的作品,展示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而背后却是充满艰辛的极为复杂的过程,付出巨大成本,甚至冒着终年劳作而有可能颗粒无收的风险,因为艺术的小众性与艺术家思维的超前性,所以书法家需要长时间承受孤独,成功前还要承受生活的窘迫、世人的不解、生活的压力,有些人最后承受不起变得精神失常,或有的直到过世,字还是一文不值,所以这些都是常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
此外,还要耐得住寂寞与枯燥,没有人拿起笔就成了书法家,写字必须要投入真情实感,可以说绞尽脑汁,不断实践,多少次失败换来一点成绩,而且成功率又不高,可以说选择后道路坎坷,用艰难险阻形容都不为过,所以不要认为写字像玩一样不费力气,写字的成本只有纸墨笔砚而已。
3
三、马克思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艺术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生产应把艺术创作看作生产阶段,艺术作品看作“产品”,艺术鉴赏则可以看作是艺术的“消费阶段”,从中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也同样有生产支配和需要的全过程,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又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艺术生产的发展,我们不能单独侧重其中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是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的本质特征。那么不要认为只有物质是要用钱购买的,精神的或无形的物质的,只用“谢”字可以解决。物质的产品有成本,精神的产品的成本是消耗生命,书法家付出的你没看到不等于没受苦。所以,书法家没特殊情况一般不赠字;也不会要求同行赠字。书法家的字就是产品,那么就不要要求让书法家白送,如喜欢就应用你的血汗钱来购买书法家的血汗结晶,才是应该的。如果是朋友更要理解与支持。
4
四、当然,无偿创作也不是没有。比如一些爱心活动、公益捐赠、公拍善助、以书会友、或为寺庙写字,参与助残助学,赈灾慈善事业等,也是常有之事,但这些只能算是尽一个公民义务的善举,但作为商品、礼品、收藏或投资以期升值,又或官商所求,则明码实价,论尺论寸,就像有人愿意买房,有人愿意买珠宝,因为可以升值;有人愿意买字,同样认为随着书法家年龄的增长,书法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少,作品自然越少,价格将会越高,这是必然。
人们应该尊重书画家通过时间、金钱、精力换来的精湛技术和渊博知识,这是对书画家劳动最起码的尊重!您说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