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逸致的时光钓鲫鱼(年年有鱼十九)
鲫鱼过黄河
我曾跟一个广东朋友说,我的家乡有道菜叫鲫鱼过黄河。
“是什么菜?”
“你猜。”
她想了想:“是鲫鱼汤。”
“鲫鱼炖鸡蛋。”
有一年,她去安徽旅游,给我打电话。
“我吃了你们家乡菜鲫鱼过黄河。好吃!”那头的声音兴奋不已。
她还没去我的家乡巢湖,巢湖的野生鲫鱼,才真叫好吃。
除了夏天,鲫鱼都是花样年华,肉质鲜嫩而甜美。喜欢吃鱼的人,都爱吃鲫鱼,它味美又亲民,深受人们喜爱。但也因为多刺,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生活在鱼米之乡的人,从小就吃鲫鱼,练就了一口捋刺的本领,根本不怕刺。我从有记忆时起,鲫鱼就是家中餐桌上的常见菜。
鲫鱼过黄河偶尔也会做,但最常见的,还是红烧。鲫鱼双面煎至微黄,加入姜、蒜子、辣椒、料酒、生抽、醋等调料,再放一勺胡玉美蚕豆酱起鲜,加水焖至收汁即可。红烧鲫鱼是家乡餐桌上,一道最平常也是最受欢迎的菜。
买野生鲫鱼一定要早起,去晚了就没了。渔民一大早会将打上来的鲫鱼,担去菜市场,倒在大盆里养,都是活蹦乱跳的,按广东的说法,就是“生猛”。
巢湖鲫鱼一眼就能分辨出,浅白的身子透着粉红,而池塘养殖的鲫鱼脊背发黑,身上颜色也暗。吃起来肉质更不一样,巢湖鲫鱼肉质很嫩,甜美柔软;养殖鲫鱼肉硬,有股土腥气,味天壤之别。
清代文人袁枚《随园食单》道:“鲫鱼先要善买。择其扁身而带白色者,其肉嫩而松;熟后一提,肉即卸骨而下。黑脊浑身者,崛强槎丫,鱼中之喇子也,断不可食。”
一看就是行家。
红烧鲫鱼
父亲最爱吃鲫鱼,读书时,父亲已离休,买菜做饭成了他的工作。他常常一买就是一网兜小鲫鱼。妈妈问他怎么买这么多。他说,卖鱼的就剩这么多了,卖完他要回家了,于是便宜点都卖给了我。
父亲烧鲫鱼很好吃,头天吃不完就放冰箱,第二天也不热,喝酒吃鱼冻子,有滋有味。家乡有吃鱼冻的习惯,与热鱼不同,冻了的鱼肉很紧实,鱼冻在口中慢慢融化,别有风味。
后来我去云南大理,发现当地白族人也吃鱼冻,他们称之为冻鱼。
大理有句俗话,叫“吃冻鱼,晒肚皮”。意思是边晒太阳边吃冻鱼。白族人秋后经常做冻鱼,还是待客的佳品。大理冻鱼是将鲫鱼按酸辣鱼的方法做好,放入大汤碗中,过一个晚上天然冷冻,就成了冻鱼。
大理冻鱼
鲫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古时期就有先民吃鲫鱼。
在河姆渡和桐乡罗家角遗址出土的文物里,就有鲫鱼骨头。也就是说,7000年前人们就开始吃鲫鱼了。
鲫鱼又称鲋鱼。最早见于庄子的《外物篇》:“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有个典故。
庄子家很穷,于是去监河侯家借粮。监河侯说,等我收取封地的赋税后,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
庄子听后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半道上听有呼叫声,回头一看,车辙里有条鲫鱼。我问它在这里干什么。它说,我是东海水族中的一员,你能用斗升之水来救我吗?我说好啊,等我去南方游说吴越两国的国王,引西江之水来救你,可以吗?鲫鱼听后愤怒地说,我失去了水,没了安身之处,我只要斗升之水就可以存活下来,你却说出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店去找我。
这就是成语“涸辙之鲋“的来历。
鲫鱼为什么又称鲋鱼呢?
陆游的祖父北宋名臣陆佃《埤雅》云∶“鲫鱼旅行,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以相附也,故谓之鲋。”
鲫鱼在水中行游,必两条以上相随,相即相附,故而名曰鲫、鲋。
春秋战国时期汇编的儒家十三经之一《仪礼》中,有篇《仪礼·士昏礼》,这是中国关于婚礼的最早记载。昏通“婚”。
《仪礼·士昏礼》载:“士昏礼……鱼用鲋,必肴全。”说婚礼的鱼要用鲋鱼,取夫妇相依附也;必肴全,是取夫妇全节无亏之理。也就是说,喜宴的食品中,须有鲋鱼,并且必须是完整、无破损。寓意夫妇互相依附,相敬相爱,美满不变。
我忽然想到庄子后来看到“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两条鱼,可能也是鲫鱼。
但庄子没有说。
江苏六合县出产的龙池鲫鱼,是鲫鱼中的上品。
相传,六合城南门外有一个水平如镜的大水池,人称“龙池”。池水清冽,最深处可达几十米。由于池水于地下水相通,因此长年不竭。池边杨柳依依,芳草萋萋。池里鱼、鳖、虾、蟹成群,尤其盛产大鲫鱼,都在一斤以上。
明朝洪武年间,龙池鲫鱼成了宫廷贡品。清雍正志载:“鲫鱼,生龙池者,大而优美,视为珍品”。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过龙池鲫鱼后赞不绝口。
解放后,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都曾品尝过龙池鲫鱼。
鲫鱼汤
鲫鱼不仅味美,更有药用功效。
本草纲目载,鲫鱼味甘性温,无毒。时珍曰:“鲫喜偎泥,不食杂物,故能补胃。冬月肉浓子多,其味尤美。”
鲫鱼其性味甘、温,能利水消肿、益气健脾,解毒,下乳。产妇吃鲫鱼汤,不仅可以增加营养,还有催乳作有。《本草经疏》载:“鲫调味充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如此亲民,又可以常吃。这大概是上天给普通人的恩赐了吧。
上文推荐:年年有鱼(十八):红烧鮰鱼·石首鱼肚https://www.toutiao.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