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每句话的理解(离骚的概念和表达的内容)

“离骚”的含义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班固在《离骚赞序》里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王逸《楚辞章句》云:“离,别也;骚,愁也。”

离骚每句话的理解(离骚的概念和表达的内容)(1)

《离骚》的主题

(1)爱国和忠君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屈原的忠君是他爱国思想的一部分。

屈原的爱国之情,是和宗族感情连在一起的。

关于屈原的爱国主义

1、“屈原爱国主义”观点的提出。

朱熹的《楚辞集注》:“原之为人,其

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

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

2、从西汉至齐梁对屈原爱国主义不理解。

贾谊《吊屈原赋》:“矖九州而相君兮,

何必怀此都也”。

3、宋人极力赞扬屈原的爱国主义。

苏轼《屈原庙赋》:“生既不能力争而

强谏,死犹能冀其感发而改行”。以忠

君尸谏解释屈原的爱国行为。

4、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

a、在楚材晋用的时代,确为一个特例。

b、屈原主张抗秦,所以屈原是爱国的。

c、屈原的爱国是狭隘的愚忠。

5、屈原的时代有无爱国观念。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墨子》

“国君岂能无爱国哉”。 《战国策· 周策》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每句话的理解(离骚的概念和表达的内容)(2)

《离骚》的艺术特点:

(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像

(2)香草美人象征手法的运用

(3)结构上的特点

(4)形式和语言方面

《离骚》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是诗人对已往历史的回溯。他叙述了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辅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

《离骚》后一部分是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塑造了一个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具有奋发自励、苏世独立的人格。

“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唯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比兴手法的拓展

美人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香草意象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3)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女媭劝告、陈辞重华、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天上

民歌的形式、散文的笔法

离骚每句话的理解(离骚的概念和表达的内容)(3)

历代对楚辞的注释中,影响较大的有:

1、汉人王逸《楚辞章句》

2、宋人洪兴祖《楚辞补注》

3、朱熹《楚辞集注》

4、清人王夫之《楚辞通释》

5、今人马茂元的《楚辞选》,录入了学界公认的屈原作品,加以解题、注释、说明。既采用了各家较为准确的观点,也表述了自己的见解,深入浅出,便于理解。

离骚每句话的理解(离骚的概念和表达的内容)(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