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背后的故事,还记得语文课本里的于勒叔叔吗

文 | 江隐龙

从生物分类学的角度来看,牡蛎只是动物界十三万种软体动物中微不足道的一员。然而从饮食文化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牡蛎是食物界当之无愧的情色之王。

我的叔叔于勒背后的故事,还记得语文课本里的于勒叔叔吗(1)

毫无疑问,牡蛎是食物界的情色之王

中国一向以美食大国著称,但很多中国人第一次接触牡蛎却不是在饭桌上,而是在小学语文课上。中国大陆通行的语文教科书中曾长时间收录由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小说的主旨无关于牡蛎,但其中却有一段关于吃牡蛎的生动描写:

我的叔叔于勒背后的故事,还记得语文课本里的于勒叔叔吗(2)

莫泊桑的代表作《羊脂球》,主角也是一位……

小说描写的大抵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里的牡蛎粗看上去似乎也只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点缀而已,目的只是为了烘托出那个“年老水手”是如何的光景惨淡。其实细节里最能看出作者的功底——莫泊桑不是一般的小说家,而牡蛎也不是普通的街头小吃;而要将这一段文字中所隐语品尽,就一定要先了解清楚牡蛎的前世今生。

我的叔叔于勒背后的故事,还记得语文课本里的于勒叔叔吗(3)

欧洲历史上关于牡蛎的油画非常多

关于牡蛎在欧洲文化中的隐喻,或许通过牡蛎的形态便可民猜到一二了。牡蛎拥有着强有力的闭合肌,贝壳紧闭难以开启;而一旦用工具撬开,却又能看到一团层叠、扭曲而又不失圆润的牡蛎肉……正如美食作家安东尼·波登所描述的那样:“那活牡蛎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犹滴着水,像尝到了未来的滋味,像打开阿拉丁的洞穴。”

我的叔叔于勒背后的故事,还记得语文课本里的于勒叔叔吗(4)

嗯,牡蛎生吃最有范

安东尼·波登将初尝牡蛎视为打破禁忌的比喻并非突发奇想,中世纪以降,牡蛎在欧洲文化中一直与情色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牡蛎刚柔相济的形态、千回百转的纹路、带着一丝丝海水腥气的咸味……如果说撬开外壳的过程是漫长的调情,那当舌尖接触牡蛎香艳肉体时所品味到的芳泽,足以满足世界上一万个唐璜瞬间爆发的期待。

我的叔叔于勒背后的故事,还记得语文课本里的于勒叔叔吗(5)

《唐璜》剧照

关于牡蛎与情色的轶事不胜枚举。凯撒远征不列颠时特意着人获取当地的牡蛎以供宫闱之用;拿破仑曾说过“牡蛎是征服敌人和女人最好的武器”的“豪言壮语”;最典型的要数一生交往过116位情人的意大利“情圣”贾科莫·卡萨诺瓦,自称每天要生吃40只牡蛎以提高“力比多(Libido)”。根据 弗洛伊德的理论,一个人的“力比多”是有限的,用在一个人身上的分量多了,用在另一个人身上的分量就会减少,贾科莫·卡萨诺瓦一生周旋于众多情人之间,却不知是不是沾了牡蛎的光呢。

我的叔叔于勒背后的故事,还记得语文课本里的于勒叔叔吗(6)

贾科莫·卡萨诺瓦,据说其情人包括叶卡捷琳娜大帝

这些轶事背后有着一个共同的典故:爱神阿芙罗狄忒把自己的情欲送给了牡蛎。阿芙罗狄忒本是在海水的泡沫中诞生,在波提切利的名作《维纳斯的诞生》中更将这一场景转换到了海面上的一片贝壳之上,所以情色与牡蛎的联系也的确理所应当,这一文化隐喻最终通过食客的心照不宣而传到了欧洲各个角落,甚至更为遥远的地方。

我的叔叔于勒背后的故事,还记得语文课本里的于勒叔叔吗(7)

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

英国电影《南茜的情史》处处都有牡蛎的身影。主角南茜生长在牡蛎产地,在牡蛎餐厅打工,在她第一次遇见初恋时便亲手喂她吃了一只牡蛎;法国电影《阿黛尔的生活》以主角对待牡蛎的态度转变影射其对成人之事的接受;美剧《欲望都市》中更有一个嗜食牡蛎的男性,用舌头勾勒出了一种特别的嗜好……

我的叔叔于勒背后的故事,还记得语文课本里的于勒叔叔吗(8)

《欲望都市》海报

19世纪,世界食牡蛎之风最盛行的三座城市分别是巴黎、伦敦与纽约,这三部影视作品分别出于法国、英国与美国,也隐隐有着传统风俗的草蛇灰线。不过将牡蛎的隐喻表达到极致的莫过于日本作家村上龙的小说《孤独美食家》,其中一章以“牡蛎”为主题讲了主角在半年内与一位空姐偶遇四次的故事——而每一次偶遇,主角不是在吃牡蛎,就是在想关于牡蛎的事。不过故事并没有以风流韵事收尾:“我们走出咖啡店,往蒙帕纳斯的方向走去。晚上十点,太阳终于西沉的巴黎夜晚,听着情人们在公交车站的长椅上舌吻的声音,我回想起一种感触。那是用莎碧酒冰过的牡蛎滑入喉咙的感触,那是充满情欲的感触。”

我的叔叔于勒背后的故事,还记得语文课本里的于勒叔叔吗(9)

日剧《孤独美食家》

这样的笔触不似风流,却远胜风流了……流转了这么多文化典故,再回头看《我的叔叔于勒》中“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的画面,是不是有了更多的感触呢?十七世纪时欧洲情色戏剧中往往少不了牡蛎贩,这里的牡蛎贩卖的自然不仅仅是牡蛎;《冰与火之歌》中的小艾利亚·史塔克也曾假扮过“猫儿”在甲板上卖牡蛎,书中还不忘记提了一句“‘水手之妻’都坚持让新婚丈夫买点牡蛎,说是圆房时能更加……”,这恐怕也正是“猫儿”们更容易打听到消息的原因之一吧……

我的叔叔于勒背后的故事,还记得语文课本里的于勒叔叔吗(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