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明星的音乐汇(小魔方不老兄弟)

年轻明星的音乐汇(小魔方不老兄弟)(1)

“不老兄弟”的演奏现场

◎吴志维 文/图

音乐和梦想,从来就是一对“情侣”。在大多数人朝九晚五、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音乐都是一座绚丽的天空之城,充满无限遐想的同时又看似遥不可及。

李勇,生在西岭山歌的故乡成都市大邑县。他对音乐的热爱,在血管中奔流了近40年,至今激情不减。对他而言,音乐是一种开心乐观的生活态度。

如今,他和他的“不老兄弟乐队”,从热爱到职业,从个体到联盟,用音乐找到了乐趣,找到了面包,也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和人生的意义。

生命里的吉他和歌

著名的西岭山歌在大邑传唱千年,上个世纪60年代,李勇就出生在这座山歌环绕的小城。李勇的母亲是县城食品厂的会计,拉得一手好二胡。一曲《二泉映月》让少年李勇在那个文化匮乏的年代饱受音乐熏陶,也让他对音乐的美妙充满了无限遐想。

1980年代,港台歌曲流行起来,优美的旋律、生活化的歌词、柔美的歌声,如春风化雨般唤醒了人们久违的音乐细胞。尤其是邓丽君的一首《千言万语》,彻底征服了青春年少的李勇,那一年,他14岁。

18岁高中毕业后,李勇进入大邑县氮肥厂当了工人。这在当时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对于李勇来说,有了稳定的收入,便可以购买更多的音乐教材和乐器。随后,台湾歌手刘文正走红,他的《三月里的小雨》《童年》等民谣歌曲意境深邃,让李勇如痴如醉。更要命的是让他迷恋上了一种之前闻所未闻的乐器——吉他。能弹一手好吉他,成了李勇少年时代的梦想。六年后,在李勇24岁那年,一位朋友将一把价值30元的红棉吉他赠送给他,这是李勇的第一把吉他。

听着磁带记录乐谱,再自己用吉他练习弹奏,成了李勇多年追求音乐的经典方式。买乐谱自学、听着收音机录音机模仿、不失时机地向吉他高手请教……李勇把能用上的办法都用上了。1999年末,成都市组织“跨世纪攀登成都第一峰大雪塘”活动,李勇有感而发,创作了歌曲《遥望大雪塘》,被大邑电视台制作成MTV。十年的光阴,让李勇和他的吉他融为一体。他在大邑县不大的音乐圈子里也开始小有名气。

酒吧驻唱养大女儿

2000年,氮肥厂改制,李勇下岗了。之后的一年多,李勇吃过老本,也开过茶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县城里新开张的第一家酒吧邀请李勇去为客人演奏。李勇给吉他装上一个简易的拾音器,让吉他可以像电吉他一样和音响连接。第一次面对商业性质的演出,李勇心里没底,老板心里也没底。每晚一场,每场30元,试用10天。10天后,李勇找老板结算工资,准备拿钱走人。出乎他的意料,老板说,按每场50元算,一个月1500元。这让李勇渡过了经济上最拮据的难关,他发现自己可以用音乐养家了。

李勇擅长原创。他每年都去藏区采风,并将在藏区所得的音乐元素融入他原创的民谣音乐之中。李勇认为,这些原生态的藏族音乐元素,和人的本性相近,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容易和观众达成共鸣。

李勇在酒吧里,不仅是弹奏和演唱,他也很擅长用音乐去感染观众,和他们产生共鸣,甚至吸引能歌善舞的观众走上舞台,拿起麦克风一起纵情歌舞。邓丽君、罗大佑、童安格、齐秦的怀旧金曲,用淡淡的忧伤征服着到场的所有观众。十几年的音乐积淀让李勇将上千首歌的乐谱烂熟于心,为人伴奏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次,李勇演奏一组台湾民谣,观众泪流满面地疯狂起来。大家都来敬酒,唱完喝完大家彻底醉倒了。这样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创造了这座小县城里的奇迹。就这样,酒吧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捧场的人也越来越多,老板笑得合不拢嘴,给李勇涨到100元一场。暑假里,酒吧老板免费把白天的场地交给李勇办吉他培训班。十来个少年围着李勇,一人一把吉他,开始了漫漫音乐长路。培养音乐新人的同时,也为李勇增收不少。

10年以音乐为生的欢乐时光带给李勇无限生机。毕生最爱的音乐,不仅帮李勇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还把女儿供养大了。

组建“不老兄弟”圆了乐队梦

后来,酒吧易主生意萧条,李勇开始转战宾馆演艺大厅和各处酒吧,甚至有火锅店邀请进店演奏,李勇也到场助兴。但此刻的李勇,内心深处也感到了困惑。他的音乐渐趋纯熟,也获得了市场相当程度的认可。但是靠在酒吧演奏,按场次计费的生活还是让他心有不甘。

一次,经人介绍,李勇来到新场古镇的一家客栈演出,和客栈的主人郭忠一见如故,同时郭忠也是音乐爱好者。几场演出下来,郭忠提出:“我非常喜欢你的音乐!客栈也非常需要你的音乐!每次给你付费,拉远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如果我们把喜欢音乐的朋友联合起来,既满足客栈演奏的需要,将来还可以对外承接商业演出。做大做强,和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音乐!我们组建一个乐队吧!名字就叫‘不老兄弟’!”

原来,组建乐队的想法,也是刚刚在郭忠心中形成。之前不久,郭忠到厦门旅行,在当地酒店院子里邂逅了一群驻店的音乐人。他想用音乐把新场变成“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他的想法和李勇一拍即合。

“不老兄弟乐队”的队长就是李勇,作为主吉他手,发起人郭忠负责打鼓和弹吉他。其他年轻人各司其职,架子鼓、电吉他、电贝司、键盘、萨克斯都有了。只缺一位年轻女孩作为主唱歌手。李勇想起了他的得意门生吴宇。

今年不到30岁的吴宇,17岁时从李勇的粉丝变为李勇的弟子。当年她的一首张惠妹的《解脱》,撼动全场,李勇至今记忆犹新。如今,以藏彝风格歌曲和民谣歌曲见长的吴宇,已是大邑县著名的歌手。

“不老兄弟乐队”的演出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来新场古镇的游客,到了客栈,不仅喜欢上这里雅致的小资环境,更是折服于乐队精彩的表演。不仅成都市民喜欢,还有不少日本、瑞士的客人主动加李勇的微信交朋友。音乐带给了乐队成员和游客意想不到的喜悦。

乐队的不俗表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西岭雪山的三文鱼节、安仁博物馆小镇音乐节、雾山农场音乐厅、悦来麻羊节……邀请接踵而至。而以乐队承接整台演出,比李勇作为歌手挣出场费收入优厚得多!

李勇和郭忠商量着,将客栈建成一个音乐的孵化基地,喜欢音乐的人可以在这里聚集,原创的歌曲可以在这里孵化和包装。台下的观众就是最好的裁判,掌声最能说明一切。听说安仁古镇要打造音乐小镇,“不老兄弟乐队”的每个人都非常兴奋。他们期待着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国际接轨,参加大型音乐会,和大公司、大明星合作。当年李勇一个人的梦想,如今成了一群人的梦想。他们的梦想因音乐而生,也将因音乐而成。

延伸阅读

音乐成了民宿的灵魂

口述:郭忠 整理:吴志维

如今,民宿行业的同质化竞争非常明显。民宿主人对差异化的追求,很多集中在设计感的彰显上。其实,民宿的灵魂,恰恰是民宿主人的个性彰显。而音乐元素在其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乐可以是一次旅行的理由。无论是演奏、演唱还是欣赏,音乐都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艺术形式。体验需要气场和氛围。营造出适合人们体验音乐的氛围,提供必要的条件,人们就有可能为了体验一场音乐的聚会而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以往,人们到新场是为了川西民居、为了血旺、为了赶场,如今可以就为音乐而来。音乐已经成为旅游吸引物的一部分。

音乐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交流。民宿主人和客人的交流,直接关乎民宿产品的品质。在网络上走红的民宿,无一不是主人个性化交流成功的例子。而众多交流方式中,音乐是一种独辟蹊径的交流方式。

一场音乐聚会下来,言语不多,却彼此心照不宣,意犹未尽。音乐交流成了这场旅行中必不可少的精神享受。

音乐是不可抵挡的宣传。赵雷一曲《成都》唱响大江南北的时候,引发了我创建“不老兄弟”乐队的想法。

载有特色产品元素民宿音乐视频在网上的流传,直接吸引游客来到新场古镇,同时也促进了民宿和餐饮的销售。我们成功地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大邑县找到了西岭山歌的音乐元素,给她配上当代乐器的演奏,将大邑展现给世人,实现了对大邑旅游的宣传。

“不老兄弟”乐队还尝试在西安的广场、车站、机场去演出,让古城西安聆听来自成都的民谣。文化上的传播,是最无法抵抗的宣传。

成都晚报原创,严禁抄袭、摘编。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