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您想了解的都在这)
在分享低血糖的相关知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两个病例:
第1个病例:
某天中午,急诊科来了一位昏迷的老太太,六七十岁的样子,怎么叫也叫不醒。“她每天中午都睡一会儿觉,可是今天,却怎么也叫不醒了。” 家属介绍着事情的来龙去脉。
通过医生的询问,老太太既往有糖尿病,平时用着口服降糖药,可是后来,她又听说某某偏方能根治糖尿病,于是自作主张服用了那个偏方的药物。但偏方的药物成分是什么,并没有人知道。
医生让护士拿来血糖仪一测,血糖1点多。
“低血糖昏迷”,医生说。“赶紧推高糖。”
数分钟后,5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入到患者血管内(葡萄糖有5%、10%、50%等不同的浓度,50%的葡萄糖,常常被叫做高糖),患者很快就有了反应,先是手动了动,随后便慢慢睁开了眼睛,也能说话了,问她什么问题都能正确回答,完全清醒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低血糖昏迷病例。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病例:
70多岁的王阿姨,糖尿病病史30余年,平时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控制病情,病情控制得还算可以。可是有一次,王阿姨最心爱的小外孙病了,发烧,高烧不退,这下可急坏了王阿姨,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结果一着急、一上火,进食又少,王阿姨出现了昏迷不醒的情况。
家人赶紧将其送至医院,一测血糖,也是低于正常值,大概是2点多,记不太清了。
经过抢救之后,王阿姨也很快恢复了神志。
这也是糖尿病患者经常发生的,在平时的治疗过程中,由于情绪的变化,进食量的改变等因素,导致的低血糖现象,也是一例很典型的低血糖昏迷病例。
那么,我们要问:血糖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体的血糖到底是怎么调节的?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低血糖又是怎么回事?常见于哪些情况下?如何防范?别急,这一系列的问题,本篇文章将一一为您解答。
血糖是怎么回事?血糖是指的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注意,是葡萄糖而不是其他的什么糖。葡萄糖是我们机体非常重要的供能物质,大脑的思考活动、各脏器的正常运转、肌肉的各项运动等等,都需要葡萄糖来供给能量。没有葡萄糖,这些组织、器官将缺乏动力,就像缺乏发动机的设备,是不能行使正常功能的。尤其是大脑,对葡萄糖的需求最为直接,或者可以说,对葡萄糖的依赖性非常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了,直接就会影响到大脑的功能,大脑会变得反应迟钝、思维减慢,就像人“变傻变笨”似的,再往严重里发展,人就会嗜睡、昏睡,甚至昏迷、死亡。
另外,大脑的供能也只有葡萄糖这一种物质,其他如脂肪、蛋白质等等,都是帮不上忙的,好比“远水解不了近渴”。葡萄糖就像是大脑的“小心肝”、“贴心小棉袄”,没了葡萄糖,大脑的功能将严重受损,人体的生命体征也会异常,甚至出现“致命一击”。所以,血糖在一定范围内的稳定,非常重要,它是保障大脑以及其他脏器能够正常工作的坚实基础。
机体怎样调节血糖?关于血糖,我们还要明白一点,血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人体进食、运动、睡眠、工作等各种情况,在24小时内保持一定范围的波动,这个波动的范围是有正常数值的,并不是血糖想多高就多高,想多低就多低(那还了得!像脱缰的野马,不行的,总得有“领导”要管着它)。所以,机体也有很多个途径或方式来管理、调节着血糖的变化,让血糖都“乖乖地”在这个范围内活动,不准“越雷池半步”,孙悟空再厉害,唐僧师傅的紧箍咒也管着他呢,是不是?
血糖的“上司”都有谁呢?哪些方式可以调节血糖?别急,咱们接着慢慢说。
机体对血糖的调节,主要有下面这两种方式:激素调节(也叫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别急,咱们一个一个来介绍一下:
激素调节,这个非常好理解,机体能分泌很多升高血糖的激素,例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等,它们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所以称之升血糖激素;机体也能分泌降低血糖的激素,不过只有一种,那就是胰岛素。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正常状态下,人体进食,血糖升高的时候,机体会分泌胰岛素来降一降血糖;当好长时间未进食,或其他因素导致血糖降低时,机体又会通过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或其他升血糖激素来使血糖升一升。这样,升血糖力量与降血糖力量总是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下,血糖也就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这种激素调节,是机体血糖调节的主要方式。
再看神经调节:除了激素调节占主要地位以外,人体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的方式,来完成对血糖的调节,咱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一个糖尿病患者,长时间未进食,血糖低了,人体怎么调节呢?人体要让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一兴奋,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同时,交感神经作用于胰腺,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这样血糖就升高了。
明白了这一点,您也就明白,为什么机体在低血糖发生时,会出现饥饿感、心慌、心率快、血压升高、手抖、出汗这些症状了。这些症状,其实都是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系列症状,是机体试图“自救”而出现的一系列表现。低血糖发生时,机体试图通过交感神经兴奋的方式来达到升高血糖的目的,所以就出现了上面这些症状。
怎么样,很神奇吧?其实机体发生的这些变化,都是一种自救措施,或者看作一种“预警信号”吧,通过这些症状、这些变化、这些反应,我们就能知道:现在体内血糖低了,赶紧补充糖分吧。
低血糖是怎么回事?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血糖是在一定范围内正常波动的,空腹血糖正常值是3.9~6.1毫摩尔每升。当某种情况下,例如长时间未进食,或者降糖药的影响,出现了血糖低于正常值的情况:健康人低于2.8毫摩尔每升、糖尿病患者低于3.9毫摩尔每升时,我们就称之低血糖。注意这里的血糖值,都是指通过静脉血检查得出的血糖数值。
低血糖有哪些临床表现?低血糖发生时人体都会出现哪些症状呢?这个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了。
第一,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例如饥饿感、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悸、手抖、血压轻度升高等等。
第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以出现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精神萎靡,严重者嗜睡、昏睡,甚至昏迷。
也有的患者低血糖发作,是表现一个兴奋的状态,欣快感、说话多、语无伦次、说胡话(医学上叫做谵语),等等。不管是兴奋还是抑制,都是大脑功能受到损害的一种表现。就类似于醉酒时,有的人表现兴奋,有的人表现为抑制,有的人是先兴奋后抑制等等,大概的症状是类似的,机制也是类似的,只不过一个是因血糖过低引起了脑损害,一个是由于酒精浓度高引起了脑损害。
低血糖发作时出现的这些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医学上称之低血糖脑病。
如果患者只出现了这些脑部症状,而没有交感神经兴奋的那些症状表现,是不容易让人想到低血糖的可能,是很容易误诊、漏诊的,所以在此情况下,做一个血糖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低血糖常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一个非常健康的人,一个血糖调节非常正常的人,他即便是一天不吃饭,也基本不会发生低血糖现象。虽然也饿,但血糖值一般不会低于3.6毫摩尔每升,这就是机体调节血糖产生的结果。
低血糖现象的发生,往往说明了机体血糖调节能力的一种下降。
低血糖往往发生在某些疾病的患者身上,不单纯局限于糖尿病患者,一些肝脏疾病、胰腺疾病的患者,也会发生低血糖。
第一,糖前期人群可以出现低血糖:糖前期人群是指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群,一般血糖值为空腹5.6~7毫摩尔每升之间,餐后7.8~11.1毫摩尔每升之间。这些人群的血糖调节能力是有些紊乱了,不能完全将血糖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出现了小幅升高的血糖状态。糖前期人群出现低血糖,往往是因为胰岛素的分泌高峰与血糖的高峰不一致、胰岛素分泌高峰滞后而导致的。
第二,糖尿病患者的早期阶段,也可以发生低血糖,这个阶段发生低血糖的机制,与上述糖尿病人群发生低血糖,道理是基本相同的。
第三,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药治疗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1,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或使用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或单纯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时,都容易发生低血糖症状,采用这些治疗方式的患者,一定要随身携带糖块、饼干等甜食,以备急需。
2,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使用降糖药剂量偏大,或者用药后未按时进食或进食量小,也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3,糖尿病患者,在遇到某些重大变故,情绪低落,不思饮食,而降糖药又未减量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4,糖尿病患者如果正常使用降糖药,又自行添加了某些偏方药物,且药物成分不明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5,糖尿病患者在腹泻、进食差的情况下,可以发生低血糖。
6,糖尿病患者在发生其他疾病,采用药物治疗时,某些特殊的药物可能引起血糖的降低,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7,糖前期人群、糖尿病患者在饮酒的情况下,可以出现低血糖。
第四,糖尿病患者在晚期,在并发糖尿病肾病,尤其是功能衰竭、尿毒症时,外源性的胰岛素代谢不良,会在体内蓄积,也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其他疾病,也有可能出现低血糖,例如肝脏疾病、肝硬化晚期患者,肝脏对低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可以出现低血糖;胰腺的某些肿瘤性疾病,胰岛素被大量分泌,也有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发生后如何急救?如果出现了低血糖的典型症状,或者经过血糖检测,能确定是低血糖时,要迅速补充或进食一些含葡萄糖的食品或其他甜品。
轻者,自行进食馒头、饼干、米饭,再重一些的直接吃糖块,喝葡萄糖水、甜饮料,如果患者很危重了,比如意识都出现不清醒了,那要立即送医院抢救,医护人员从静脉血管直接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液体,可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
有的家属认为,患者血糖正常了,也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我们还是要查一查,患者到底是因为什么发生了低血糖:是降糖药量大了?是患者没按时吃饭?是患者有肝脏、胰腺的某些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合并了肾功能的衰竭?等等,医生都要仔细考虑考虑,不是说补充点糖,患者好了,就可以放任不管。
有的低血糖患者会合并脑梗塞,所以在临床上,低血糖的患者,一般也要进行核磁或头颅CT之类的影像学检查。这种情况,患者及家属也一定要理解,并非过度检查,而是有这样的病例发生。
医学很复杂,仅仅这一个低血糖,就牵扯出这么多的内容。所以,学习了这么多医学知识,您还在为医生多做了一个CT,多做了一个心电图,多做了一个彩超而耿耿于怀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