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侦探第七季第11期的凶手(大侦探第七季童话学院之毕业悸分析)

大侦探第七季第11期的凶手(大侦探第七季童话学院之毕业悸分析)(1)

(一)主要情况

案发地点:圣MG职业学院(H国梦幻城堡)城堡外左侧小树林

案发时间:222年1月27日上午8:10,二百二十二届毕业典礼花车巡游时。

主要人物:

死者:甄白雪,学院代理主任;

嫌疑人:魏王子(魏晨),男,21岁,学生,M国王子;

嫌疑人:无敌大山(大张伟),男,23岁,学生,孤岛人;

嫌疑人:张呱(张若昀),男,22岁,学生,G国王子;

嫌疑人:戚冰(戚薇),女,21岁,学生,冰雪王国公主;

嫌疑人:蓉拉美(杨蓉),女,21岁,学生,拉丁美洲人;

侦探:何侦探(何炅)毕业见证人、新生代表;

侦探助理:小何侦探(何运晨)毕业见证人、新生代表;

(二)人物关系

大侦探第七季第11期的凶手(大侦探第七季童话学院之毕业悸分析)(2)

(三)地图

大侦探第七季第11期的凶手(大侦探第七季童话学院之毕业悸分析)(3)

时间线梳理

绿色=与案件无关;黄色=与案件有关;红色=与直接杀人有关。

大侦探第七季第11期的凶手(大侦探第七季童话学院之毕业悸分析)(4)

案发当天

大侦探第七季第11期的凶手(大侦探第七季童话学院之毕业悸分析)(5)

变格故事部分

甄白雪有一个密室,是二手玩具修理工厂,所有玩具都有自我意识,玩家都是被修理的玩偶。其中撒七被严重损坏销毁(非案件证据)。

所有玩偶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内心映射:

角色

现实生活

学校中

蓉的主人被父母忽视

没有存在感的小透明

戚的主人背负很大的学业压力

背负成为女王的重任

张的主人被同伴欺负羞辱

被同学欺凌

大的主人被嘲笑孤立

被嘲笑孤立

魏的主人懦弱、没担当

胆怯、不敢追求梦想

玩具主人的经历投射成为每个玩具的现有人格,并且过去被遗弃、被虐待所造成的心灵创伤却是无法被格式化的。

真的甄白雪和大家都是一批来维修的,而新的甄白雪在现实生活中是同款玩具,但没有被送来维修,偷偷混了进来,由于型号相同,又把人类对它的伤害转嫁到了她的同伴(旧甄白雪)的身上。她不想回到人类世界,但是如果她是普通学生,不是毕业(回到人类世界)就是死亡(销毁),因此她必须成为学校的主任,所以她选择杀死前任主任来即位,把它对人类的恨转到了伤害每一个玩具上(霸凌)。

最终结果

凶手:戚冰

检举情况:成功

投票情况:

戚冰(何2 蓉 魏 大 何 蓉 魏)

无敌大山(何1 小何 张 戚 小何 张)

戚的撒谎点:完全隐瞒了自己0:00之后再作案的事实。

何的高能点举例:作案计划中大部分都是何推出;1V1的时候何的钓鱼绝了。

魏的高能点举例:机关触发装置的推出。

大的高能点举例:通过画中主任手的指向推测出钥匙位置。

作案手法

凶手提前准备一把旗帜,浇上水,冻成冰棍。

然后用冰棍袭击甄白雪后脑。杀死甄白雪后,先在甄白雪斗篷上涂抹铅肠挂毒药,然后包住尸体,可以保持尸体9个小时的温度。

用绳索把尸体和陶罐固定在树枝上,用鱼线勾住陶罐,连接广场的铁钉和气球。

然后,用“盐多必失”融化冰棍,拿着旗帜换上广场旗杆上的旗帜,再把旗帜放回城堡内。

1月27日上午8:10,花车巡游时,花车弄断鱼线,陶罐掉落打碎,尸体也被拉下来。气球带着鱼线上浮,挂在了树枝上。

本季首案《童话学院之毕业悸》中,设置了性格各异、身世背景迥异的一群角色,再赋予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悬疑感和趣味性上做得不错:魏王子(魏晨饰)和戚冰(戚薇饰)两个人的爱情是“替身文学”——因跟魏王子合唱《树顶》而生情的人是戚冰,结果被甄白雪顶替利用;蓉拉美(杨蓉饰)与无敌大山(大张伟饰)属于“双向奔赴”,然而蓉拉美却因为自己的病情不敢接受他的爱;而魏王子和张呱(张若昀饰)则是惺惺相惜的“笔友”,张呱一度依靠魏王子的鼓励而活着……

大侦探第七季第11期的凶手(大侦探第七季童话学院之毕业悸分析)(6)

另外,案情中关键的杀人环节设置,《童话学院之毕业悸》也安排得非常巧妙和走心——凶器是学校的旗子,凶手设置机关,利用花车压断绳子,并利用气球带走证据,很是精妙。

过往节目中,编剧为了追求烧脑,将剧本的复杂性放在首位,反而导致逻辑漏洞的情况不在少数。具体到《童话学院之毕业悸》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每个玩家都有杀人动机,悬疑感、可玩性很强。但是,每个角色身上被设置了很多与剧情无关的元素,来故意混淆视听、影响判断。比如,看起来冰清玉洁的魏王子藏了一柜子与其人设不符的黑衣服,他还在甄白雪被害现场掉落了一枚黑色纽扣——魏王子到底有没有双重人格?比如,甄白雪被害当晚一直在跟一个“不重要的同学”聊天——这个“不重要的同学”到底是谁,有没有可能就是凶手?……诸如此类暗示性极强的元素,最后都不了了之,成为断头线索,让部分执着于破案的观众失去了与节目联动的抓手,一起破案的刺激感和参与感消失了。

大侦探第七季第11期的凶手(大侦探第七季童话学院之毕业悸分析)(7)

不仅是观众,节目中的玩家们也被过于冗杂的信息折腾得疲态尽显。难怪观众吐槽:“推理的土壤变薄了,感觉像掉进了迷魂阵,只能被节目牵着鼻子走。”

拓展:增加普法环节,多角度解读

在直面社会热点的同时深入浅出地诠释、普及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这也是《明星大侦探》节目除悬疑推理外,在创作伊始就呈现出的特点。聚焦杜绝网络暴力的《周五见》,呼吁关爱孩子幼小的心灵的《恐怖童谣》等都成为“经典案件”。节目组还在第三季节目中增加“侦探能量站”环节,通过嘉宾集体发声,将网络暴力、个人信息泄漏、儿童保护、环境保护、家庭暴力、抑郁症、容貌焦虑等社会热点议题搬上屏幕。

大侦探第七季第11期的凶手(大侦探第七季童话学院之毕业悸分析)(8)

本季节目名称也进行了变动——去掉了“明星”俩字,延续了六季的“自制明星推理真人秀”定位,也更新为“普法教育推理节目”,这些都为《大侦探》第七季奠定了做好普法教育的基础。

本季首案《童话学院之毕业悸》中的案发地,其实是一个二手玩具回收工厂,所有玩家其实都是被遗弃、被伤害的玩具。这种设定,致敬了经典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也以此为“桥”,映射出真实世界中,孩童们可能遭遇的童年问题——因外貌缺陷被孤立、父母偏心二胎、被家长逼迫学习、排挤外地同学以及校园暴力等。

大侦探第七季第11期的凶手(大侦探第七季童话学院之毕业悸分析)(9)

节目组还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共同推出了普法环节《大侦探合议庭》,郭慧、赵俊甫、翁彤彦、段凰等法官将针对每期节目故事背后的成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将目光聚集到更真实的法律层面,走进法律,剖解真相。同时,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沈奕斐和侦探助理齐思钧也将与法官们一同参与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