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魔法力量(汉字的灵魂)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解释说:“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当时,发生了怪事,仓颉造字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这就是仓颉造字成功惊天地泣鬼神的传说,因为汉字的出现,泄露了大自然的许多“天机”。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最重要的载体,汉字的诞生非一人一手之功,是古人长期累积发展的结果。近代考古发现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约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流传下来的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明仓颉应当是在汉字发展中具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物,他可能是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汉字的神奇,原因在于汉字具有全息性,是有灵魂的有情图画,中国的中医认为,一个人的耳朵、双足都是这个人的全息缩影,所以只要在耳朵上针灸就可以治全身的病。道家的全息观点就更明确了,他们认为人体就是整个宇宙的缩影,是个小宇宙,人体随着宇宙的变化而相应变化,所以才可以通过修炼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现代科学探索宇宙奥秘走的是用天文望远镜来“外观”的道路,而我们的古人则是通过佛学、道家打坐入定等修炼方式,“内守”“内视”人体自身这个宇宙的缩影,从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苍颉造字时,应该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一点,赋予每个汉字神奇的全息性,让每一个汉字,都浓缩着不同时空的相应信息。苍颉给我们留下了充满玄机的汉字,天地为之动容,鬼神为之哭泣。
关于仓颉造字,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近似于神话的传说,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说来凑巧,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别的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河南新郑县城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
汉字,作为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蕴藏着着许多人生的哲理;字是视觉的流动、心灵的感悟。我们古老的文字象形会意,生机无限,暗藏玄机。尤其是繁体字,更是一幅幅鲜活的图画,字中的人物、山河、大地似乎随时都会跳跃出来,呈现在你面前。可是汉字简化以后,很多灵魂的内涵都不复存在了。来,我们看看以下一些汉字的含义:
龍(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繁体的“龍 ”字完全把这种灵异之兽体现的淋漓尽致,令人感觉得到身临其境。可简化后的“龙”,是什么?所以真龙绝迹了。
鳳(凤):
楷书中的“鳳”本为形声字,大家一定都知道“百鸟朝凤”这个成语,也听说过“凤为百鸟之王”。所以请看这个“鳳”字,里面是“鳥”的头上加一横,恰好是“百”和“鳥”的合体,其意不言而喻。简化为“凤”,如何解释?它连形声字都不是了,它改成了“又”,“又”它表示人的手,这个简化字就非常离奇了。它无法表示这是一种鸟,简化后的“凤”字仙气早已荡然无存!
壇(坛):
壇,本义是祭祀的场所,而右边“亶”的本义是谷物多,引申为厚,信,诚。说文,“亶”的上半部分就是仓库,祭祀用的谷物,颜色要黄了,就小心翼翼地把它从仓库取出来。而我们知道祭祀绝对少不了谷物。因此整个一个“壇”就是为祭祀而建成的一座很高的建筑。比如天坛,专门祭天的地方。简化字把右半边改为“云”。难道说这个祭坛造的很高,一直建到了云层里面?
愛(爱):
这个字在楷书中原本是由兂(头上插有簪子的人),心,夂(腿脚)三字组成。后来繁化为“愛”。本义是指人行走時时徘徊的样子,因为內心对某物有所牵挂,所以才会徘徊。后来引申为深厚的感情。这个字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心”啊,可是简化的“爱”字偏偏把最关键的心挖掉了,代之以“友”,把爱情变成了友情。记得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简化后的‘爱’是‘爱’而无‘心’。”为什么我们总是抱怨现代人缺乏爱心,想想简化的‘爱’字吧!
禮(礼):
禮既是形声字,也是会意字。其左边为“示”,意思是用来展示给人们看的东西。古人在祭祀时经常用器皿盛满玉器以表示敬重,正所谓“牺牲玉帛”。用珍贵的玉器表示对“天”的感谢和敬重。所以“禮”的核心就是“敬重”二字。而简化后的“礼”则完全无礼,用一个简单的“竖弯钩”把礼仪一笔勾销。老人们常说,现代的年青人缺乏基本的礼貌,外国人则常批评以“礼仪之邦”而闻名的中国早已名不符实。或许,简化的“礼”字巧妙地讽刺了我们今天的现状。
農(农):
会意字,本义是耕种。它的上半部分表示田野,人们就在这里耕种作物。“辰”的本义是一种害虫,像“地老虎”“蝼蛄”之类的。“厂”的本义是悬崖或者石洞,在这里仍然是由这个意思引申的,就表示这些虫子在地下挖一个洞,然后藏在里面。我们知道,农历三月被称为“辰月”,就是形容这个季节,春天來了,各种害虫就要苏醒了,也就是我们说的“惊蛰”。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农民开始种地,除虫了。因此这个“農”字就充分表现出农业活动的两大重点——耕田和除虫。所以说如果我们学会了一个繁体字,就能够掌握很多文化常识。简化的“农”字模仿草书改造,意思不明而且看起来像“衣”。
賓(宾):
由“宀”,“止”,“貝”会意。本义是敬重的客人。“貝”表示礼品,是客人送给主人的。
“止” 也就是“賓”中间的部分,表示人的腳。“宀”就是房屋,主人的房屋。整个一个“賓”字就是比喻一个人走到主人的屋下,手上再拿些“貝”送给主人,这个人就是“賓客”。我们再看看简化后的“宾”,真是吓人啊,下半部竟改成了“兵”,究竟是主人手握兵器下逐客令呢,还是客人手持武器强行入室呢?所以现在的许多“賓館”用这个“賓”字是非常有文化的,真的是把客人视为座上賓。但是简化的“宾馆” 二字充满杀气,八成是“龙门客栈”,相当不吉利。
陽(阳):
《说文解字》:“昜,開也。從日,一,勿。一曰:飛揚。一曰:長也。一曰:彊(強)者衆兒。”这个“昜”的本义包含明亮,飞扬,生长,强大的意思。因为“日”表示太阳,“一”最初表示地平线,组合起来就是“旦。“勿”的本义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释是一个象形字,像古代的旗子。“勿”实际上也指从云彩中射出的强烈光芒。“昜”的意思就非常好理解了,就是指早晨太阳升起时从云间射出的强烈光芒。古人在“昜”字旁边加一个“阝”,最早是用来表示朝阳的一片地域。所谓“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因此这个“陽”的本义是指一个物体朝阳的一面,后来引申为积极地、明亮的、阳刚的、向上的等事物的特性。
陰(阴):
在繁体字中,“云”一般作为偏旁,是形容云彩的花纹,也表示云彩。因此“侌”表示“今天多云”,按《说文解字》的说法就是“雲覆日也。”形容天空中布满了乌云,见不到阳光。这就是“陰”。同样的道理,后来人们用“陰”表示一个物体背光的一面,用来形容一个物体黑暗、幽暗、冰冷、隐秘的样子。所以阴冷、阴性、阴险这些词语就非常容易理解了。所以要想理解中国文化中最伟大的“陰陽”思想,就必须首先明白繁体字“陰陽”二字。要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首先弘扬繁体字。
婦(妇):
《说文解字》:“从女执扫,洒扫也。”意思是手持条扫做家事的女人,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简化字模仿汉代草书改造,不过简化的让人不可理解。如今做“全职太太”的思想是很流行的。
在西方,包括日本韩国,妇女大都是“家庭主妇”。所以这个繁体字“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简化的“妇”, “ヨ”表示手,“妇”就成为“手中的女人”了,所以如今婚姻已经不再象从前那样牢靠,女人也不甘心做家庭主妇了。
見(见):
会意字,这个字人人都明白,沒有“目”,是看不见任何东西的。简化字是模仿草书改造的,把眼睛抠掉了,人人都如瞎子摸象。所以世风日下,因为很多人在道义面前视而不见。所以现代社会明心见性的人也少了。
親(亲):
《说文解字》:“亲,至也。从見,亲声。”本义是感情深厚。这个字的形旁是見,表示经常相見。只有经常相見,才会觉得亲。难怪有人指责简化的“亲”是“ 亲而不見”彼此不相往来 。
喪(丧)
繁体楷书中的“喪”,从字形上非常容易理解,就是指人在啼哭,表示对死人的痛惜之情,和“哭”很接近。引申为死亡。既然哭我们并沒有简化,又何必要把“喪”简化掉呢?简化以后如何理解呢?所以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情义淡化了很多,也基本没有守孝三年之说了。
雙(双):
《说文解字》:“雙,二枚也。從雔,又持之。”意思是手中持两只鸟。就是“一雙”“一对”。俗话说“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江天漠漠鸟双去”“比翼双飞”等等,都是由鸟类成双成对而来的。“两只手”的“双”能表达出这些信息吗?硬把“成雙成對”拆的“劳燕分飞”,岂不令人痛惜?
觀(观):
形声字,本义是仔细看。“雚”的上半部表示角毛,中间是两个明亮的大眼睛,下面的“隹”表示鸟,是指猫头鹰,因为猫头鹰视力非凡,在夜里能够很清楚的看见物体。而且甲骨文,金文中的觀就用“雚”来表示。可见我们的古人非常渴望视力能够和猫头鹰一样敏锐。后加“見”强调用眼睛观察事物。简化后的“观”字,不用眼睛看,改成用手看了,所以观不清楚。
塵(尘):
会意字,由“鹿”和“土”会意。本义是一群鹿跑过后扬起的烟灰,引申为灰尘。通常大家都认为,简化的“尘”非常成功,因为“小”“土”不就是灰尘吗?但是汉字的本质虽然是符号,但它已经远远超越了符号,每一个汉字都包含中国人对世间万物的感知和认知,这才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塵”仅仅指灰尘吗?所谓“红尘滚滚”“看破红尘”“风尘碌碌”中的这个“塵”难道用“細小的土”就可以解释吗?“紅塵”一词出自班固的《西都赋》,因此“紅塵”就是人间繁华的代名词。而“风尘仆仆” 更是形容人們们在行走奔跑中扬起的烟雾,表示人的劳苦奔波。而不是说,人满脸都是“小土”。因此,繁体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
參(参):
本义是指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之一“參宿”。它由三颗星星组成。“參”的上半部分就是形容三颗星星。“。“大”就是指人,“彡”是形容星星发出的光芒。因此“參”就是指一个人抬头观察“參宿”的三颗星星,引申为“三个”。还有一个字是“叄”(叁),就是由“參”分化出来的,作为“三”的大写,专指“三个”。中国人对“三”这个数字有特殊的感情,什么都要凑成三才算完整。简化字仿照行书改造为“参”,只剩一颗星星,意思就完全难以理解,二十八宿择吉也就不那么准了。
東(东):
传统的观点认为“東”是由“日”和“木”会意,所谓 “日在木中”意思是太阳正在顺着树木向上升起,是一种动气。古代传说日出之处有棵大树名曰“扶桑”,太阳就是从扶桑树升起的。简化的“东” 仿照汉代草书改造,已看不出与太阳有任何关系了。
雲和云:
这两个字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说文解字》:“雲,山川氣也。從雨,云。云,像雲回轉之形。云,古文省雨。”“雲”是山川之气,是天上的水珠。本来今天简化的“云” 最早是象形字,是描绘雲的外形。但后来为了表明雲是由小水珠形成,故而加了雨,成了会意字,与“雪”“雾”等是同一类字。表示它们都是由山川之中的水珠形成。而“云”则被借代用来表示说话,比如“人云亦云”。
電(电):
《說文解字》:“電,陰陽激燿也。從雨,從申。”本义是指暴雨时由阴阳二气互击而飞溅出来的光耀。去掉雨字头,哪来的电啊。
靈(灵):
形声兼会意字。从巫,霝声,表示靈巫。“霝”就是下雨。本义是巫师用玉来请老天降雨。所以凡是带“靈”的词语,都和鬼神有关,比如精灵,幽灵,灵验,灵媒。简化字“灵”是另外一个字,本义是温度低。表示一只“ヨ”(手)可以放在火上,说明温度很低,不烫手。所以现在的灵媒也不灵了,真正的通靈人不复存在。
我們再来看看其它的一些和自然界有关的繁体汉字。
寧(宁):
会意字,由“宁”,“皿”,“心”会意。“宁”由“丁”和“宀”会意,是指堆积物品的一种器具实际上就等同于贮。加上“皿”,表示在屋子里存放有大量食物,这样就能安宁。因此再加上“心”强调內心的安宁。简化字是现代人改造,完全离谱了。所以现代的人内心很难达到宁静致远。
醫(医):
今天简化的“医”和医生、医疗一点关系都没有。《说文解字》:“医,盛弓弩矢器也。從矢。”它是由“匚”和“失”会意。本义是装在箭桶里的箭。而“醫”的下半部分是“酉”(酒缸子),表示八月(酉月)。这时黍(五谷之一)已成熟,可以用来酿酒,因此“酉”通“酒”。而“酒”被称为“百药之长”,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比如酒精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药,我们甚至在紧急情況下直接用“二锅头”来消毒。“殹”和“酉”共同构成了“醫”。意思是用“酉”来治疗箭伤。所以今天很多医院喜欢使用繁体的“醫”字,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从这个字中就深刻反映了人们是怎样“醫療”的。简化后的“医”,神医、医圣、医王也随之绝迹了。
说完繁体字,再聊聊简体字,很多简体字也有一些道理值得深思,即使古韵不在。
仙:“人”与“山”。
仁者乐山,深山老林好修炼;自古以来,想得道成仙的都要住山修行。终南山就是历代隐士、大德修道之处。包括峨眉山、昆仑山、崂山等等,无处不留有仙人的足迹。所以,想修仙法,最好是远离尘嚣。
欲:一个“谷”,一个“欠”。
欲望的真正根源在于欠谷,也就是没饭吃。
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欲”并不是来自于没饭吃,有饭吃了,还有鱼肉海鲜呢,有鱼肉海鲜了,还有燕窝鲍鱼鱼翅呢……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所以为什么要辟谷,辟的就是这个欲望。在辟谷的日子里,一口窝头咸菜都是人间上品,所以要惜福。
舒:“舍”与“予”。
“舍”即舍得,舍去时间、精力,得到的是智慧的提升、工作的成就;舍出对人的关爱,得到的是别人的敬爱;舍弃自身的烦恼,得到的是心灵的净化自在。
“予”即给予。你能给予别人,至少说明你比别人强。能舍得,能给予,就是“舒”,舒服、舒心、舒畅、舒怀、舒展、舒悦。给予一点点,回报如此多。
忙:“心”旁一“亡”即为忙。
心“亡”,死矣。无目的、无成效的忙碌,那叫瞎忙,哀莫大于心死,事再多,也不能“心亡”。现今为数不少人,整日忙于赴会、应酬、交际,在名利场中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忙下去,总有一天会“心”“亡”。
合:“人”、“一”、“口”。
现在的人际关系,很多都是面合心不合,很多家庭也一样。中国人的合作精神相对比较差,所以很难合伙做成事。传说:地狱里的鬼个个面黄肌瘦,天堂里的神仙个个白白胖胖,吃的东西都一样,吃的工具也一样———一把长勺,但吃的方法不一样。鬼自私,只顾自己吃,但手臂短、勺太长;神仙互助,相互喂着吃,大家都有吃,因此,个个白白胖胖的。任何时候如果都能够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相忘,每人都能够吃到一口,那就是神仙的日子。
敏:一个“每”一个“文”,每天读书、看文章。敏,有敏感、敏捷,反应迅速之意思。一个人对事物、对环境的反应能力、敏感程度如何,取决于他的知识积累,而知识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多学习,“每”天看“文”章。
耻:“耳”与“止”,到耳朵就停止,听听而已。许多事,只能听,不能做。听听不犯法,而如果去做,那就是另一码事了。高标准呢,就是孔老夫子所言: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听。
真要感谢上苍对华夏民族的厚爱,为我们安排了这样一种非同寻常的文字。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象形文字,与其说是写字,不如说是在摹形画象。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信息,决不仅仅是一种书面的语言,而是一种文明的信息库,是一种精神能量的载体。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命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守护神。
(责任编辑:和鸣以一)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