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划分,余秋雨说:“并不一定出现在不同人群之间,甚至同一个人也潜伏着不少君子和小人的暗斗”。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做不到泾渭分明。
周顗(yǐ)字伯仁,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弱冠之年承袭了其父武城侯(一作成武侯)的爵位。周顗和王导是故交。周顗整日醉酒清谈,为官不作为,留下了“三日仆射(yè)”的“雅名”,颇具魏晋之风,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君子”。王导在西晋“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事件后,协助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了东晋政权,他胸襟开阔、衷心朝廷也没有称为“小人”的理由。王导的亲哥王敦,在祖逖(tì,成语“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主人公)死后,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他看到晋元帝宠信刘隗、刁协二人,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靖难造反。王导为表忠心跪在皇宫门前,看到周顗进宫,便求他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周顗视而不见。其实周顗见到皇帝就为王导求情,已经得到宽恕了。喝醉酒的周顗出宫后,听到王导叫他,又装作没听见的样子还口说要斩杀叛军贼子。周顗到家后又写奏折,求皇帝开恩。王导不知道(周顗)救自己,便怀恨于心。后来王敦总揽朝政,询问王导对周顗的处置,王导的“小人之腹”占了上风,全程沉默,于是王敦斩杀周顗。后来王导在整理文件时,发现周顗的奏章。想到自己不负责的沉默,他说出了这句千古名言:“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再看真正的君子——明朝的于谦。虽然表面上看于谦是死于明英宗朱祁镇之手,其实他也是死于“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这个小人就是石亨。石亨是一位武将,他土木堡之变中侥幸逃脱回到了北京。于谦看他是个人才便重用他,果然石亨在北京保卫战中戴罪立功。为回报于谦的知遇之恩,石亨引荐于谦的儿子做官。可是于谦竟然在朝堂上大骂石亨。石亨反戈,记恨在心。在朱祁钰得病时,石亨、徐有贞等鼓动朱祁镇复位,成功发动“夺门之变”。石亨向朱祁镇进谗言,朱祁镇一方面给自己的夺门一个理由,结合其他因素,虽然心有不忍地说:“谦是忠臣”,但还是以“意欲”谋反的罪名处死了于谦。
这两人的遭遇都可以归咎于情商低,但还是因为对于“小人之腹”的认识不足。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中说:“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所以君子、小人的区分在于一念之差,这也符合萨特的“由选择决定人的本质”的哲学理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