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最大面积的镇(广东最大的平原县)

怀集县最大面积的镇(广东最大的平原县)(1)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绥江上游,怀集县四围环山,域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60余座,东接阳山县、广宁县,南连德庆县,西界封开县和广西贺州,北邻连山与连南,是广东省西北通桂达湘的重要交通枢纽。怀集县划18个镇和1个民族乡,设22个居委会和300个村委会,总面积3573平方千米,乃广东省山区县中的最大平原,是稻米之乡。

怀集县最大面积的镇(广东最大的平原县)(2)

怀集历史

怀集县,秦前,肇庆属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庆部分地域属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会县,辖区包括现在的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隶南海郡[1] ,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建置沿东汉,大部分属广州,少部分属交州。时北部(现怀集县一带)属荆州临贺郡[1] 。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县,分隶4郡,统属广州。四会县、怀化县隶南海郡;广信县、高要县隶苍梧郡;元溪、端溪、封兴、都城、晋化、龙乡、夫阮7县隶晋康郡;临允、新兴、南兴、单牒、平兴5县隶新宁郡[1] ,统属广州。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分属广州、湘州。公元479~502年增设龙乡、罗平、永熙、宾化、宁乡、长化、定昌、宝宁、齐安、初宁、永城11县及广熙、齐安、齐建、临贺4郡,分属广州、湘州。公元502~589年设54县,分属广州、成州、建州、新州、泷州;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九月,升高要县为高要郡,并置广州都督府于高要郡。 南朝刘宋元嘉十三年(436年),划南海郡四会县银屯乡设立,属同时所置的绥建郡,地望为今县中部和东部。刘宋年间(424~453年)分封阳县立永固县,地望为今县南、西南部。南齐年间(479~502年)分封阳县立洊安县,属临贺郡,地望为今县西部和北部。隋朝开皇九年至大业十三年(589~617年)怀集县属南海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齐州、威州分别设治于洊安县、怀集县。唐朝贞观元年(627年),怀集县、洊安县属南绥州。唐朝开元二年(714年)并永固县入怀集县。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四会、怀集、化蒙、洊安4县隶广州[1]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改洊安县为洊水县。五代(907~960年)怀集县、洊水县属南汉兴王府(即广州)。宋朝开宝五年(972年)并洊水县入怀集县,自此形成今怀集县的基本境域。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怀集县隶广州。

2003年11月17日,撤销泰来镇并入中洲镇。调整后,怀集县辖怀城、连麦、中洲、洽水、凤岗、坳仔、诗洞、桥头、大岗、梁村、岗坪、马宁、冷坑、汶朗、甘洒、永固、闸岗、蓝钟18个镇和下帅壮族瑶族乡,共有22个居委会、312个村委会。

怀集县最大面积的镇(广东最大的平原县)(3)

2016年。全县年人口105万人。

2009年末,怀集县面积3573平方千米,辖18个镇、1个民族乡,22个居委会、30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怀城镇解放中路。

怀集县最大面积的镇(广东最大的平原县)(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