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最重于泰山的人(死道友不死贫道)

每天读点《史记》

【齐国田常率兵攻打鲁国,子贡受孔子之命去解围,最终以一人之力成功说服四国,完美地实现了祸水东引。】

子贡是如何做到呢?无他,直击敌人要害,攻人心于不备。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死得最重于泰山的人(死道友不死贫道)(1)

01

田常想要在齐国作乱,但是又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等人的势力,于是想借攻打鲁国来引起齐国内部动乱。

子贡临危受命,游说田常以保存鲁国。

一见到田常后,子贡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攻打鲁国是一项极为愚蠢的决策。

平时骄傲惯了田常一下子就蒙了,还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对自己说话。

子贡却不管,吓唬住田常后,分析原因。

鲁国地小防守弱,还有一个昏君,人民也不喜欢打仗,十分难以攻打。不如去粮多、兵强马壮的吴国,这样胜算更高。

田常就纳闷了,是个人都知道,当然是鲁国更容易攻打一些,怎么会是吴国呢?

是子贡傻吗?当然不是,他聪明得很,正是因为摸清了田常的本意,他才敢如此颠倒黑白。

实际上,子贡说的是,攻打鲁国并不足以造成齐国内乱。

当然,田常也听懂了这层意思,所以才问子贡为什么这么说,以试探子贡。

子贡告诉田常:“如果要是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

田常一听,诶,有戏。

子贡继续解释:“据我所知,你的忧患在内。听说每次要授予你封号都不能成功,为什么呢?还不是有人不想让你受封,让田家坐大!”

死得最重于泰山的人(死道友不死贫道)(2)

早就对封号迟迟下不来身有不满的田常,对子贡的话深以为然,顿时觉得遇到了知己。

要不是这样,自己犯得着去造反吗,犯得着攻打鲁国吗?还不是因为家族势力不如别人,所以自己才一直受制于人。

田常更加在子贡面前更加谦虚了。

“要是战胜鲁国了,获利的是齐王和其他大臣们,与你没半毛钱关系。你问为啥?因为你家的势力本来就不如别人,封号多次下不来就是见证,要是占领了鲁国,有这么一大块蛋糕,你觉得你能吃到嘴里多少?先不说你的大业能不能完成,他们不天天在齐王耳边说你坏话,合伙将你弄死就不错了。”

田常一想田家在齐国的处境,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子贡又分析,“要是攻打吴国就不一样了。失败了,齐王肯定会派别的大臣来支援,这样国内不就空虚了吗?且后面的仗又不是你打的,百姓们也怨不到你,将在外,齐王为了自身安全,也就只能依靠你了。”

田常一听,有道理。自己就是怕干不过那几个大臣,才想借战争找机会造反的。

但是已经向国人说了,自己要攻打鲁国,要是突然撤兵攻打吴国,不好跟国人交代啊。

子贡早就帮田常找到了解决方案。

“别慌,咱们一伙的,目标相同,我不会坑你,后路早就给你想好了。你先按兵不动,我来同吴国说说,就说你们要攻打鲁国,我们请他们帮忙。吴国一出兵,你再攻打吴国就名正言顺了。”

田常一想,子贡这招高啊。只要原定目标能完成,我管他是伐鲁还是攻吴。

吴国莫名中招。子贡这招真是将死道友不死贫道发挥得淋漓尽致啊!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子贡能说服田常,正是准确地把握了田常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否则,鲁国就算是割城求和,田常也未必会罢手

死得最重于泰山的人(死道友不死贫道)(3)

02

为了让吴国出兵救鲁国,让自己的计策能顺利完成,子贡又告诉吴王夫差:“要想当霸主,就要平衡各方势力,既不能让诸侯国灭亡,更不能让某个诸侯国过于强大,不然你就控制不了了。”

吴国在吴王阖闾手上就已经慢慢强大起来了,到了夫差手上,经过夫差的南征北战,吴国可谓是南方一霸。

吴王夫差的确有当各诸侯霸主的雄心,他一听子贡要说的是霸业之事,立即产生了浓厚兴趣。

子贡又接着说,现在齐国要攻打鲁国,鲁国呢,肯定是打不过齐国的,结果可想而知,齐国肯定会更强大,而这样以来,吴国称霸的路上就多了一个强劲对手。

如果吴国帮助鲁国就不一样了,两国联合,以吴国的强悍势力,肯定将齐军打得落花流水,吴国霸主地位就可期待了。


子贡先不求吴国救助鲁国,而是站在吴王夫差的角度,从霸业说起,一的击中吴王内心,让救鲁国直接上升为吴国的战略政策。

子贡果然是好口才。

但是,吴王说了,救鲁国可以啊,就是担心后面的越国捣乱啊。

看来,吴国对越国的想法还是很明白的。

子贡又宽慰,越国算啥啊,和鲁国差不多的势力,吴国要灭掉越国,动动小指头的事情,但是齐国却与吴国旗鼓相当。

等到吴国灭了越国再来与齐国交战,鲁国黄花菜都凉了,而吴国也早就不是齐国的对手了。

其实,子贡不是怕齐国势力变大,而是怕鲁国到时真的黄花菜都凉了。

子贡又分析,灭了越国,会让吴国显得不仁义,而吴国要是打败了齐国,一是师出有名,救鲁国于危难,那是大义;二是向旁边的晋国展示了实力,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如此,天下归心,霸业可能。

吴王一想,这个策略不错。

子贡还体贴地给吴王建议,你要是实在担心越国,没关系,我早有对策,我来给你摆平。

不仅为领导着想,还能及时解领导之困。子贡这水平,要放在现代,绝对是领导身边的红人。

死得最重于泰山的人(死道友不死贫道)(4)

03

作为孔子的徒弟,其信誉诸国还是比较认可的。

子贡见到勾践后,直接说明来意,并将自己给夫差出的计策也合盘托出。

毕竟子贡刚从吴国过来,谁知道他是不是吴国的间谍。但子贡这样坦诚的态度,让勾践一下子就放松了警惕。

接着,子贡又直接点出了勾践想报困于会稽之仇的不切实际。

勾践卧薪尝胆,就是要报此仇,而子贡直接点出,吴国早就知道勾践的想法了。

越过此时还没有达到能正面于吴国冲突的实力,勾践一听吴国知道了自己的想法,并早有防范,马上就紧张了。

子贡又当了越王的贴心秘书。

我来就是帮你解决这个问题的。吴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要外面一点风吹草动,越国报仇的机会就到了。

而外面的风是什么?就是与齐国开战啊。所以,越国想要报仇,就要坐山看虎斗,战胜了,齐国一定会攻打晋国,到时候你们联手,吴国不是对手;战败了不更好,你的机会就来了。

越王勾践仔细一思索,果然是这样。于是答应再吴国处战期间按兵不动。

毕竟,能以最小的损耗活得最大的利益,这笔帐谁都会算。

子贡的一番话,说到了勾践的心坎里,甚至让勾践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对子贡也从开始的怀疑,转变为后来的感激涕零,送钱又送剑。

到此,子贡的整个救鲁计划已经完成,按说他可以回鲁国复命了,但是,子贡觉得,将晋国牵扯进来,的确有点不地道。

毕竟对晋国来说,成为这计策的一环,真是无妄之灾。

本来,齐国攻打鲁国,关晋国什么事。只因为子贡的计策关系到了吴国称霸一事,晋国就落入险境,因为吴国一旦胜利,必定会挥师攻打晋国。

死得最重于泰山的人(死道友不死贫道)(5)

04

于是,子贡专程来到晋国,让晋国早做准备。

后面,一切的战争就在齐、吴、越、晋之间展开了,根本没鲁国什么事。

要说整个计策中要说谁是最惨的,那非吴莫属。要说赢家,其他四家都是赢家。鲁国保存了下来;田常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齐国果然乱了;越王勾践的仇也报了;晋国也较以前更为强大了。

子贡一人能顺利游说四国,靠的就是牢牢地抓住了各国领导人心中的执念。

在此前提下,他充分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将未来的形势分析得透透彻彻,并为各领导人担心的问题准备了无法拒绝的解决方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死道友,不死贫道。子贡实在是祸水东引的高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