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中写给秦桧的信的内容(魏启后书满江红与伪秦桧字卷)
《书谱》1979 年第 3 期刊载了邓散木先生遗作《看秦桧的字》一文。看过文章和插图,立刻想起山东灵岩寺中御书阁正门两侧壁上的蔡卞字卷刻石。找出这件刻石拓本对看,方悟这件秦桧字卷实为后人临写蔡卞这个字卷,加以伪款有意造伪的赝品。
灵岩寺中蔡卞字卷刻石,全长 600 公分,分为四块石头刻成,每石长约 150 公分,高约 30 公分。是卷分两次写成,第一次包括题记共 135 行,是在元符二年(1099)十二月十三日写的;第二次包括题记共 20 行,是在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一月五日写的,前后相隔两年。次年即崇宁元年(1102)十一月刻于灵岩寺中,一直保存在这里。刻工还不错,笔意清楚,是从蔡卞真迹上石无疑,惜墨迹未见传世。
这件伪秦桧字卷究竟是从墨迹所临,还是从石本所临不可知,但末尾“无动转”三字,伪秦卷缺一“转”字,而蔡卷石本不缺。如果伪秦卷缺字处纸不损坏,则可能是从墨迹本临出。因为石本系写后次年上石,自应纸墨完好,故“转”字不缺(见本文附图 1);而墨迹本经过许多年代,纸墨损坏处就会缺字,原本墨迹如“转”字已损,伪秦卷临写时也就只好阙如了。因为只看到插图,看不出缺字处是否纸坏了,所以只能这样推测。
(图1)
再看伪秦卷的书题记,可以明白地看出竟是拼凑蔡卷中字而成。其中“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书凝”等字都是从蔡卷两次题记的字挪写过来的(见本文附图 1、2)。“经典”与“毘陵秦桧”六字,因为从蔡卷中找不到,所以写得稚嫩拘束,面貌全非,连字架子也不对了,与全卷风格全不一致,极不协调。还有“壬戌”二字,似是从蔡卷中的“成”、“王”等字改写而成,所以还比较像样。这都表明了这个字卷既不是秦桧临蔡卞书,也不是秦桧自运之书,而是后人临写蔡卷有意造伪的赝品。
再就伪秦卷的书法水平看,因为它没有照蔡卷的原行临写,所以虽每个字亦步亦趋地模仿,甚至连一根拖丝也不放过,但失掉了行间布局的自然规律和节奏。“无动”二字的“无”字末笔误与“动”字首笔连接,笔顺失误不成字形。再看它的点划使转,则感生涩勉强,在追求迅疾的地方,则又流露了心昏手迷,慌乱失措的状态。总之,这个字卷从插图只见到一斑,已无需去看全豹了。
苏轼《北游帖》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页》
米芾《留简帖》
蔡襄《纡问帖》
类似这种伪造秦桧书迹的情形,实际与伪造岳飞书迹的情形同出一个目的,即适应人们的心理去赚钱。岳飞是一位人们所崇敬的民族英雄,特别是小说《岳飞传》问世以后,影响更大,从城乡百姓到贵族官员,更加普遍地熟悉他作伪的人就利用这种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情形,投其所好,制作伪迹,高价卖给绅士或官僚,于是到处摹拓流传着岳飞《出师表》、《满江红》等伪迹,甚至被当作法帖临学。由于同样的原因也伪造了文天祥、史可法、海瑞、杨继盛等许多伪迹流传。
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们也制作了少量类似秦桧、严嵩等落得千古骂名的人物的伪迹。因为人们恨他、骂他,熟悉他的罪恶,所以有些绅士、官僚也愿意购买收藏,视为“文物”。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小说和戏曲的影响,那些被传为风流韵事较多的古代文人,也往往被人伪作他们的书迹,刻于名胜游览地方招揽游人。例如山东灵岩寺中有一块所谓苏东坡书迹的刻石,文字是“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仰观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署名“东坡”。此石书法水平很低,是明清间好事者搞得一件不像样的伪迹,但颇为游人的注意,甚至说成是龙蛇飞动,而确为真迹上石的蔡卞字卷则很少有人去看它一下。在这篇短文里多说了这些话,主要是从书法角度提醒年轻的爱好者,不要把这类伪迹看成优秀的作品去欣赏,以免影响进步。
最后,简单地提一下蔡卞的书法水平问题。个人认为蔡京、蔡卞都算做宋代的善书者,但不能与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蔡氏弟兄名列当时“六贼”暂且不谈,只就书法而言,他们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娇贵做态的气焰,这是人的气质在艺术上的反映,也即是说,他们只具备奸臣的气质,而不具备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气质。一个人的气质严格限制着他在艺术上的成就,苏、黄、米、蔡四家的字和为人,虽各有长短得失,但他们在书法上共同的一点是各具真趣。除了他们在文艺上的博学修养和功力而外,这种真趣实为他们所以各自成家的地方。(魏启后谈伪秦桧字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