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制红糖制作工艺(武汉新洲这个村因袭承古法熬制红糖火了)

坡地上,白墙黛瓦飞檐马头墙,幢幢徽派建筑成群,宛如一个小镇,站在“小镇”往下看,成片的甘蔗林。这是新洲点溪园古法红糖产业园的所在地,而在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地。

土制红糖制作工艺(武汉新洲这个村因袭承古法熬制红糖火了)(1)

2016年,靖响林夫妻放弃优越的生活回到家乡做起古法红糖,传承家乡非遗手艺。刚回乡时,她们承包了225亩的土地,可毛家冲村大多都是山地地势,承包的土地当中有许多荒山,建红糖产业园和种甘蔗都有一定难度。为了做好“古法红糖”项目,靖响林开始四处考察学习,看市场、寻访红糖老手艺人,发现自己的想法并没有偏颇。

土制红糖制作工艺(武汉新洲这个村因袭承古法熬制红糖火了)(2)

用古法熬制出来的红糖,产量远不及工业制糖,但经柴火细熬后,可有效保留原生甘蔗的营养,对于喜好养生的人来说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土制红糖制作工艺(武汉新洲这个村因袭承古法熬制红糖火了)(3)

靖响林说:“我回乡创业,一方面是为了传承古法红糖的非遗技艺,发扬古法红糖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带动我们村民家门口就业。”

土制红糖制作工艺(武汉新洲这个村因袭承古法熬制红糖火了)(4)

金秋时节,甘蔗成熟了,开启熬糖模式,附近请来的村民在甘蔗地里帮忙收割甘蔗,车间里的熬糖师傅也在忙碌着。近些年,点溪园古法红糖帮扶贫困户21户。从甘蔗种植、田间管理、收割一直到红糖生产出来,务工的村民每人年收入增加7000元以上。在这个曾经贫穷的地方,让大家也看到了无限希望,人们有工可做,有地可种。

土制红糖制作工艺(武汉新洲这个村因袭承古法熬制红糖火了)(5)

村民徐秀珍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种田地,种稻谷、种棉花就只有几千块钱的收入,现在种植甘蔗,我们一年有一万多块钱的收入,我们又能照看家,又能在村里打工,蛮好。”温红桥说:“学了这门手艺,不仅可以赚钱,还可以就近照顾家里人。”

土制红糖制作工艺(武汉新洲这个村因袭承古法熬制红糖火了)(6)

“古法红糖”熬制工艺非常严格,将当天收割的甘蔗经过切碎碾压,压出来的汁液去除泥土、细菌、纤维等杂质,利用9口连环锅以小火熬煮,历经“五榨三滤两浮一沉”工序,约数个小时后,才可将红糖舀入模子,冷却成型。

靖响林介绍,每年3月份种植甘蔗,经过8个月的田间管理,到了11月份左右前后就开始收割了。然后十五斤甘蔗熬一斤糖,每个流程都是非常辛苦的,就是真正地体现了古人说的“匠心之作”,整个过程也没有任何添加。

土制红糖制作工艺(武汉新洲这个村因袭承古法熬制红糖火了)(7)

红糖再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红糖的甜香飘出“山沟”,她在产品包装、物流、网络推广上下功夫。与此同时,点溪园古法红糖产业园还成了市民游客体验“红糖文化”的网红打卡地。今年“十一”黄金周,产业园里13间客房被预订一空,游客们一边砍甘蔗、熬红糖,欣赏毛家冲村田园风光的同时,还能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

“我们点溪园古法红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紫砂也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这两年到我们基地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我想着把这两种文化结合起来,在这里建立一个紫砂艺术馆,让来到我们基地体验游玩的游客,更多地感受我们的传统文化。”靖响林说道。

把红糖制作与乡村休闲观光游相结合,将互联网 农业加工 休闲观光 红糖产品相结合。未来,靖响林计划着在毛家冲村重现古时熬糖场景,宣传红糖文化,开发梨子、杨梅、樱桃采摘等互动项目,把点溪园打造成集生产、观光、休闲、旅游,吃、住、玩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融媒体记者:游玉婷 通讯员:梅慧香 戢兰芬 李伟明

编辑:李叶紫 吕艳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