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虽身处与世隔绝之境)

文/小白说华史

前言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虽身处与世隔绝之境)(1)

柳宗元《江雪》

对于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这首诗,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们比较容易接受这首诗,读懂这首诗,是因为它的内涵解读方式比较多。不同的人,对于这首诗有不同的理解。譬如有的人认为它表现了作者一种高洁的、冰清玉洁的品格。诗人通过营造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立的画面,来烘托自己不入流俗的人格境界;还有的人认为它表达了诗人的一个绝望的心境,他的孤独是因为绝望而来,而他那绝望的情绪又更增加了他这种孤独的情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更何况是诗呢?诗无达诂嘛。

其实,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解析这首诗,或者不管解读它的角度有多少,但总有一个角度是比较接近于诗人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的那个具体的情境的。

因为它不是在真空里面写出来的。

那么,诗人柳宗元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身处在怎样的一个环境之中的呢?他写这首诗的动因又是什么呢?

下面,小编一一为大家解读。

作者柳宗元其人以及《江雪》的创作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出身名门望族——河东柳氏。少年得志,他非常聪慧,善于辩论,而且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文章,二十多岁就中了进士。唐顺宗继位后,柳宗元参与了以王叔文等人领导的“永贞革新”——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一统的政治改革,于是他就做到了礼部员外郎(从六品)。

江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虽身处与世隔绝之境)(2)

唐代大诗人柳宗元

此时的柳宗元可谓是意气风发,达到了他人生最巅峰的时刻。

然而好景不长,唐顺宗病重,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唐宪宗。唐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柳宗元也被贬为了邵州刺史,后在赴任的途中,继而被加贬为永州司马。于是柳宗元便开始了长达十数年的流放生活,实际上是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

而也恰恰是在这个贬谪时期,柳宗元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流传后世的精品佳作。

在政治仕途上,一代文豪柳宗元经历了从顶峰到低谷的坎坷之路。然而在文学领域,我们却因此而迎来了一位令人钦佩的文学巨匠的诞生。也许正是仕途上的不如意,才让柳宗元能够将个人精力和才华更多地放在诗文创作上,并且开创了唐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体裁——贬谪文学。

其中,就有这首很有名气的《江雪》。

读过这首柳宗元的《江雪》,我们不仅会感受到一种极度的绝望和孤独,而且还会让人感叹诗人柳宗元那超群的文学造诣,以及在艰苦环境下诗人仍然坚持自己的人格,坚持着自己不屈服的精神。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诗人构造了一个荒无人烟的隔世之境

江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虽身处与世隔绝之境)(3)

柳宗元《江雪》

诗人用千和万这两个最大的数字单位,展现了一幅“所有的路上都见不着人,所有的山上都见不着鸟”的空寂画面,说得再绝点的话那就是“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不存在了,什么都看不见了”。

一点儿人气儿都没有,就只剩下绝望了。这是一个与世隔绝、荒无人烟之地。

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两个极平常的事物,也是非常一般化的意象。但是,诗人却将它们放在了“千山”与“万径”之下,然后再冠以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化成最极端的寂静与最绝对的沉默了,从而形成了一种最不平常的景象——不见人烟、不见飞鸟的荒芜之境。

而“千山”、“万径”这两个词,同时也给下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更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在贬谪时期的柳宗元,他得不到社会群体和人群的呼应,身处于一种离群索居的状态。于是他就把自己给孤立起来了(这实际上也是把自己保护起来)。

那么,在如此一个与世隔绝之地,诗人要想证明自己有价值,那只能通过一种决然傲立的姿态来显示自己内心高洁的品格了。

江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虽身处与世隔绝之境)(4)

柳宗元《江雪》

要知道,没有谁喜欢在一种离群索居当中凸显自己的高傲。其实,诗人的这种高傲是无奈的,没有办法的。因为人总得生活,总得为自己的存在寻找点依据吧。

所以,诗人在这人与鸟都非常罕见之地,只能通过雪中“独钓”来体现自己那独立的人格与不屈的精神,从而来展现自己的价值之所在。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绝境当中,诗人依然在坚持自我的独立的人格和不屈的精神

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中垂钓。

一条船,一个人,一根钓竿,一根鱼线,在这寒冷的大雪天,他能钓得上来什么呢?

诗人倒是希望能够钓上来点希望。

可是往往希望越大失望更大,他钓不上来任何的希望。

......

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给亲戚、朋友、故交写了很多的信,在信中哀叹永州生活的窘困、环境的恶劣以及自己身上的病痛,表达出了自己在永州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希望能够引起朝廷和朋友们的同情并施以援手,让自己重见天日。

可是呢?

他所有的去信都没有得到他所希望的回应和帮助。

果真是时过境迁便世态炎凉。

所以,诗人此时表现出得是一种深深的绝望和孤独。

这个时候,诗人体味着孤独的苦,但传递给读者的也许是一种美,因为他使用了很多的意象,譬如山、鸟、孤舟、蓑笠、独钓。如果换一个环境重新组合这些意象的话,它会变成一个隐士的形象,会增加一些美感。

江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虽身处与世隔绝之境)(5)

冰天雪地中诗人仍然坚持自我——独钓

孤寂的环境固然让人心生孤独,但内心的悲凉才会让人感受到最绝望的孤独。千座高山无鸟鸣,万里路上无人声,沉寂的江中,一条孤独的小舟上偏偏有一位渔翁在独自垂钓。在诗人描绘的画面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之美。

我们在诗中,隐约看见了一个孑然傲立在山水间的隐者,一个拥有绝世才华的文学大家的形象。

在千山万径都渺无人烟的情况下,一片冰天雪地呈现在读者眼中。而在江与雪之前,诗人再用一个“寒”字,一方面是为了点明此时的气候;但诗人更多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此时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不怕如此的大雪,他忘掉了一切,专心地在钓鱼,形体虽然孤独,但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而不可侵犯似的。

在这样一个寂静冷漠的一方天地之中,只有一个孤独的身影仍然在坚持着自己的职业——垂钓,哪怕周遭的一切都与他隔绝,他也要实现作为渔翁本身的职责,他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哪怕世人不理解、不看好他。

他也绝对不会屈从这孤独的境遇,虽世人不予他,但他仍要坚持做自己,坚持展现自己的价值。

所以,柳宗元在顽强地在描写着自己的人格,他不屈服现有环境带给他的磨难,他要体现自己价值的存在。这充分地展现出了这首诗“表面的冰清玉洁的美和内在顽强不屈的精神人格。”

这就是《江雪》的价值之所在。

结言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人无鸟绝且又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位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中垂钓。诗人要向读者展示的是:天地之间是如此的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而渔翁的生活却是如此的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的孤傲。

江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虽身处与世隔绝之境)(6)

独钓寒江雪

这个渔翁就是诗人自己,虽身处于被寒雪隔绝、孤立无援之境,他仍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被如此冷酷环境所困扰,一心要做那垂钓之人,哪怕垂钓起来鱼儿的希望很渺茫,但仍要顽强不屈地坚持自己的价值的展现。

环境于我何所谓,我自坚持我垂钓。


参考资料:

【1】《江雪》

【2】《百度百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