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大臣打扰后宫下跪求太后降罪(此人文章被皇帝看重)

唐代有一位名臣,此人文章盖世,见识非凡,他早年际遇不佳,怀才不遇,中后期因为文章获得唐太宗赏识,官运亨通,他临死前烧毁了自己的文章。

这个人就是唐初名臣马周,他的文章代表作是《陈时政疏》。

今天我们就说说马周和他的文章。

三位大臣打扰后宫下跪求太后降罪(此人文章被皇帝看重)(1)

马周是唐初人物,他幼年贫寒,却聪明好学,精通儒家经典。马周曾因为性格孤傲辞官不做,游历天下,后来在大将常何府中作门客。

马周并未消沉,他一直在伺机而动,他撰写了几篇政论文,让常何上给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看到这几篇文章后感到十分震撼,他问常何是什么人所写,常何便告诉皇帝这是马周的作品。

李世民立刻召见马周。

三位大臣打扰后宫下跪求太后降罪(此人文章被皇帝看重)(2)

李世民见到马周,与其交谈,立刻认定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将其留下任官。

马周之所以被李世民器重,就是因为他的见识,这在他的代表作《陈时政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陈时政疏》是贞观十一年马周上给唐太宗的奏疏,这篇文章中马周利用隋朝灭亡的教训,劝诫李世民,要节俭,要争取民心,实行仁政,要建设一个公平的社会。

所谓“自古以来,国家兴亡不在蓄积多少,唯在百姓苦乐”,这一点是根据隋朝灭亡得出的结论,隋文帝积累了大量的国家财富,但是民间百姓却很困苦,随着隋炀帝的暴政,富有的隋帝国最终灭亡。马周的意思是国家富有不代表百姓快乐,百姓若不快乐即便国家有再多的财富也难免会灭亡。

三位大臣打扰后宫下跪求太后降罪(此人文章被皇帝看重)(3)

李世民对于马周的建议很重视,贞观之治的很多施政纲领都和马周的谏言有关系。

在唐太宗一朝,因为皇帝的鼓励,有不少直言进谏的臣子,马周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不输魏征。

但是马周临死前却把给李世民的奏疏一把火给烧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马周是这样说的:“管、晏彰君之过,求身后名,吾弗为也。”

管就是管仲,晏是时代齐国的名臣晏婴,这俩人都在临死前留下奏疏为自己博取美名,而奏疏中有不少揭露君主短处的内容。

马周烧奏疏,是不想像管仲晏婴一样,以揭李世民的短处成就自己的美名。

马周死后,李世民十分悲伤,他说:我一会看不到马周便会想念。

可见,李世民和马周堪称君臣关系的模范,以国士之姿报知遇之恩。

三位大臣打扰后宫下跪求太后降罪(此人文章被皇帝看重)(4)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君主,他不但建立了大唐帝国,还开创了贞观之治,一扫前隋痹症,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全面复苏。

李世民善于纳谏,从善如流,他主政期间重用诸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马周等人,皆是一时之选,人中龙凤。

唐朝之所以能有后来的辉煌,马周这般有见识敢直言的臣子功劳甚大,而中流砥柱毫无疑问是李世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