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收藏爱好者(陶瓷收藏必须了解的陶瓷收藏术语)

陶瓷收藏爱好者(陶瓷收藏必须了解的陶瓷收藏术语)(1)

  • 硬片 俗称书画为软片,瓷器为硬片。
  • 反瓷 没有上釉的瓷器。
  • 刻瓷 采用钻石刻刀刻划阴花纹的瓷器。
  • 雕瓷 经过雕刻的花纹凸起的瓷器。
  • 开光 在单色釉或密绘的几个部分留有似窗口(长方形、菱形、圆形等)的白地,在白地内再施以绘画称为开光。
  • 开片 在单色釉瓷器的釉上出现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的裂纹,是窑工为美化瓷器而故意制作的,带有开片的釉料是一种专门的配方,瓷器烧成后,在逐步降温和出窑后,收缩不同步,形成裂纹。
  • 鱼子纹 在单色釉瓷器釉表上出现极细碎又像鱼子的裂纹,这也!是窑工为了美化瓷器而制作的。
  • 冷纹 在单色釉或彩绘瓷器的釉上出现的短而极少的裂纹,是因受冷空气袭击自然形成。
  • 火石红 又称为“窑红”、“黄溢子”、“黄衣子”、“火石釉”,指古代瓷器特别元代与明代以来景德镇瓷器和龙泉窑瓷器露胎处显现橘红色或橙黄色的现象。
  • 螺旋底 瓷器底部形成的螺旋纹,在清康熙年间的青花器上表现最为突出。
  • 沙底 瓷器不上釉而露胎的底部。
  • 刀切底 足部是方棱,如刀切一样。
  • 泥鳅背 足部是圆形,如泥鳅背部一样。主要见于雍正前后。
  • 翻身 指瓷器的底部
  • 支钉 带有几个锥形的窑具支烧的瓷器出密后将密具取下.釉上出现的锥支痕迹
  • 淡描 双笔描绘的花纹,双描轮廓,一般多见于青花器。
  • 彩头 指彩色。
  • 蚯蚓釉 瓷釉上出现像蚯蚓在泥中行走过的痕迹,宋钧窑有此纹。
  • 金丝铁线 瓷器上的纹片(宋哥窑纹)有的是黄色,称之为金丝:有的是黑色,称之为铁线。
  • 紫口铁足 瓷器口部是酱紫色,足部是黑色,是宋哥窑器的特点。
  • 奶釉 白釉的色泽像牛奶一般丰润,特指宋定窑瓷器。
  • 裹足釉 瓷釉包足,足部不露胎,一般为支钉烧法。
  • 垂釉 瓷釉流垂到足边,像浓液下垂的形状,一般表现在郎窑红,宋代有一种黑釉碗也有此现象。
  • 串烟 即烟熏,又称“吃烟“吸烟”指陶瓷器烧造时受烟熏.在釉的局部或全部呈现灰黑褐色斑点的缺陷。
  • 缩釉 瓷器烧造时由于胎病使瓷釉收缩出现小洞的漏胎现象。
  • 鬃眼 与缩釉相似,但洞更小一些,如针眼一般。
  • 橘皮釉 瓷器釉面凸凹不平如橘皮一般。
  • 浪荡釉 又称波浪釉瓷釉像波浪荡漾一般。
  • 吐沫釉 烧造时器身釉内产生像吐沫一样的小气泡。
  • 珍珠釉 高温色釉中的特殊品种,具有淡雅素净、颗粒凸起的艺术效果。
  • 荞面地 瓷釉表面烧造时从胎骨中发泛的极密极小的黑点,与和好的荞麦面的黑点极相似。
  • 灯草口 单色种瓷器由于口沿釉薄出现的像灯草一样很窄的白边。
  • 苍蝇翅 郎窑绿釉的片纹内间断有一片一片的银色闪光很像苍蝇翅。
  • 糟坑 窑变一类的瓷釉。开片很细碎,使用年久后,有的开片内的小釉块间断脱落下来,形成遍身的糟坑。
  • 发愣、二愣 鉴定断代在初步不能解决时,提出疑问的含混语。
  • 发呆 不俊俏的意思,鉴定瓷器造型时的习惯用语。
  • 死板 不流利,鉴定瓷器纹饰时的常用语。
  • 发涅 不大光亮,鉴定瓷釉时的习惯用语。
  • 发闷 不漂亮,不鲜艳,鉴定釉、彩时的习惯用语。
  • 崩 口部或足部有碰伤但尚没有出现裂纹称崩。
  • 锦皮光亮 对于年代久远的艺术性较高、彩釉鲜艳、不伤彩不伤釉的器物的一种赞语。
  • 鬼头 俊俏的意思,与发呆是互相对照的两个方面。
  • 别致 与众不同的意思对于不常见的器物常用此话。
  • 水淋 比喻釉彩的光泽,好像刚刚用水淋过一样。
  • 火光 新瓷或库出的旧瓷因为没有经过一定时期的受旧程度,光亮十足,常用此语作比喻。
  • 火头 比喻釉彩很鲜艳或纹饰很热闹。
  • 手头 胎骨厚的器物常说手头重,胎骨薄的东西常说手头飘。
  • 有充相 复制的器物和旧的差不多,如不细心观察研究就能充当旧器物。
  • 落彩 应该加彩而没有加彩
  • 落釉 带釉瓷器有的部分忘记涂釉的现象
  • 白釉涩胎 明弘治年间瓷窑常用的一种烧瓷工艺,即挂釉时将先设计好的纹饰预留出来,不挂釉,烧成后以自然的胎色形成纹饰,另有一番装饰特色。
  • 蛋壳 形容瓷胎极薄,如鸡蛋壳一般。
  • 冲口 口缘上胎釉碰伤出现的裂纹。
  • 鸡爪纹 瓷器的腹部或底部碰伤,形似鸡爪的裂纹。主要出现在瓶、罐的底部。
  • 夹扁 圆形瓷器在烧造时发生变形,出现了不圆的现象。
  • 翘楞 烧造出窑后器物出现的变形不正的现象。
  • 重皮 由于碰伤足内外或口内外出现的似乎将要脱皮的现象。
  • 破泡 瓷器瓷釉中的气泡经过长期使用以致破碎的现象。
  • 划伤 瓷器表面被硬性锋刃物刻划而出现的伤痕。
  • 失亮、伤彩 瓷器表面经过软性物长期擦刷而失去原来光泽的现象。
  • 剃头 将瓷器口部的残破处截去磨光。
  • 修脚 将瓷器足部的残破处截去磨光。
  • 插口 将口部的残破处截去另外换装一个符合于原口型的瓷口。
  • 装底 从足部与器身釉交接处将器底旋挖下来,再装上另外一个大小一致的器底。
  • 配腿 香炉马善等器物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而进行补腿
  • 老头穿新衣裳 又称“”后挂彩”用旧的素白器,或将旧瓷的色釉磨去,加烧仿彩绘或仿色釉。
  • 露骨 瓷釉下垂,釉薄部分露出胎骨。
  • 库出 凡是年代较远的瓷器未经陈设和使用过的,像新产品差不多,就用刚刚由库里搬出来。
  • 软道 瓷器釉面久经摩擦而出现的细微丝纹。
  • 冷墨 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两条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
  • 后刻阴款 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后施釉入窑烘烧,后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齐,且釉边不光滑。
  • 后作阳文款 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
  • 坐商 地摊或古玩市场里有固定店面的卖主。
  • 游商 与坐商相对,没有固定店面的卖主。
  • 偏门 不是主流产品或者经营手法不规范
  • 小窑 制作仿品的专用窑
  • 快货、慢货、滞货 快货指热门的藏品,慢货指冷门的藏品:滞货指非常冷门的藏品,或者指有真伪争论的藏品
  • 素烧 需要二次烧成的陶瓷器,即先入窑以低温(750C-950℃左右)将器坯烧一次,称素烧。
  • 涩圈 瓷坯叠烧前将器物内心刮去一圈釉,无釉处即称涩圈流行于金代和元代时期。
  • 浸釉 又称“蘸釉”是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浸釉时手拿器坯底部浸入釉缸内,使其表层挂釉,然后取出,浸釉质量的好坏与器坯浸入时间长短与操作得当与否有直接关系。
  • 吹釉 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用竹筒蒙上细纱。蘸釉后用口吹,吹釉的遍数视器物大小而定,约为3-18遍。
  • 浇釉 大型器物的一种上釉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操作时两手各执一碗或勺,舀取釉浆,向坯体上交相泼浇。
  • 荡釉 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操作时把釉浆倒入器坯内部,然后晃荡,使上下左右均匀上釉,多余的釉浆倒出即成,这种方法适合于瓶、壶等琢器。
  • 火照又称“火标烧窑时用以检验窑内温度和坯件成熟情况的一种试片。

陶瓷收藏爱好者(陶瓷收藏必须了解的陶瓷收藏术语)(2)

这些常用术语是几百年的收藏、鉴定、辨伪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通过口口相传,一代代流传下来,并且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发展。看似高深莫测的古陶瓷收藏市场,其实只要弄明白上面这些常用术语,便可以说稳稳地握住了陶瓷收藏入门的敲门砖。

陶瓷收藏爱好者(陶瓷收藏必须了解的陶瓷收藏术语)(3)

欢迎关注,共同探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