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带鹤字的成语(成语新解鹤立鸡群)

成语带鹤字的成语(成语新解鹤立鸡群)(1)

鹤立鸡群:出自《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嵇延祖即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体态伟岸,聪明英俊,与其他人在一起时,仪态非常出众。后来就用“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者才华非常出众。

从这个成语的出处看,这个成语是赞美一个人的。赞美他人是一种品德。但是,这种赞美的前提让其它人不是很舒服,原因是给予这个人的赞美,是基于其他人做了铺垫而出现。其他人成了背景板。所以,在赞美这个人的同时,暗中表达了另外一个意思:其他人都不行呀。这种情况下,这个如鹤一样优雅的人,把其他人比较成了一群鸡。必然会引起其他人内心里的不忿。

再换个角度,从实际的场景去看。一只野鹤立在鸡群中,这只野鹤嘴巴长、腿长,全身毛色黑白分明,视野高远。其它的鸡公鸡婆们,嘴短、腿短、身儿肥,只会瞅着脚下是否有米粒儿。有时候,这只独立鸡群的鹤还会不小心踩到鸡公鸡婆们。相处不易。而且,鸡公鸡婆们一抬头,看不到鹤的容貌,看到的,更多的是鹤的屁股,说不定还会沾着一段枯草。难免成为鸡公鸡婆们的笑谈。相处真的不易。因为鸡公鸡婆们是群居,占有数量上的优势,自然掌握了话语权,于是,鹤便显得“与众不同”,或者直接定义为标新立异,这只鹤,必然成了异类。

这只鹤的命运,一半就这么掌握在了鸡公鸡婆们的手中。另一半,仍然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为鹤可以飞走,离开这个队伍。鹤飞走了,既给了自己一个清白的机会,也给了鸡公鸡婆们一个安静的生活,这些鸡们就可以安静的过着全是鸡的群居生活,吵架、恋爱、下蛋、打鸣。再也不会因为有个异类在这个队伍里,平白多了些烦恼。

成语带鹤字的成语(成语新解鹤立鸡群)(2)

我们生活的社会圈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与人不同。不同的人组成的圈子,肯定会出现鹤立鸡群这样的情况。那么,如鹤一样的人,就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如鹤一样飞走,寻找适合自己的圈子;或者忍气吞声,学会与鸡公鸡婆们相处。如果既不想走,又不愿意屈就自己,那就会出现很多故事:知鹤者,谓之鹤忧;不知者,谓之何愁。评价说怀才不遇还是好的,常听到的说法就是“此人个性”。

所以,老祖宗告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人生十字路口的取舍,就非常的重要。

再换个角度去理解这个成语中的意思:鹤入了鸡群,是鹤误入?还是鹤没有认识到自己不是鸡?如果这只鹤在明知自己不是鸡的前提下,就是特么愿意加入鸡公鸡婆们的队伍,那就是一只神经错乱的鹤。这种可能性无法评估,一笑了之。所以,鹤是需要从自身找找原因的。在一群鸡的队伍里,鸡公鸡婆用鸡的语言、鸡熟悉的方式去评价鸡们所遇到的一切,显示了鸡的正常。如果鸡们能跳出鸡的思维和认知,那就不是鸡了。

这样回头再看“鹤立鸡群”这个成语的意思,就会知道:立于鸡群的鹤,自身的认知需要改变。而不能一味地报怨鸡们不理解自己。鸡理解鸡,鸡不理解鹤是正常的。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表达的就是人应入乡随俗。在人类的社会圈子,就是要合群。这里说的合群,不是让我们强行介入某个群体,而是要慎重选择要介入的群体。因为“鹤立鸡群”的故事,就如同孔夫子所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一样。没有共同的话语,没有一样的追求和修为,相处在一起只能彼此消耗,不会互相促进。

还可以有更多的理解。比如立于鸡群的鹤是孤独的。如果能给予一定的时间,这只鹤学会了孤独,学会了忍受,肯定能够适应鸡公鸡婆们的鸡言鸡语。鸡公鸡婆们也会习惯了这只高冷的鹤。

怎么突然感觉有点悲哀呢?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