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做手术是不是有希望(癌症不用做手术)

甲状腺癌,如今是个热门的疾病。

为什么这么说?我是2010年在总医院就读的研究生,那时候甲状腺手术不多,大多数也是良性疾病,甲状腺癌只占少数。短短十几年间,甲状腺癌在我们科室的甲状腺手术占比就超过了80%。

很多患者有疑问,为什么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这么高?

这和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筛查普及率增高有很大关系。超声设备水平提高了,超声医师的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对甲状腺健康的关注度提高了,诊断水平也提高了。所以,大量的小于1cm的甲状腺癌被筛查出来。在疾病构成上,这样的癌占比很高,促成了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快速增长。


学术上,小于等于1cm的甲状腺癌,称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英文缩写为PTMC。

PTMC的治疗方法,在国际和国内目前是一致的,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除手术外,内分泌抑制治疗(TSH抑制)和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少数患者需要其他包括外照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PTMC增多引起了发病率剧增,但是学者们研究了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发现,虽然发病率增高了好几倍,但是死亡率却没有明显变化,部分地区报道的死亡率甚至出现了下降。

这些发现让临床医生思考,甲状腺癌是否存在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问题,这不仅让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也让国家卫生医疗系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于是,在1990年代,日本首先开展了临床试验,对低危的PTMC进行密切观察,也称为主动监测,取代了以往的手术等治疗,并且在2012年公布了相关数据。数据证实,主动监测对于低危PTMC是相对安全的选择,部分患者在观察期内发现肿瘤进展,再选择手术治疗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这当时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美国在2015年也将主动监测写入了ATA指南。更多的临床医生才意识到,原来这种癌也可以不做手术,或者说暂时不做手术。

当然,不是说不到1cm就可以不做手术。主动监测有个最主要的前提——低危。微小癌,不等于低危癌。是否属于低危,需要靠临床医生仔细评估个体情况来甄别。从目前已发布的指南看,各个国家对于主动监测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具体低危的标准目前不一致。但基本上应具备的条件是:微小(小于等于1cm),局部未侵出包膜,没有淋巴结转移征象和远处转移。

癌症做手术是不是有希望(癌症不用做手术)(1)

这是对病灶的要求,还要对患者和医生的要求。

患者起码应具备:充分理解主动监测和手术的优势和弊端,信任医生并能配合治疗,按照要求定期随访,对手术有强烈抵触,或者年龄及身体条件不适合手术,不会因带瘤生活产生心理负担。

医生要求:熟悉主动监测的流程,具备精确随访病灶和淋巴结的超声团队,能熟练操作各级甲状腺手术,包括侧颈部转移癌的淋巴结清扫。

当然,对于部分PTMC患者来说,手术是必做的,只是早做晚做的区别。但是很遗憾,我们目前没有办法精准评估这类患者。而且,FNA诊断癌后,让患者带着这个“癌”字去观察,可能大多数患者是接受不了的。在观察期内,发现了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者淋巴结转移了,是更难接受的状况。

所以,手术治疗对于我国的PTMC的患者还是一线的选择。


让患者接受主动监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临床医生逐渐在摸索和完善的过程。

从我近几年网络接诊的全国各地的甲癌患者的资料中,我发现我国的甲状腺癌诊疗水平还差别很大。同样的病,不同的医生给出的方案可能有好几种。解决这种差异,普及甲癌的规范化、同质化治疗,我想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让癌症患者远离手术台,开开心心地生活,是美好憧憬,在不远的将来,或许也将成为我们的重要选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