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层 因果关系(考试和阶层的因果关系)
喊了很多年的“为中小学生减轻课业负担”,都没减下来,反而是越来越重。刚开始是中学阶段,现在蔓延到了小学阶段,学校老师作业布置的多,课外辅导班更疯狂。心疼这些被“学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的孩子,请问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有好的解决方法吗?今天这篇日课,就来自于这个问题。
最近教育部的减负改革计划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担心减负会不会加剧中国的阶级固化。我们这一讲不是为了表态和站队,那个问题太复杂。我想提供几个有关补习班、考试和阶层的关键事实,作为知识服务,帮你更清晰地思考这个问题。
咱们先说一点哲学。当我们谈论一件事儿的作用的时候,不能光考虑它*有没有*用,关键问题是它有*多大*的用。
比如说,一个趁手的键盘,对写作肯定有用。如果你是严肃地对待写作这件事儿,而且不差钱,我建议你买个好键盘,最起码得是机械键盘。打字更流畅,你的思路就更流畅。但如果有人说自己之所以写不出好文章是因为键盘不行,那无疑是荒唐的。作为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我认为键盘对写作水平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小的。
但我们还是愿意买好键盘。有条件的话还应该买好电脑、好办公桌、好椅子和好书架,当然最好还要有一间比较大的书房。这些东西会让你感觉很好。更好的是,这些东西是非常可控的 —— 只要花钱就行。花钱能办到,感觉还挺好,这就足够说服你了。至于说这些东西到底对写作水平能产生多大影响,那是虚无缥缈的事情。
如果你不差钱,你真的在乎那个影响是大是小吗?
我要说的是,所谓富人给孩子上补习班,什么私教课之类,就有点像是给作家升级了一套写作装备。
1.补习班
补习班并不是个新生事物,可以说古今中外都有。关于上补习班到底有多大作用,现在已经有很多人研究过了。咱们先说结论:补习班几乎没用 —— 就算有,也比公众所以为的,要小得多。
先明确一下什么叫补习班的作用。古代没有义务教育系统,上什么课都是付费的。一个有钱的员外给自己家族的孩子请了高水平的私塾,那么相对于穷人家的失学儿童,这个私塾显然绝对是有用的。但现在人人都有学上,所以我们关心的不是这个。
我们关心的是在正式的学校教育之外参加的那种补习班,或者叫课外班。科学的问题是,对于同样水平的公立学校中、使用同样的教学大纲、能接触到同样的复习资料的两个学生,一个上花钱课外补习班,一个不上补习班,请问补习班对他们的成绩有什么影响。
中国是补习班大国,但是我感觉中国学者对补习班的正式研究非常有限。我找到的两项调查都发现有大约一半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而两项调查都认为补习班没用。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中心对青岛市的1368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和11734名初二学生的调查表明,课外补课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度不大。我看到的报道 [1] 没说数学,但是就语文成绩来说,小学四年级学生,上补习班的平均成绩为490.13分,不上补习班的平均成绩为500.08分;初二学生,上补习班为500.65分,不上补习班为499.36分。
另一个调查,长沙市2018年发布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2] 也认为,“参加课外培训班越多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越好”。
两项调查都发现,课外学习时间越短的学生,反而成绩越好。当然我们知道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也许是差生不得不更多地选择上补习班,如果不上补习班他们的成绩会比现在更差?但是更正规的研究就只有国外的了。
2013年,哥伦比亚大学的一篇博士学问论文 [3] 对韩国的补习班做了大量的研究,基本结论大约可以总结为三点 ——
1. 课外补习对差生最有效;
2. 对数学和英语比较有效,对语文作用不大;
3. 补习的效果主要发生在初中阶段。上了高中以后,课外补习只在数学方面、而且是只对差生有一定的效果。
2.考试私教训练
美国很少有长期的课外补习班,但是有很多专门为SAT考试冲刺训练的补习班。我看到的几个研究 [4] [5] 一致认为这种冲刺训练,特别是一对一的私教,对提高考试成绩是有用的。但是,这个效果绝对没有商业公司宣传的那么明显 [6]。
关键在于,美国高中通常只负责教课,并没有专门的SAT考试训练项目,不是像中国高中那样专门用一年的时间做高考模拟训练。学生要准备SAT考试通常都得自己想办法,或者买些考试复习资料自己做题,或者请私教。那我们可想而知,如果你的同学根本就没怎么准备高考,而你是专门请人训练,你的成绩当然会更好。
如果要强行跟中国的情况类比,我们应该比较的是如果一个学生自己在家里做模拟训练题,另一个学生花重金 —— 现在价格通常是每小时几百美元 —— 请私教帮着训练,私教的作用有多大呢?我没看到针对明确这个问题的研究,但是最近有人综合分析 [7],认为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私教有用。
是,有针对性的考试训练肯定有用。你得熟悉题型,你得加快答题速度,你得像运动员对待比赛一样对待考试。但是不上补习班,自己在家也能做这种训练。题库都是公开可以买到的,专门讲答题技巧的书也有很多,都不贵。最可能的结论是,相对于自己训练,花钱请私教也许有用,但是那个作用绝对是不明显的。
3.阶层与入学考试
从美国学生的SAT成绩和家庭收入的关系来看,的确是越富有的家庭出来的孩子的成绩越好。但是,你很难说这是教育在*导致*阶级固化 —— 事实上,更准确的说法是教育*反映了*阶层。
最近包括耶鲁大学在内的一些美国名校爆出了受贿录取的丑闻,专栏作家丹尼尔·弗里德曼(Daniel Friedman)专门写了一篇评论,赞美了像SAT这样的标准化考试。弗里德曼列举了几组非常有意思的数据。
首先,的确是富有家庭的孩子SAT成绩好。美国最富的家庭,年收入20万美元以上的这个统计区间,他们的孩子的SAT成绩中位数是数学565分,阅读586分。这相当于比全体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了半个标准差。
但是,不看收入,只看父母有没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话,高学历家庭的孩子的成绩,是数学560分,阅读576分。拿到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比拿到20万美元以上的年薪要容易得多。而财富对孩子的作用显然并不比学历大很多。
对这些数据的正确解读是,在统计意义上来说 ——
1. 学生的成绩反映了学生的智商;
2. 学生的智商是继承于家长的智商;
3. 家长的财富和学历,反映了家长的智商;
4. 所以学生的成绩才会跟家长的财富和学历有关。
这些说的都是大多数人的平均现象。那如果一个人的考试成绩出类拔萃,他这个出类拔萃是怎么来的呢?是家长花钱供出来的吗?不是。
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家庭可以上花钱能进的最好的私校,请到最好的家教,但是他们孩子的SAT成绩,也仅仅比高学历家庭好那么一点点而已。而这个成绩 —— 中位数是1151分 —— 远远不够上名校,那只够阿拉巴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现实家庭只能帮你到这里。想要出类拔萃,必须自己厉害才行。学生不是统一规格的原材料,花钱买不来高配置。如果上补习班有用,富人还搞什么捐款和贿赂。
注意这里我们只分析了家庭对考试成绩的影响。美国大学录取并不只看标准化考试成绩,还有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考虑,富人家庭在那些方面有更多的优势。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标准化考试是最公平的录取方法。
是,富人可让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路上好学校,他们的考试成绩也真的更好 —— 但是,富和最后成绩之间并没有那么显著的因果关系。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富有的家长通常也是高智商家长,而智商是可以遗传的。高学历家长没花那么多钱,也有同样的作用。
现在很多人说,以前中国有很多来自农村的考生能上北大清华,可是现在北大清华录取的大都是城市中产家庭的孩子,这难道不是阶层固化吗?我认为不一定。以前中国不是市场经济,人才不能自由施展,很多高素质家庭并没有高收入 —— 而现在是自由市场经济,高素质家庭很容易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很可能以前考上清华的所谓“穷人家孩子”,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穷人家”的孩子。
所以更科学的结论是,考试成绩只是反映了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是什么人*,而不是他们花了多少钱。
但是家长仍然会愿意给学生花补习班的钱。也许没什么大用,但这是唯一用金钱可控的操作。
这就好像很多人把一生中大部分医疗支出都花在生命最后几个月一样:花钱总有些许可操作的空间,但是那个空间并不大。
参考文献
[1] 孙军,青岛市教育局委托中国海洋大学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中心监测显示:课外补课与学业成绩相关度不大。《山东教育报》,2018年04月23。
[2] 湖南长沙:首次发布《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9.6万学生参与测评,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78/A11/s3077/201809/t20180918_349274.html)
[3] Ji Yun Lee, Private tutoring and its impact on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formal schooling, and educational inequality in Korea, Ph D Thesis, Columbia University, 2013.
[4] Moore, Raeal; Sanchez, Edgar; San Pedro, Maria Ofelia, Investigating Test Prep Impact on Score Gains Using Quasi-Experimental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CT Working Paper 2018-6.
[5] Jed. I. Appelrouth, DeWayne Moore, Karen M. Zabrucky, Janelle H. Cheung, Preparing for High-Stakes Admissions Tests: A Moderation Mediation Analysi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Vol 3, No 3 (2018).
[6] Derek Briggs, The Effect of Admissions Test Preparation: Evidence from NELS:88, CHANCE 14(1) · January 2001.
[7] Daniel Friedman, Why Elites Dislike Standardized Testing, quillette.com, March 13, 20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