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各镇排名(商水县各乡镇名字的由来)
商水,汉代称女阳,以汝水为名。
《水经注》载:汝阳县故城南,有汝水支流,故县得厥称矣。古时,汝河从豫西山地蜿蜒东下,至今漯河市,支流并出。其中的一支向东至汝阳。汝阳城坐落在这条河流的北面,因以为名。
郦道元说:“汝,女,乃方俗之音,故字随读改”,东汉时,改“女阳”为“汝阳”。
汝水的支流名“滍”水。滍㶏之声相近,㶏即溵也”。
今漯河至周口的沙河,古代名大溵水。汝阳城濒临大溵水,隋文帝开皇十六年( 596年),改县名为溵水。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尊其父赵弘殷为宣祖,并且诏令天下讳“殷”和“ 溵”等同音字,取“殷”、“商”是同一王朝名,改“溵水”为“商水”。商水县治在周口市西南二十里。
邓城镇
据说三国时期,邓艾在这里带兵屯田,后来调遣西征伐蜀,就是从这里出发的,以邓艾为名,称“邓城”。清代,为县西重镇。
固墙镇
原名互乡,取谐音称“固墙”。
《论语·述而》中“互乡难与言”的“互乡”,即指此处。当地有“儿童向孔子问日”的传说,大约孔子不懂自然科学,不能答复,所以发出这句愤愤不满的话。据说后来一个观察(官名)感觉这个名字不好,曾改互乡为“洁己乡”。
新城街道
因所辖区域为新城开发区而得名。
东城街道
因所辖区域位于县城的东半部而得名。
老城街道
因该地为原城关镇老城区而得名。
黄寨镇
相传,清代胡姓避居该地,隐其姓改称黄;
后成村筑寨,故名“黄寨”。
练集镇
明初,该地有五冢相连,贾鲁河流经此地建有码头,客商云集,渐成集市,称“连冢集”。
清咸丰年间,筑寨,称“连冢寨”,后演称为“练集”。
魏集镇
明朝,魏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入建村,后兴集,取名“魏集”。
白寺镇
唐朝时,该地有一座寺院,名“北蔡寺”,后改为白寺,村以寺名。
巴村镇
明初,有“八里长村”之称,后演变成“巴村”。
谭庄镇
明洪武四年(1371年),谭姓人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入建村,取名“谭庄”。
胡吉镇
据传,清代一胡姓将领在该地屯兵,故名“胡旗屯”。
民国十八年(1929年),筑寨后,取名“吉庆寨”;后寨废,改称“胡吉屯”,简称“胡吉”。
郝岗镇
明洪武元年(1368年),郝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居该地,在土岗上建村,取名“郝岗”。
姚集镇
明万历年间,姚姓人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该地;
后开发了手工业和农副业产品交易,并兴集建窑,始称“姚家窑”,后改称“姚家集”,简称“姚集”。
张庄镇
因境内张庄村而得名。
舒庄乡
明初,舒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入建村,故名“舒庄”。
扶苏
又名扶头,传说这里为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的埋葬处。按照扶苏监蒙恬军在今陕西北部,接到赵高、胡亥伪造的秦始皇诏书,当即自杀,墓并不在河南。所谓扶苏埋葬处,应为陈胜农民军驻兵处。陈胜在陈(今淮阳)建立农民政权,商水当时为陈西界,陈胜在这里驻兵,屏蔽陈城是完全可能的。陈胜曾“诈称公子扶苏”军,所以后来名其驻兵地曰“扶苏”。近年,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扶苏镇即陈胜的家乡“阳城”。西汉时曾在此置阳城县,隋朝大业年间省入溵水。
城关乡
因乡人民政府原驻城关而得名。
平店乡
传说西汉末年,王莽追杀刘秀,刘秀被追赶逃至该地,平安住宿一夜,后人称此村为“平安店”,简称“平店”。
袁老乡
因境内有袁老庄而得名。
化河乡
原名“义兴寨”,清初,化姓在该地漕河湾内定居,故名“化河”。
大武乡
明嘉靖年间,山西洪洞县武元辅带着两个儿子武则、武举迁此建村,称“武庄”;
后因人口增多,村庄较大,并修寨,取名“大武寨”,简称“大武”。
张明乡
明永乐年间,张、李两姓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称“张李村”;
后筑寨,更名“张李寨”;后衍变成“张明寨”,简称“张明”。
汤庄乡
原名“竹园”,因地势低洼,逢雨季长期积水,行人需蹚水进村,改名“蹚庄”,后演为“汤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