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虿变蜻蜓生活在水里(水虿为何物诸书皆言之不详)

很高兴大家打开这篇文章,这期我们主要来介绍一下“蠹化蝗”和“水虿”,很多人看到这几个字可能不认识,这些都是古老的昆虫。大家可能都知道蝗虫,但肯定不知道“蠹化蝗”,它的种类非常多。当然了,现在在生活中是见不到蠹化蝗的,只能见到蝗虫,快来跟着我来看看我们古人对“蠹化蝗”的看法吧。

水虿变蜻蜓生活在水里(水虿为何物诸书皆言之不详)(1)

唐代诗人白居易还有蠹化蝗之说,见于其《捕蝗》诗:“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蠹者,虫也,一般多指能蛀蚀器物的虫子。蠹的种类其实非常多,白居易这里并没说清何种蠹才能化成蝗。所谓“蛊蠹”即毒虫之意,并不是某一种昆虫的专名。不过,谓蠹化蝗者只白氏一人而已,似乎并无其他记载。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向的,另一种是双向互化。但在有些人看来,化应该是双方相互转化。《国语》中有“雀人于海为蛤,雉人于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之语。

《礼记》有“腐草为萤”句,孔颖达疏云:“不云化者,鸠化为鹰,鹰还化为鸠,故称化。腐草为萤,萤不复为腐草,故不称化。”也就是说,鲲虽然能变成大鹏,但大鹏不能变成鲲,这就不算真正的化;而鱼和蝗可以相互变化,才是真正的化。但大部分化虫故事是单向的,而不是互相转化。

水虿变蜻蜓生活在水里(水虿为何物诸书皆言之不详)(2)

说完了“蠹化蝗”,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化蜻蜓,说到化蜻蜓那就先要说水虿,那么“水虿”是什么东西呢?“水虿”为何物?诸书皆言之不清楚。蜻蜓究竟是否这种 “水中的毒虫”所变的呢?现代昆虫学者认为,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它的生要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成虫常在飞行中相交,卵生于水面或水生植物上。幼虫水生,口器咀嚼式,下唇很长,呈假面状覆在头的前面,其实这是它的捕食器官,能迅速伸出捕捉食物。蜻蜓的幼虫在昆虫学上一般称为稚虫,躯体外壳较硬,外形确实像只蝎子,而且捕食鱼虾也像蝎子那样凶猛,只是没有蝎子那样长长的尾巴罢了。

水虿变蜻蜓生活在水里(水虿为何物诸书皆言之不详)(3)

幼虫在水中生活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其间要经过很多次蜕皮,最后才爬到岸边,蜕化为蜻蜓。《尔雅翼》 在记述蜻蜓时云:水虿既化蜻蛉, 蜻蛉相交还于水上, 附物散卵, 出复为水虿;水虿复化焉,交相禅无已。”《本草会编》亦云“或曰蜻蛉贴水飞时,以尾蘸水中。人知其点水,不知其点水者,乃生子也”这两段描写蜻蜓的生物学特性还是比较准确的,说明作者对此有过详细的观察。其实古人不懂得昆虫的变态现象,把它们的幼虫与成虫看作不相干的两种动物,于是对其间的变化就觉得很奇怪,这才产生了“生非其类”的想法。《尔雅翼》对此有很好的解释:“物之所为,出于不意。弗知者惊,知者不怪。详此类变易,固不足惊,又人皆习知,不待圣人也。”这是很唯物的观念。

水虿变蜻蜓生活在水里(水虿为何物诸书皆言之不详)(4)

那蜻蜓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可能是这个“水虿”所变的,但具体的很多古书上都没有记载。我们是从动物一步一步演变过来了,才能有今天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我们叫得上名字的虫子,也是从古老的那些我们不知道名字的昆虫演变而来的。好了。今天我要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