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求贤令历史背景介绍(秦孝公的求贤令)
《资治通鉴•周纪二》周显王八年,秦国新任国君秦孝公颁布一则求贤令:,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秦孝公求贤令历史背景介绍?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秦孝公求贤令历史背景介绍
《资治通鉴•周纪二》周显王八年,秦国新任国君秦孝公颁布一则求贤令: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在小说《大秦帝国之裂变》中,这则求贤令被翻译成了这样:
秦公嬴渠梁告天下之士:秦自穆公称霸,国势有成,大业有望。然其后诸君不贤,历公 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政昏,内乱频出,外患交迫。河西尽失,函关易守。秦始由大国而避处一隅,其后献公继位欲图振兴。连年苦战,饮恨身亡。当此之时,国弱民穷。列国卑秦,不与会盟。且欲分秦灭秦而后快!国耻族恨,莫大于此。本公继位,尝思国耻,悲痛于心。今嬴渠梁明告天下,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居高官,领国政,与本公共治秦国,分享秦国。
两篇短文虽然在用字方面有所差异,但是在主旨上确是相相同的:虚心求贤,广纳山东人才。第一篇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用词显得非常官方,看不出当时秦所面临的问题和艰难;第二篇出自小说《大秦帝国》,把秦孝公的文章加以文学性修饰,把困难具体化了,比如内忧外患,让人更能深切感受到秦所面临的是生死决策!秦国已经到了不变法就要亡国灭族的地步了!
两篇的共同特点:
第一个特点:虚心。因为真心求才,所以所写文章的内容属实,没有自我夸耀,居高临下的姿态。
第二个特点:曝丑。坦然把厉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代国君的内乱写在求贤令上,敢“数落祖宗”,深刻剖析秦积贫积弱的人为原因,敢于自我承认祖先的失误。这一点,无异于一个人自己骂祖上不干正事,把家业败完了。而秦孝公的地位也决定了,这篇求贤令注定会载入史册,千古传看。同时,也把打败仗,丢失土地明文写出来,把伤痛展示出来。这是勇气,也是魄力!
第三个特点:求人。既然是求贤令,就要有求人的样子。文中:“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就是从制度上给入秦的士子有保障。就相当于现在的企业老总设计股权激励,你能把这个企业干起来,我给你分股份。
第四个特点:气魄。两篇文章都回忆了秦穆公的祖业,在联想中间败落,因此秦孝公如此自曝家丑的目的,就不仅仅是让秦国强大那么简单,背后还隐藏着统一的念头。
所以,如果要写一篇求贤令(招聘文案),怎么才写的好呢?
一、明确为何而写,也就是极强的目的性,即便是求贤,也要有具体的方向;
二、明确写给谁,希望谁来,希望谁看到,内容就是写给谁。
三、既然明确了目的和对象,那么就要知道要说什么,官话可以讲,接地气的也可以讲;文绉绉可以讲,短平快也可以讲,要根据求贤令的对象行文。
需要知道的是,后来秦国的历史,是真正的广开人才引进的大路。商鞅之后有张仪,有范雎,有吕不韦,有李斯,这样的人才,在秦国每段历史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用自己的才能推动秦国向前发展。李斯《谏逐客书》一文,就表明了人才对秦国壮大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