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一生最对不起的两个人(那个四十岁的冯小刚)



冯小刚一生最对不起的两个人(那个四十岁的冯小刚)(1)

题图:《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7年,冯小刚虚岁40岁整。


古人云四十不惑,可四十岁的冯小刚不仅困惑,而且很烦恼。


身为导演,他导演的几部新片刚刚接连被毙。


《月亮背面》,讲述一男一女两个大学生,疯狂地进行金融诈骗,最终沦为死囚的故事,是一部人间悲剧。九六年拍完,遭禁。


《我是你爸爸》,刻画了一个有点装腔作势但又富于幻想的中年丧妻男人马林生,与他一手拉扯大的青春期儿子之间关系日趋紧张的故事。因为整体调子灰暗,遭禁。


《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因为有婚外恋情节,电影局认为将会错误引导大众审美趣味,在拍摄途中就被紧急叫停,先期投资的一百多万全部打了水漂。


剧组解散的那晚,冯小刚醉倒在饭馆外。


第二天醒来,他发现脑袋的右侧露出一块拇指大小的肉色头皮,上面的头发已经不知去向,这是人们俗称的“鬼剃头”。


人到中年,冯小刚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未来没有方向,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惘和愤懑。


冯小刚本不是导演科班出身,只不过是个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干了八年的美工,在讲究论资排辈的90年代,他毫无优势。


虽然也号称自己是大院出身,但和别的大院子弟不同,他没什么根基,也没什么背景。他小心翼翼地试探,抓住每一个机会,一点一滴地铺就着自己渴望的成功之路。


冯小刚能写,作为主要编剧,他创作了《大撒把》,《编辑部的故事》和《北京人在纽约》,借此开始在影视圈崭露头角。


他也写过很多小品,郭达蔡明在春晚上演过的《机器人趣话》即出自冯小刚的手笔。


冯小刚还给冯巩写过小品《融》,首演于某期央视《综艺大观》,说的是一个有外遇的妻子打算回到丈夫身边想和他复婚的故事。


里面的经典对话我到现在都印象深刻:


妻子怯怯地问道,我跟别人好了又回来,你心里不别扭吗?


冯巩尬笑着说,没事儿,我就当自行车丢了,让人骑一圈又给送回来了。


即使相貌怪诞,被说长得像越南人,冯小刚依然积极地客串了很多影视剧,但当时的人们眼中只有俊男美女,他的表演直到多年以后才被人重新审视和发现。


比如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扮演的胡老师,就让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此有了别样的喜感,而他在墙根撒尿时面对镜头那销魂的一抖,更是演尽了中年男人的低调与闷骚。


冯小刚一生最对不起的两个人(那个四十岁的冯小刚)(2)


冯小刚竭尽全力地讨好他人,就为蹭进那个传说中的京圈,却总是遭遇命运无情的嘲弄和取笑。


他终于和王朔一起成立了好梦公司,准备在电影行业大干一场。结果拍了五部半,禁了三部。一时间没人敢再给他们投资,业内称他为“毒药”,提到冯小刚就谈虎色变。


好梦没有成真,做的都是噩梦。


此刻,冯小刚脑子里没有希望,只有绝望。


这种绝望在《北京人在纽约》最后一集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冯小刚饰演的邓卫带着梦想到纽约投奔好友王起明,王起明把他送到自己刚到纽约时住过的地下室,留下500美金,还声称是借给他的,然后没有作什么解释便开着凯迪拉克扬长而去。


邓卫没想到原来的哥们儿竟变得如此无情无义,不禁对着王起明的背影破口大骂:咱不住一别墅吗?王起明,我X你姥姥!


人生啊,总是在你兴奋时给你重重的一击,又总是在你跌入谷底时递上一根绳子。


就在冯小刚准备破罐破摔,改做地下电影专拍假丑恶时,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韩三平出手了,他建议冯小刚借鉴香港电影,拍一部贺岁喜剧片。


当时国内各大导演热衷于拍摄各种艺术电影,四处参加电影展拿奖,而商业片既不弘扬价值观,也无法到国外为国争光,只是单纯为了票房,拍这种片子并不体面。


但此时的冯小刚已经别无选择,他选择了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在当时银屏上还充满宏大叙事的环境中,冯小刚率先把镜头对准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这一举动令他无意中摸准了时代的脉搏,站在了风口,《甲方乙方》成为1997年度票房冠军。


自此顺风顺水,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1997年至2017年21年来的贺岁档,冯小刚曾勇夺8次票房冠军。


冯小刚彻底火了,他不失得意地说,过去盖起的宫殿中,没有他的位置,他只好在宫殿的旁边,另起炉灶,搭起了一间偏房。问题是偏房越盖越多,越盖越大,越盖越高,渐渐成了一个院落,它就成了另一座宫殿。


而我看到的,是一个土里土气的孩子,怯手怯脚地走上社会,在精彩复杂的大千世界里观望着,不知所措着,委曲求全着,终于一点点地融入,又一点点地强大,最后赢得了生活的选择权。


他不再是《我是你爸爸》里那个饱受邻居欺凌的瘦弱男子,也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对学生束手无策的胡老师,他是影坛大佬,京圈老炮儿,六爷。


冯小刚一生最对不起的两个人(那个四十岁的冯小刚)(3)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双鱼座的冯小刚看上去颇为分裂,自卑和自负在他身上对立统一,有多少人喜欢他,就有多少人讨厌他。


为了达到目的,他挖空心思讨好他人,是最早的“夸夸群”群主,他的吹捧,成全了对方,也陶冶了自己。


即使后来已是大腕儿,面对投资人时,他的姿态依然可以低到尘埃里,一点儿大导演的尊严也不顾。


冯小刚一生最对不起的两个人(那个四十岁的冯小刚)(4)


而对那些他看不惯的事,他也毫不留情地破口大骂,丝毫不在意场合与他人的感受。在一部分人看来,他膨胀了,脾气越来越大。


痛骂记者。在《天下无贼》的新闻发布会上,冯小刚指着《明星BigStar周刊》记者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们不顾隐私权,擅自刊登我的住址,引得一些神经病天天堵在我家门口。我XX真想抽你!媒体一片哗然。


怒怼观众。2017年6月,冯小刚出席上海国际电影节某论坛时说,中国电影现在让观众吐槽垃圾遍地,一定是和大批的垃圾观众有关系。此言一出,又引来一片反击之声。


特别是有了自己的微博后,冯小刚以“冯通社”自居,嬉笑怒骂,一有电影上映就霸占热搜。


直到去年被老崔掀起的阴阳合同风暴击中,在一片偷税漏税的声讨中,小钢炮彻底哑火。


冯小刚以群众路线起家,最终又被群众反噬,真是莫大的讽刺。


冯小刚一生最对不起的两个人(那个四十岁的冯小刚)(5)


如今的冯小刚年过六十,六十耳顺,知过了天命,也没了锋芒和锐度,没了激烈和倔强。


看看他最近的两部电影,《芳华》,《如果芸知道》,不再插科打诨,不再针砭锤砸,不再暗喻明讽,只有对往事的怀恋和风暴过后的云淡风轻。


人们惊叹于冯小刚竟然变得如此柔软,我倒觉得,这是老年冯小刚尝试着与世界和解。


他关闭了微博评论,放弃了与人为敌,即使《只有芸知道》六天才破一亿票房,他却发微博说,大家看了电影不喜欢,骂两句也是应该的。


冯小刚一生最对不起的两个人(那个四十岁的冯小刚)(6)


冯小刚变了,面对全新的环境,他廉颇老矣。


微博里提到《天下无贼》,那部电影的演员中,除了傻根王宝强还活跃在银屏上,葛优,刘德华,刘若英均已淡出影视圈。


属于他们的那个意气风发的时代就这样过去了。曾经的叱诧风云,曾经的鲜花掌声,都逃不开时间的魔力,终将被世界所遗忘。


但我还是时常想起那个40岁的冯小刚,他身处绝境,却始终奋力挣扎,他嬉皮笑脸,却内心固守规矩。


他会在春天来临的时候,看着远处暮色中拂动的杨柳,河面上升起的迷茫雾霭,用老派知识分子的腔调朗诵道,又是一年春来到,杨花满天飘。


他会和朋友们一起打磨剧本,一个人半天就喝光三壶半的热水,也会和朋友们结伴外出赴宴,逮谁捧谁见谁夸谁,男不分贵贱女不分老幼,席间一片欢声笑语。


他会上身穿一红色套头衫,下身穿一军裤,易感动,易激动,易喝大,也易发火,一点都不油腻。走起路来昂首阔步,未来正在他脚下徐徐展开。


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切还充满希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