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商业大佬之争是谁(齐河商业大佬之争)

明天,就是齐河万达广场开业的日子,也是德百重装开业的日子,两大商场都在着力准备各种活动促销,吸引客流。

我们看到,齐河这个小城的夜景都灿烂了起来——

齐河商业大佬之争是谁(齐河商业大佬之争)(1)

齐河万达夜景,拍摄于2021年12月15日晚

那些年的齐河德百

德百成立至今已有十年之久,彼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还停留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那时候,齐河城区里还没有一个业态丰富、像模像样的大型商场存在,大多数齐河人吃饭会选择新华路,买家电去正大,买衣服去一幼胡同和阳光路,大一点的超市就是1 1,在娱乐上只有寥寥几家电玩城、台球厅,没有给宝妈、儿童游玩的去处。

一方面,当时的齐河城区成熟商业街比较少,可选择机会少,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意识不断变化,坊间百姓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买衣服还是要去济南”。

齐河商业大佬之争是谁(齐河商业大佬之争)(2)

没找到齐河大福源的照片,找了一个类似的,我记得十年前的大福源差不多就长这样

这种“买衣服还要去济南”的无奈之举,随着德百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十年前,德百和大福源超市差不多同期进入齐河,大福源抱定齐河老城区的“大好河山”,选址在东宋步行街南头,仍然停留在跟1 1一样,走商超的老路。

而当时的德百选择了走品类更全、业态更丰富的一条路,看准了齐河西部城区的开发方向,在老城区的西南方紧靠人工湖,一片当初看起来较为荒凉的犄角旮旯大兴土木,落地生根。

这个选址,在那个年代并不被很多人看好,我曾亲耳听到很多齐河人讨论,“离得这么远,交通也不方便,建的那么大有什么用?”

确实,那个时候齐河城区还流行“招手停”,出租车仍然不多,私家车还没有那么便利。而且那个时候的齐河城西,仍是一大片尚未开发的不毛之地。

现在返回头来看齐河城区的发展历史,幸亏有齐河城西的连片发展才带动了德百,但笔者个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德百凭一己之力撑起了齐河城西的发展格局。

齐河商业大佬之争是谁(齐河商业大佬之争)(3)

来自大众点评的一张德百老照片,时间未知

在成立之初,德百的经营思路并不明确,在一篇《齐河德百周边商圈调查报告》中有一句话,“我们近期的竞争对手为1 1超市,长期的竞争对手则是后边将进入齐河的银座”。

这句话,我个人并不是很赞同。

笔者本人是胶东百强县招远出生长大,对比齐河和招远,在齐河德百成立之前几年,招远城区刚刚上演了金都百货、龙大超市、佳乐家商街三个商业大佬的贴面肉搏。

商场如战场,那个时候,我们招远市民坐在小板凳上磕着瓜子,被这群商业大佬给深深的上了一课,三方巨头经过一系列价格战、挖人战、广告轰炸战等等战术操作,龙大超市拱手退出江湖,金都百货与佳乐家隔着两条马路大眼瞪小眼,在互相试探和舔舐伤口之余,自此约定井水不犯河水。

在这场旷日并不算持久的规模战中,金都百货无疑成为最大赢家,彼时,当其余两家仍然停留在各种眼花缭乱的战术操作中自顾不暇之时,金都百货却仍有头脑和精力反过头来,把自家的产品种类和服务拔高了一个档次,并由此次战役后,奠定了任何人都无法撼动的本地商业霸主地位。

我等吃瓜群众不是江湖中人,未曾亲入战场。

但笔者私以为,战术操作只是表象,这种大型商场的比拼归根结底,业态才是战略,才是王道,业态即是精准的市场定位,业态即代表更加丰富的品类和更加贴心的服务,有业态才能吸引足够的消费人群,才能满足门槛人口,才能满足战场需要。

业态低下的,就如同龙大超市,被迫卷入战斗的车轮却被碾成一撮炮灰。

而返回头来看齐河德百的《周边商圈调查报告》,1 1对德百来说显然不足为虑,因为业态不同,甚至压根不应该视为竞争对手,德百如何在成立之初坚定的丰富业态,才是上上之策。

高中思想政治课上,老师曾经教过我们怎么摆地摊,无非十六个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笔者私以为,摆地摊是如此,商场大战也是如此。在齐河德百成立之初的几年间,德百人流量称不上爆满,一方面因为周边尚未开发完成,覆盖人群基数不够,一方面是消费理念仍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而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德百的业态还不够丰富。

齐河商业大佬之争是谁(齐河商业大佬之争)(4)

2011年,德百玫瑰园的宣传图

在齐河德百成立之后的几年时间里,笔者不在齐河,暂时无从知晓过程曲折。

更无从得知的是,老城区的盈裕百货、城北的益佳商厦,城东的济南银座,这三家是如何做到跟德百四分江湖,银座为何这般不温不火,毫无存在感的华联又是如何掩面撤退,阳光路商圈又是如何能在电商和中大型商场的双重冲击下壮大。

回到齐河,继续站在吃瓜群众的旁观者角度上观摩德百。上文中笔者提到,“齐河老百姓买衣服还要去济南的无奈之举,随着德百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是的,“一定程度上”。

一方面,笔者认为德百的定位足够精准,90%以上是来自本地消费,从笔者本人这种“屌丝消费”再拔高一点来看,齐河人绝大多数服装消费需求在300-700之间,聚餐消费需求在人均50-100上下,超市购物、娱乐、家电这几个品类求全求精。

但另一方面,站在一个消费者的角度上仍要向德百提一个小建议——德百在业态维护上有一定缺陷。

齐河商业大佬之争是谁(齐河商业大佬之争)(5)

重装之后的德百KFC,拍摄于2021年12月15日

商场入驻的各个品类各个品牌,共同构成了整个商场的完整业态。

小品牌过多,容易影响消费者对整个商场的形象观感,单个品牌门店太多,容易挤压消费者的选择权。

举个例子,在德百重装之前,女装某品牌在德百二楼有多达3个门店以上,羽绒服某品牌在德百有2个门店以上,因为单个品牌占用的空间太多,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消费者的购物选择。

换大白话说,我们单位食堂大厨每天就做一个菜,鲤鱼豆腐汤,每个人头回吃都大赞美味,连吃一个月天天不变花样,每个人看着大厨的脸都像鲤鱼豆腐汤。

委婉一点暂时不提其他,这种单个品牌扎堆极容易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不过好在德百重装之后,已经避免了这个问题重现。

齐河商业大佬之争是谁(齐河商业大佬之争)(6)

重新装修后的德百,拍摄于2021年12月15日晚

上文中笔者曾提到,不止是齐河城西的发展带动了德百,从某种意义上讲,齐河德百可以说是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城西的发展格局。

在这里不得不解释一下,笔者之所以这么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齐河德百的“赶庙会”。

我相信很多人会对德百的庙会深有感触,每年两三次,每次3天到一周,每逢赶庙会时,这片小广场上聚集了密密麻麻不下数千人,不但德百广场上停满了车,就连齐心大街、玫瑰园路都停的满满当当。

对比一下大多数商场不温不火的佛系管理,德百赶庙会的这一传统就显得既主动,又贴地气。

齐河商业大佬之争是谁(齐河商业大佬之争)(7)

德百庙会延时,拍摄于2020年8月

不止是齐河,整个鲁西北的县市,本地娱乐场所都比较少,老少皆宜的娱乐方式更是几乎没有,所以,鲁西北所有德百商场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每年逢节必搞的庙会。

在庙会上,人人都能找到一种赶大集的乐趣,孩子玩碰碰车、坐木马,大人们看马戏、吃烧烤,老人逛书摊、字画摊,整个广场都充斥着兴奋的荷尔蒙气息。

“赶庙会”这种新奇好玩、人多热闹的营销方式,能够不断累积消费者对德百的好感度,加深人们对德百的印象,就如同脑白金广告一样令人上瘾。

试想一下,假如当初德百没有选址在齐河城西。

是另外一家从不主动搞庙会、经营比较佛系的商场在此落地,甚至亦或是一家大型农贸市场,齐河城西会不会如今天这样,一大堆居住小区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恐怕很难。

也是因为如此笔者才会说,一方面是齐河城西带动了德百,另一方面,德百也托起了齐河城西,而在德百和齐河城西互相成就的历史进程中,“赶庙会”,是德百历久弥香的最大功臣。

万达和德百,谁更值得期待?

12月18日,齐河万达开业,同一天,齐河德百重装开业。那么万达和德百,谁更值得期待?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立足当下看看如今的人们,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齐河商业大佬之争是谁(齐河商业大佬之争)(8)

齐河万达夜景,拍摄于2021年12月15日晚

这几年流行一个词,说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从早晨睁眼开始,无论是上班摸鱼,还是下班吃饭,只要一打开手机,各种各样毫无营养的垃圾信息立刻充斥眼球,手机里不断传出各种“小哥哥小姐姐”们的娇呼声、电子游戏的喊打喊杀声、潘子嘎子们的叫卖声,在这种嘈杂纷乱的网络环境中,人们比以往更容易焦虑、注意力匮乏,是信息爆炸时代的主要特征。

我们依靠手机就能谈一场恋爱,用手机远程购物,我们生活且沉溺在手机中,在一片浓密的信息丛林中匍匐前行,在这样一个容易令人沉溺的时代,我们渐渐失去耐心和洞察力,只剩下——比往日更悍更盛的猎奇心理。

在这样强盛的社会心理下,你猜,12月18日的大佬之争,哪一方将会胜出?

恐怕即使万达开业不去大张旗鼓地搞任何活动,结果也不言自明。

齐河商业大佬之争是谁(齐河商业大佬之争)(9)

2018年12月,寿光万达开业现场,图源:赢商网

那么在万达开业、德百重整开业之后,哪一方将会占据鳌头?

解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从业余角度查找了几个数据。

一,消费人数:假如将主城区常住人口作为两个商场的主要客流来源,按照今年6月份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齐河城区常住人口为317019人,15-59岁人群占比60.69%,按照比例计算,齐河城区常住人口中的主力消费人群不到19.24万人,而对比前文提到的胶东招远,本地城区主力消费人口约为22.74万人,比齐河多3.5万人,

二,消费能力:根据《2020年齐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1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110元

再次对比招远,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414元,比齐河多出8300元

三,收入状况决定消费欲望:根据齐河县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1-9月统计数据》,齐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2.6亿元,增幅18.3%,居民存款总额为29.44亿元,比年初增加12.71%

在这里对比招远,招远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为22.2%,远超过齐河的18.3%,人们消费欲望更强烈。招远市居民存款增幅为32.5%,远超过齐河的12.71%,人们收入更高,更有消费底气。

这么对比来看,恐怕齐河居民的消费潜力不高,商业消费市场这块蛋糕并不大。

而我们再来看看下面两张图,这才是真正值得重视的地方:

齐河商业大佬之争是谁(齐河商业大佬之争)(10)

德百、万达半径2公里商圈示意图

齐河商业大佬之争是谁(齐河商业大佬之争)(11)

德百、万达业态构成示意图,制图于2021年12月17日

这几年,万达、恒隆、贵和之类的大型商场有一个流行词叫做shopping mall,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一方面,shopping mall与传统意义上的商场在业态构成成分上区别不大,只是可能更时尚一些,更高端一些,另一方面,我们这种十八线小县城压根撑不起真正意义上的shopping mall。

放到齐河万达来说,作为消费者的立场,Mall不Mall我们不太在意,我们更加关心它未来的消费价格。

笔者认为,齐河消费能力不够强,使万达广场的价格定位很可能将与德百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从以上业态构成来看,齐河万达的业态和品牌形象将跟德城区万达广场相近,与德百差距不大。

综合以上,齐河本地消费需求不够旺盛,双方2公里商圈存在大范围重叠,且业态重合度较高,价格定位相通,万达将不可避免地与德百产生长期竞争关系。

齐河商业大佬之争是谁(齐河商业大佬之争)(12)

万达、德百2公里商圈示意图明细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齐河东、北方向的消费者因为交通条件等硬性限制,不会成为万达和德百的目标群体,而夹在德百、万达2公里商圈重叠区的阳光一品、中央城、清河园、清河园南园、大魏社区、清河公馆等小区居民,将成为两者的主要争抢客户群。

这当然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事,毕竟,买颗白菜都有了双向选择了呢。

谁将问鼎未来?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一件事。

2019年春节前一天我回到老家招远过春节,那天下午下着雪,在前文提到的佳乐家商场,我大包小包的买了一大堆年货。

大堂里的一位女工作人员看到我推着满满的购物车准备出门,上前拦住问我说,您开车了吗,车放在哪里,我帮您送过去。

我回答她,没开车,我准备叫出租车。

她说,听您的口音,应该是刚从外地回来吧,这个天气叫车不方便,我帮您问问出租车总台。

车来之后,她冒着雪帮我把东西一个个搬上车,然后,她站在台阶上看着我上车,一直到我乘车走出停车场。

两年之后的现在我回想起这件事,脑海里依稀记得,那天这位女生的穿着似乎并不保暖,只是很薄很薄的一件羽绒马甲。

这是一件小事,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经过这件事之后,我对这个商场都有了莫名的好感,甚至对这座小城的感觉都变得明亮了起来。

齐河从迁城伊始,至今经历了小商店、菜市场、百货大楼、中小超市、中大型商场的不断迭代更新,在这个竞争激烈、急速迭代的过程中,有人倒下了,有人成功了,也有人佛系了。

作为一介平头百姓,我们乐意见到更多更大的商场来到齐河,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良性竞争,这样一来,每个商场的价格才会更贴地气,品类才会更齐全,环境更时尚,服务更贴心,我们才能更有选择权。

我们遥想不远的未来,购物班车也将在小城里流行起来,买袋大米都有人帮忙扛到家门口,未来也有人在商场门口,热情的帮我叫出租车,帮我把大包小包装上车并微笑着目送我远去。

现在我们看到,就连黄河大道上的夜景都璀璨起来,未来我们希冀,这座小城的商业氛围也变得浓厚起来。

文末声明:码字不易,如有不同意见或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