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确告知(教育部最新通知)
全文1325字,阅读约需2分钟
关于“登记家长职务信息”这件事儿,教育部发文了!
这样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不知道是否有家长眼熟?这到底是在方便“教书育人”还是借机“辨人识人”?
如今,可以跟他们说“拜拜”了!
△图片来源:人民网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强调,各地要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进一步规范报名信息采集。
其中明确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民生周刊》记者发现,
此前就有不少网友反应过此类问题,
如今消息一出,
大家纷纷点赞。
前不久,有网友反映学生入学时,很多学校要求填写学生父母职务等信息,担心造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不公平现象,并向北京市政府建议“禁止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收集家长相关信息”。
登记家长职务信息,
看似是家长关心的小事情,
学生办理入学登记时的一个小步骤,
但实际这不仅关联着个人隐私的采集,
更关联着教育公平的大问题。
“见人下菜碟”的担忧背后,在于这个问题触碰到人们关于教育公平的敏感神经。从班级座位安排到学生干部选拔,从三好学生评选到对外推荐名额……孩子在学校里的每一次际遇,本质上理应是个人努力的回馈,而不是掺杂人情世故的“交易”。倘若因“家长能力”影响“学生待遇”,用“职务信息”左右“教学水平”,那么最终侵蚀的一定是孩子成长的质量,损害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极度的“家长依赖”“家境依赖”,家长会形成严重的教育焦虑、公平焦虑,全社会也就陷入“拼爹”“拼家庭”“拼背景”的内卷中无法挣脱。
人民日报评论 于石
在教育层面上,
收集家长职务信息
与有教无类的理念背道而驰。
在法律层面上,
更有侵犯个人隐私之嫌。
《民法典》明确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一张学生的信息采集表,
不应该也没必要成为父母的信息普查表。
如今该祛除的焦虑已经祛除,
该廓清的困扰已经廓清,
教育公平是一切公平的起点,
必须用心呵护。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