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大安山(这块土地的回归)

一直以来,我国都在用一句话强调我国的对某块领土的主权——“某某地方,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香港如此,台湾也如此,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外蒙古也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提起外蒙古的独立,中国人无不惋惜,毕竟那一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净土,曾经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抗日战争大安山(这块土地的回归)(1)

蒙古与中华大地能画上“一家”的联系,源于满清的起家及入主中原,而蒙古即是“嫁妆”。全盛时期的清王朝版图达1300多万的大帝国,其中就包括内外蒙古。蒙古自古就有内外之分,一个漠北,一个漠南,一个归顺早,一个归顺晚。而清帝国对于蒙古的管理也是各有不同,比如内蒙古由中央政府派官吏进行统治,算是过门的媳妇,外蒙古却由中央政府委托在当地的王公贵族进行间接的管理,更像是包养的“小三”。两种管理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内外蒙古文明的差异,一种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融合,一种是纯粹的草原文明。

抗日战争大安山(这块土地的回归)(2)

这样的统治方式并不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也使外蒙古对清朝缺乏向心力。清政府对外蒙古爱理不理的态度,激化蒙古社会的 内部矛盾。而列强俄国对蒙王公喇嘛也是极尽拉拢煽动,派遣“探险队”、“考察队”进行活动,少年时代的外蒙领主八世哲布尊丹巴在俄国人奇珍异宝的谄媚下,逐渐产生了亲俄思想。

抗日战争大安山(这块土地的回归)(3)

辛亥革命后,清朝统治逐渐瓦解,俄国哥萨克与外蒙古王公调集各旗蒙兵里应外合,解除了清军武装,首次实现了独立。千方百计力助外蒙古独立,俄国人的本意就是准备兼并。毕竟领土对于“毛熊”的重要性就像杯子里的伏特加,必须满,才尽兴。 不过,碍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吞并外蒙一拖再拖,直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沙俄先亡。新苏维埃政府则在1917年和1919年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实际上继续支持外蒙古独立,而当时的中华民国对外蒙古仅享有宗主权的空名。

1919年4月,民国总理段祺瑞命令徐树铮火速率军前往外蒙,主持撤治之事,皖系将领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首府库伦,挟持“内阁总理大臣”巴德玛·多尔济,软禁哲布尊丹巴活佛,并召陈毅回京,全面否定《中俄声明》,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然而,好景不长,1920年7月,爆发直皖战争,徐树铮率军返回内地,战败被通缉。针对外蒙的事态,中国北洋政府任命张作霖为蒙疆经略使,但当时处于第一次直奉战争前夕,张作霖意在关内争夺地盘,无意插手外蒙 事态。于是,蒙古人民党在苏联与第三国际支持与行动下,趁机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抗日战争大安山(这块土地的回归)(4)

蒙古阅兵

20世纪20-50年期间,中国本土战乱不断,外蒙古的独立已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也曾多次在国际外交场合提及外蒙回归的事宜,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台湾当局废除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关于外蒙古的换文,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并下令把外蒙古重新纳入“中华民国”的版图之内。1946年开始,外蒙古就开始谋划联合国席位。1961年,台湾当局本可以行使否决权拒绝外蒙古提议,但外交博弈终归由美苏两国说的算。在美国的施压之下,最终台湾当局未参加表决。作为回报,美国将坚决支持台湾当局,拒绝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蒙古自此加入联合国。

抗日战争大安山(这块土地的回归)(5)

成吉思汗雕像

另外一边,中方也一直未放弃使外蒙古回归中国的意图。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归还了旅大军港和东北铁路的管理权,毛泽东趁机再次提出外蒙古回归中国问题,但赫鲁晓夫拒绝讨论外蒙古问题。于是,蒙古人民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换地图,正式划定边界。自此,关于外蒙古属于中国一说,已成无法改变的历史。

抗日战争大安山(这块土地的回归)(6)

蒙古乌兰巴托夜景

新时代,中国与外蒙的外交联系已不是以“回归”为主题,友好发展才是时下中蒙关系的主流态度。过往深处的历史,就让它沉淀在那,作为我们永远的警示——落后就要遭遇失去,强大才能保证家园的完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