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我们的科技航天工作者致敬(科技手段为航天员)
央视网消息:12月4日晚,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回家了。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2月4日19时20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
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随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
航天员 陈冬:6个月忙碌而又充实的太空之旅,很有幸,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建成,我们像流星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
航天员 刘洋:真的是难忘天上宫阙,更念祖国家园。回到祖国的怀抱很踏实、很安心,见到亲人同胞很激动、很亲切,中国航天永远值得期待。
航天员 蔡旭哲:首次6个月的飞行,星河灿烂、一览无余,希望有朝一日重返太空家园。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6月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在轨迎接2个空间站舱段、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的来访,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交接班,见证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的世界纪录等众多历史性时刻。
航天员“回家”路 科技手段保驾护航
和神舟十三号相同,神舟十四号乘组采用的也是快速返回的方式回到地球,这让他们的回家路只用了约9个多小时。从撤离空间站组合体到最终成功着陆、出舱,航天员的回家路会遇到怎样的难点?又有哪些科技手段为他们保驾护航呢?
航天员的回家之路,第一步就是分离。在这个过程中,载人飞船要和空间站组合体分离,返回舱还要和轨道舱、推进舱分离。在完成分离之后,神舟飞船就要进行自动变轨的动作,它会从400公里高度的圆形轨道,变轨到近地点低于100公里高度的椭圆形轨道,从而为再入大气层做准备。
再入大气层是航天员回家之路上风险最高的一个步骤,再入的过程中,返回舱会和大气层摩擦,产生上千度的高温,普通材料根本经受不住,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防热衣。
为了让返回舱平稳的着陆,在距离地面10公里的时候降落伞会打开,进一步降低返回舱的速度。返回舱的降落伞分为引导伞、减速伞、主伞三顶伞。在整个过程中,为避免过载太大,减速伞和主伞并不能一下子全部打开。
同时,发动机也会作好着陆缓冲的准备。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 彭华康:当返回舱降落到离地面1米左右的时候,着陆反推发动机会工作,它产生一个向上的冲量,进一步使我们返回舱的速度降到1到2米每秒。然后舱内又有缓冲的座椅,座椅里面也还有一些缓冲的材料,能够进一步确保返回舱着陆的冲击更小,确保航天员的安全。
来源:央视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