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不冻泉海拔(青海格尔木不冻泉-五道梁)
走在可可西里的109国道上,回味格尔木,一座有历史厚重感的年轻城市
引题
出格尔木爬万山之祖昆仑山,有种神圣感。格尔木是青藏公路的真正起点,从格尔木开始才真正走进了天路。这几天沿着109国道,行走在昆仑山上,很充分感受到修建这条路的艰辛,也对格尔木这座城有了更深刻的感觉。
今天的行程
日期:2020年8月25日,星期二。
路线:从西大滩出发,沿109国道继续向南,翻越昆仑山口,到达不冻泉站。
里程: 67公里,累计3428公里。
累计经过县市: 53个
所见
布洛芬、葡萄糖,是抗高反、恢复体力的神器,服下之后,昨晚睡眠质量极高,今早能量重新附身。喝了羊汤,补好车胎,重新出发。
这两天将一直在4000多米海拔高度的可可西里,进藏初挑战。
从这遥望昆仑山的样子。
现在的可可西里,藏羚羊常见,但能看到野牦牛也是不容易的,据说这里的野牦牛性情古怪,脾气暴躁,还是远远地看看吧。
这一根根不太粗、不起眼的金属管,是道路安全的守护神。据查,
是一种由碳素无缝钢管制成的高效热导装置,5米深埋在地下,地面露出两米,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也被称之为是热棒。
国道下面是冻土,这些热棒用于冻土的散热,冷却地温,防止其融化, 即使是这样,这段路面的地面沉降很大,路况很差。
33公里后,到达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
索南达杰拯救了藏羚羊。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的藏羚羊总群有100万只,极速缩减至六七万只,几乎全部是因为盗猎而损失的。80年代,索南达杰自发组织围堵盗猎者,后来被盗猎者所枪杀。索南达杰的牺牲,唤起了社会和国家对藏羚羊保护的重视,所以现在藏羚羊的总群恢复到六七十万只。所以青藏公路可可西里段,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藏羚羊"家族",还有三两只自由活动的藏羚羊,不畏惧人类,轻松自在地低头觅食,奔跑嬉戏。
今天的90公里,路边藏羚羊特别多,而且也不怕人,有时候就憨厚可爱地到国道上站着。看来可可西里对藏羚羊的保护做的的确到位,他们终于可以在这里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本想在索南达杰保护站驻足落脚,掌柜的说,"这才不到2点,继续往前走吧",于是再骑50 km,到五道梁。
在大车司机间,流传着一句话: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五道梁海拔4675米,在青藏线上海拔不算高,对开车司机来讲,危险主要在于进藏后海拔升的快,身体来不及适应,重新高反。不过对于骑者来说,脚蹬车轮一步步走来,能够慢慢适应。
今天的五道梁,翻过一个又一个坡,路况又不太好,下坡不能放坡,晚上8点多才到目的地。此时,客栈已有暖气了,终于可以暖暖地睡一晚。
在格尔木,你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以前没到过青海,一直向往的是青海湖,心想有朝一日能在青海湖骑行一圈,也不枉此生了。就青海城市的知名度而言,当然西宁排在第1位,第2位的是响当当的格尔木。地理学的不好,一直以为格尔木是一个地级市,是青海的第二大城市。在青海穿越10来天,对其行政划分有更深的了解。原来格尔木属于青海海南藏族蒙古族自治州,而海南州的首府在德令哈,那才是老大,而格尔木只是一个副地市级城市。就城市的规模而言,不算大,但它的体量在中国西部地区比一般的县城要大很多,也繁华很多,所以我把格尔木定义为是在青海神一般存在的城市。
它的神首先神在似乎一夜之间就出现了这么一个城市。当元朝铁骑统一全国后,这里就一直是蒙古族人的生活区域。格尔木是蒙语的音译,原音译是噶尔穆,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是的,它原来只是个地方,是个蒙古族同胞放牧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具体在哪儿,问100个牧民会有100个地点。所以,噶尔穆就像三道沟、四道沟一样,当时只是一个牧民放牧的标识点。
那它怎么会一夜之间进入国人的视野呢?那就是因为西藏。53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央政府要调大批粮食进入西藏。进西藏有两条线,一个是西南,一个是西北。西北原来从青海玉树,走唐番古道进藏,就是文成公主当年进藏走的那条路。但这条路要经过三江源湿地,这里遍地是沼泽,所以运输队伍的人员和粮食损失非常大。所以当时担任西藏粮食运输队的政治委员的慕生忠将军就带着几个士兵来到这个区域找这个叫噶尔穆的地方。因为他听说在那里沿河往南,就能沿雪山边缘,越过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经那曲到拉萨。
慕将军带着士兵在这找了好久,一直不能确定哪个地方就是那个噶尔穆。突然间他们找到了一个地方,长了很多芦苇,有很多野生动物在吃草,但还不确定。慕将军命令战士扎营,并说了句:"帐篷驻在哪儿,哪儿就是噶尔穆"。于是大家将一块牌子插在帐篷旁边,上面写了三个大字——"噶尔穆"。这个由6顶帐篷划定的"噶尔穆"就是格尔木的雏形。此后的60年中,这个城市就逐步发展起来。
慕将军带领士兵在此驻扎的目的就是要修建一条进藏公路,就是现在的109国道。慕将军带领1100名士兵,用最原始的工具,仅用了7个月就修通了青藏公路,所以慕将军被称为青藏铁路之父。为纪念慕将军及修建公路的将士,格尔木市在慕将军原来修建青藏公路的原指挥部建立了将军楼公园。这个公园在格尔木的西边,里边有个将军楼,就是慕将军当年办公的地方。格尔木之所以能建立,是老一辈革命将士充分继承和发挥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在那艰苦的环境下,在荒漠中立足,又不畏牺牲挺进5千米海拔修通进藏公路。
格尔木是因青藏公路而生的一个城市,同时又是因青藏公路而发展的一个城市。直到现在格尔木依然扮演着西藏后勤基地的角色。虽然现在进藏的公路很多,有新藏线、滇藏线,以及被其有奉作朝圣神路的川藏线,但在青藏铁路修通之前,青藏线一直承担着85%的进藏物资运输,所以它才是真正的祖国天路。所以我觉得格尔木对于西藏自治区的意义要高于对于青海的意义。
由于格尔木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它作为西藏后勤基地的重要意义,自青藏公路通车后,众多的人员从全国各地涌入到格尔木,使这里成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移民城市。在格尔木休整的两天内,我一直在城里转悠,能看到不同面孔,不同服饰的人群,而且能经常听到不同的语言,虽然听不懂,但是感觉他们之间还是有差异。据说有二十几个民族同胞生活在格尔木,各民族同胞在这里相融相生,和谐共处,这也体现了咱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传统美德。
在格尔木街道转悠的时候,我发现这里种了很多杨树和柳树,看树干都很粗壮,因为它们已经经历很多岁月。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多都东倒西歪的,一部分都是用铁架支撑着。虽然这些树东倒西歪的,但它们都是格尔木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当初这里是没有树的,地处戈壁滩,难言风沙特别大。所以格尔木的建设者大量种植树木以抵御大风。这戈壁滩的大风我领教过,有时一刮就是一下午。所以这些树东倒西歪就不足为奇了,它们是为了适应这强风而调整的姿态。所以格尔木的一代代建设者的勤劳不息,就这样一点点的种植树木,抵御大风,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并不断扩大城市的版图。所以格尔木城市的绿化做得非常好,我在这第一次看到了城市的明渠绿化灌溉系统,而且这些水区遍布城市各个角落。
记得休整的第1天,吃完晚饭回宾馆的路上,突然就刮沙尘暴了。风特别大,沙尘暴走的很快,嘴里边尽是沙子。到了宾馆我赶快把门关上了,跟前台的服务员讲刮沙尘暴了,赶快收拾一下。但他们看上去很淡定,他们说这儿刮个沙尘暴很正常,这是突然间的小规模,前几年有时候一刮就是一天。话语间没有感觉到他们有一丝的反感和无奈,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这是中华民族隐忍的传统美德,在格尔木这些普通人中的一种体现。
离开格尔木三天了,一路向南爬上昆仑山,然而心里边越来越喜欢这个城市,在那里汇聚了中国人的智慧,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