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训练(一年级下册数学我们身上的)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实践活动

课标要求: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 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学会测量身体部分的长度,知道員己身体 上的“小尺子”的长度,并会使用身体上的“小尺子”对物体进行长度 测量和估计。

2、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

3、 经历提出问题、探究方法、发现规律、综合应用的探究过程。体 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

评价任务:

1、 通过量一量的活动,检测目标1。

2、 在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中检测目标2。

3、 通过分层练习检测目标3。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向己身上的“小尺子''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 度。

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上的“小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软尺、卷尺、直尺、题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练:

画出一段长5厘米的线段

一、 情境设疑

  1. 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呢?(米尺、直尺、软

尺…)

  1. 揭示课题:

师:其实,我们身上有许多比较固定的长度,这些较为固定的长度也可 以看做一把把的“小尺子”,用这些“小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非常 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o (板题:我 们身上的“小尺子")

二、 探究交流

1.活动一:找一找,认一认——初步感知身体上的“小尺子"

(指向学习目标1)。

明确任务

仔细阅读学习任务1及对应的评价标准

学习任务:

1 .除了用挥作尺子,你还能找到哪些身上的“小尺子”。

  1. 这几把“身体尺”究竟是多长?

评价标准:

表述明确淸楚,有理有据,声音洪亮( 1)

  1. 独立探究。试着按要求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2. 组内交流。完成任务后在组内分享交流。
  3. 班内交流。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回答:度、身高、捧、指宽、手掌宽、臂长和步长。(板 书:一扌乍、一度、一步、一脚)

你知道一捧、一度、一步、一脚是怎么规定的吗?我们来看一看:

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训练(一年级下册数学我们身上的)(1)

一捧:手指用力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间的距离。

(大家伸出一捧,看看什么样子的,同桌学生再来比一比谁的一挥大

一些)

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训练(一年级下册数学我们身上的)(2)

一度:两臂左右平伸,两个中指指尖间的距离。(大家也伸出一度, 同桌学生再来比一比谁的一度长一些)

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训练(一年级下册数学我们身上的)(3)

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训练(一年级下册数学我们身上的)(4)

一步:步行时,两个脚尖之间的距离。(教师示范:这里“步行时" 是指测量步长时要像平时走路的样子迈开步子,步幅不能故意加大或减 小。)

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训练(一年级下册数学我们身上的)(5)

一脚:脚尖到脚跟之间的长度。(同桌可以悄悄的比一比谁的“一脚" 较长)

2.比一比,量一量——体验“身体尺"的长度

师:刚才同学们比划了 一挥、一度、一步、一脚的长度,你们想知道 自己的这几把“身体尺”究竟是多长吗?请同学们拿出作业题,让我们 来测一测吧。

-冬-

课件出示:

量——量比——比

丄号 同学

2号同 学

3号同

4号同 学

一搾长(厘米)

脚长(厘米)

步长(厘米)

一席(t uo)长(厘米)

举头一周的长(厘米)

身高(厘米)

......

■ ■ ■

■ ■ ■

(1) 同学们想一想,要想量出一捧、一度、一步、一脚的长度,你 要选择哪些测量工具呢?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预设学生回答:①(示范并说明)选择软尺量脚长。软尺的一端对齐 大拇指的脚尖,另一端到脚后跟,就能量出脚长。一度长也一样。

  1. 身高和一度长可以用卷尺。
  2. 老师准备的直尺是20厘米的,可以量脚长。
  3. 测量一度长两臂要伸平,可以借助墙壁。

(2) 各小组进行测量。请大家听好要求:测量时,各小组按课前安 排的一人纪录,一人监督看测量结果,大家合作完成。每人记录下自己 的“身体尺"的长度。

小组各自找场地进行实际测量。教师参与到各小组中去,给予学生指 导、纠正、示范。

(3)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选择几组学生的数据展示在黑板上。

提问:同样测量一捧的长度,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预设学生回答:有的同学的手大,有的同学的手小,结果就不一样。

  1. 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身上的“小尺子”,老师也找了一个,看, 我的拳头,攥起拳头,沿中间鼓起的小骨头处绕一圈,这就是拳头一周 的长度。

谁愿意帮我量一量我的拳头一周有多长?师生互动(21厘米)。

3.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 展示其中一组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回答:(1)身高都差不多

评价:横着观察,你发现了一组同学的身高大致相等,这是因为大家 都处在同一个年龄段。

  1. 竖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我们组发现有的小朋友的拳头一周的长与脚长相等,有的差 不多。

②我们组发现一度长和身高差不多。

师:不量不知道,一量吓一跳,原来拳头一周的长与脚长差不多,一 度长与身高差不多。你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小朋友身上具有这样的秘密, 那大人是不是也这样呢?(电脑出示):刚才测量的老师的脚长20厘米, 拳头一周的长度21厘米,原来我们身上都有同样的秘密。

三.拓展提升

  1. 我们身上装着这么多“小尺子",这下我可放心了,不带尺子出

门,也随时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1. 你想用你身上的小尺子测量吗?你想量什么?

-O -

学习活动二:你想用你身上的小尺子测量吗?你想量什么?

(指向学习目标2)

同一物体可以用多个身体“尺”去测量,通常比较长的物体,我们 会用度去测量,而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则多采用“捧"来测量;比较长的 地面长度,我们会选择步测,比较短的地面长度,我们通常会选择脚测; 总之,一般我们会选择比较方便的身体尺去测量。

  1. 明确任务。

仔细阅读学习任务2及对应的评价标准

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某一物体。

评价标准!有效并】E确测量( 1)。

  1. 独立探究。试着按要求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2. 组内交流。完成任务后在组内分享交流。
  3. 班内交流。注意汇报的时候要说出你选择了什么工具,怎样测量 的,結果是多少。

(1)预设:黑板长、教室长、课桌的长、红领巾…

你打算用什么做工具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连一连。

课桌长 黑板长 地砖长 数学书长 红领巾长 操场长

脚 步 度 扌乍 拳

小结:同一物体可以用多个身体“尺”去测量,通常比较长的物体,

我们会用度去测量,而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则多采用“捧”来测量;比较

长的地面长度,我们会选择步测,比较短的地面长度,我们通常会选择 脚测;总之,一般我们会选择比较方便的身体尺去测量。

(2)下面咱们就分小组量一量这些地方。课件出示:

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训练(一年级下册数学我们身上的)(6)

(3) 孩子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4) 汇报交流。谁愿意跟大家汇报一下,你测量了什么?注意汇报 的时候要说出你选择了什么工具,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预设学生测量:①测量课桌的长:用捧量的,量了()下,课桌长 约()厘米

  1. 测量教室的长:用步量的,量了()步,教室长约()米
  2. 测量黑板的长:用度量的,量了()度,黑板长约()米

谁还量了黑板?你是用什么量的?还可以用什么量?哪一种方法好? 为什么?预设:用一度测量更加方便,多出的部分可以再用“捧"量。

小结:大家非常了不起,根据物体的长度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身体小尺 子,会让测量变得简单方便!

3.老师也给大家找了一些身体小尺子在生活中的应用。看!(课件 播放)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小红同学的身高是1米20厘米,一扌乍长大约

-b -

是15厘米,她量了这棵大树一周的长1度带2挥,你能帮她算一算这

棵大树一周的长是多少吗?

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训练(一年级下册数学我们身上的)(7)

教学时重点让学生说出1度的长和身高的关系(差不多),然后说一 说算法。

4.小结:同学们看,带着身上的这些小尺子多方便啊,我们可以随时 量,随时算,估计出物体的长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正处在发育 时期,身体在长高,各部分再长长,小尺子的数据是随时发生变化的, 我们要时常量一量你的“身体小尺子"!这样,用它来估计的长度才更 准确。

四.全课总结:

1.回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 “我们身上的小尺

子” o想一想,你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引导学生回顾:首先我们一起寻找了身体的“小尺子” 然后小组合 作对人的身体进行了测量 最后,用我们身体上的小尺子测量了物体。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其实,这些都是我们探究的好方法, 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常常用到。

2.畅谈收获。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学生回答:(1)我了解到身上的小尺子有一捧、一步、一度、 身高、脚长、拳头的一周。(2)我知道了身高约等于一度,脚长约等于 拳头一周的长。

(3)我会用身上的小尺子去测量长度、解决问题;我知道要根据物体 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小尺子”测量……

板书设计: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一扌乍 一步 一脚 一度

-1U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