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2电影延续系列人情味(想要填饱的不是肚子)

《深夜食堂2》

1905电影网专稿作为日式暖心小品的代表,《深夜食堂2》终于和中国观众在大银幕上来了一次迟到的约会。身为食堂“常客”,小编对于姗姗来迟的这次见面也是期待已久。

深夜食堂2电影延续系列人情味(想要填饱的不是肚子)(1)

小林薰

特别要说的是,这次有幸参加了影片在北京的提前观影,饰演“master”的小林薰先生也到场和观众们见面。而在和媒体分享的过程中,被问及烹饪了无数美食的“老板”自己最爱的菜时,小林薰对媒体打趣道:其实他并不馋嘴,最钟爱的,还是妈妈的味道。

是啊。有的时候再高级的美食,都不如家中的“糟糠”来的对味。

深夜食堂2电影延续系列人情味(想要填饱的不是肚子)(2)

《孤独的美食家》

在美食剧于中国引起收视旋风后,很多观众会将《深夜食堂》和日本另一部大热剧《孤独的美食家》做对比,同样是以食物为核心,《孤独的美食家》中的菜色确实要更诱人,无论是食物的种类还是烹调的风格都更多样化。而剧集的内容也紧紧围绕着食物本身,剧情也大幅度被淡化。

《深夜食堂》系列则完全不同,食物本土化且更家常,一群半夜来吃夜宵的食客们点几样普普通通的小菜,再倒上一杯啤酒,大谈生活的甜苦。一餐之饭在戏中也只能沦为配角,形形色色的小市民和暖心故事才是王道。

《深夜食堂2》

而在《深夜食堂2》中,依然延续了系列作品的设定。手艺精湛阅历丰富的食堂老板和一群老食客们,串联起3个独立的暖心小故事。从叙事的视角来看,片中对于食物的刻画比起前作和剧版更加削弱,有时甚至对吃饭的场景一带而过。这似乎有些违背了人们惯常对于美食剧的理解。但从观感上来看,这部新片虽新意不足但也仍是温润有余。

本片的故事聚焦了剩女的社会压力和情感问题、跨年龄恋爱与父母之于子女过度“关心”的冲突、以及老人对抛夫弃子的忏悔。看起来特立独行的架构其实仍摆脱不了系列作品的套路。剩女的社会处境在“茶泡饭三姐妹”中早有所涉及;父母与孩子间的隔阂也有剧版的“酒蒸蛤蜊”章节这样的同类故事;而最后结尾略有强制煽情意味的母子重逢、原谅与守望的主题,也和第一部电视剧中“酱油炒面”的故事相似。

深夜食堂2电影延续系列人情味(想要填饱的不是肚子)(3)

《深夜食堂》第一季中的“酱油炒面”章节

但《深夜食堂》系列的高明之处在于:同质化类型的主题每次的切入点都不近相同,不同当事者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以及性格的差异使得故事走向也大相径庭。例如第一个故事中剩女为了缓解工作压力和情感上的孤独,定时会穿“丧服”解压,独特的人物塑造使得故事变的更加鲜活有趣。而每次故事之间的切换也随着常客和老板“中场串联”使不相关的剧情连接更加顺畅,观影时大有身置食堂中与食客们共同嬉笑怒骂之感。

“丧服”女的人物设定颇有新意

这也恰恰证明了一点:即使是美食电影,食物也不会比人和事更重要。

深夜食堂2电影延续系列人情味(想要填饱的不是肚子)(4)

黑泽明

日本著名的导演黑泽明先生是一位出名的一日四食主义者,过了八十岁,他还说:“早餐,是身体的营养;夜宵,是精神上的营养。”可见对于日本人来说,夜宵文化不只是沁入脾胃,更要深入人心。这种心灵的归属感其实也是观众们喜爱“深夜食堂”系列的原因。

深夜食堂2电影延续系列人情味(想要填饱的不是肚子)(5)

日本深夜的街头

曾有美食家将中国和日本的夜食文化对比为“喜乐风”和“悲怆风”。中国夜市的繁华和嘈杂,食客们成群结队喝酒畅聊,这些画面在中国式饭局中最为典型;而夜晚中几个灯笼照亮的日式小门脸,静谧又凄清;食客们三三两两甚至独自前来,默默的品味食物,偶尔会有几个醉酒的上班族喧嚣而过,可谓一景。

岛国人民这种“走心流”的夜宵风格确实独树一帜,在他们看来:食客和用餐的馆子彼此在深夜中“互相取暖”,是一种氛围。让每天压力繁重饱经风霜的心灵,在夜间找一个去处。而在《深夜食堂》中,这种归属感被更加放大,厨师(老板)和食客们有着家族式的羁绊。为了不再形单影只,填饱肚子成了不想独处的一个借口。吃的是菜,暖的是胃,填的其实是寂寞的坑。

所以,对于喜爱《深夜食堂》的人来说,围看食堂百态是一种习惯。久而久之,老板和店里常客也成为了观众们的家人,一旦寂寞的时候就想到食堂“走一趟”。因为那里的人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无处安放孤独的人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