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手型好(如果你还在纠结)
今天这篇文章送给在“手型”上纠结的家长和小朋友。
教学中我接触了很多有基础的外来学生,有些甚至学了五六年,当问起家长,您觉得孩子弹琴有什么问题时,很多家长回答的是:我觉得她手型不好,老师也说她手型不好(而且统一指的是手握起来拱起来的手型,仿佛只要跟钢琴教科书上画的不一样,就错了似的……)而且已经学了五六年钢琴了,关注点还在手型上,这确实很难让人理解。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手型”。动脑筋想一想,书上画面是静止的,而我们弹琴,手是运动状态,孩子弹琴动了又没保持好,你要的握鸡蛋或者拿球状是不是纠结矛盾又痛苦?关键还有少部分对此概念模棱两可的老师不断强调这个初学状态的手型,误导了家长,仿佛那个圆圆的拱起来的样子的好手型才是弹好琴的唯一标准。每次听到这样的认知就感觉到很纳闷,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稍微动一点点脑筋就想得到,手在琴键上飞舞怎么可能一个动作到底?人走路都不能一个姿势的,对吗?舒适自然才能健步如飞。
弹钢琴的手型是千变万化的,不是总一个样子的握球状,那是启蒙阶段练习支撑的途径而已,不是永远都这样,你都弹了两三年了,还在整你的手,整这些外在的东西,难怪弹不好。
学钢琴不是只有手型,要把注意力转移到音色与音乐本身,而不是那种紧张刻板的外在,把手摆成一个国际标准也没有用啊!因为它是要动的,不是雕塑摆在那里看的。上过大师课的孩子一定有体会,没有哪个钢琴家或者大师上课跟你反复说手型,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家长有这样的误解呢?一是老师的认知问题,二是家长的理解问题,在误导中,孩子误入歧途。
为了防止有的老师和家长认知偏颇,再总结一句“手型到底要不要?”当然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在不同的学琴阶段,不同的作品中它是不一样的形态,初学者有必要建立支撑感,有相对的规矩是必须的,但在后期什么拿鸡蛋握球状不是唯一,有毫无疑义强调手型这点功夫,不如带她一起听几首世界名曲,分析分析作品提高下鉴赏能力这才是正事。
建议大家看任何文章不要断章取义,走极端理论路线,也不能认为手可以毫无规矩随便的在钢琴的奔跑,我们只需要记住一句,“手型始终是为演奏服务”,乐句需要什么样的形态,技术有什么样的需求,做出相应变化即可,它不是永远一个样子孤立存在的。
不仅是学钢琴这一件事,我们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能拘泥于表面,不能个人不动脑筋,生搬硬套的去模仿,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演奏某种技巧手之所以是这个形态,是为什么呢?是根据什么需要而做出来的这个形态呢?万事万物,都要下功夫去琢磨,宋代大儒朱熹所说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没有活水,就是一潭死水,这个源头就是,我们看到表象以后引发的深入思考,多动脑筋,不走歪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