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测忠心 民间故事忠诚的黄耳

晋初,有位著名的文人叫陆机,他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打猎、游山玩水。而他家在吴郡算得上是豪门望族,所以也收留了不少门客。有一天,一位门客献给他一只狗,狗的名宇叫黄耳。它的个头并不大,但跑得很快,也很聪明,尤其是认路很有一套。

民间故事测忠心 民间故事忠诚的黄耳(1)

有一次,陆机把黄耳借给家在三百里以外的朋友,结果黄耳自己跑了回来,而且只用了一天的时间。陆机非常疼爱黄耳,府上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分给 黄耳。黄耳也特别懂事,整天跟在陆机身边。陆机写文章的时候,黄耳就安安静静地躺在陆机脚旁,一动也不动。陆机外出打猎的时候,黄耳总是跑在前 面领路。

后来,陆机去京城做官,因为舍不得黄耳所以直把它带在身边。因为京城距离家乡实在太远,陆机经常收不到家信。陆机非常思念远在家乡的父母, 不知他们过得好不好,开不开心。有一天陆机实在是太想家了,就忍不住对着黄耳念叨:“黄耳呀,家里是不是把咱们给忘记了,都这么久了,一封信也没 有收到,这样下去就要断绝联系了。要是你能送信就好了。”说着,便“吧嗒吧嗒”地掉下眼泪来。黄耳似乎听懂了,它盯着陆机不停地摇着尾巴,吠叫着表示它可以办到。

陆机也实在是太想家了,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写了封家书,装在竹筒里挂到了黄耳的脖子上。黄耳跑出家门,沿着驿路路狂奔。它很聪明,饿了就 到路旁的草丛中找吃的。如果要经过大河,它就会垂着耳朵,摇着尾巴依着渡河的人,令渡河的人心生怜惜,载着它过河。“风餐露宿”许久,黄耳终于回到了吴地陆机的家中。家里人见黄耳回来非常惊讶,全都围过来观看,大家纷纷猜测远在京师的陆机是不是遭遇了不幸。黄耳就用嘴巴衔着竹筒使劲敲击地面,示意家人竹筒里有东西。家人赶紧打开竹筒,才发现了陆机的书信,也才知道黄耳只身从京师千里迢迢地回来,就是为送一封家书。

等陆机的家人看完书信之后,黄耳又向陆家人吠叫,示意家人写封回信,也好让自己带回去交给陆机。陆家人就写了回信,学着陆机,把书信放到竹筒里面,又挂在黄耳脖子上。黄耳得到回信,就迅速沿着原路飞奔回京城。从吴地到京城,一个人不停歇地走也需要整整五十天,可是黄耳才用了半个月就跑了个来回。

后来,黄耳一直奔波在吴地与京城之间,为陆机做信使。可惜,黄耳最终还是不幸死了。陆机悲痛之余就将它装到棺木里,运回家乡来安葬。安葬的地方离陆家只有两百步。村里的人都敬重这只聪明的狗,所以就把它的坟称为“黄耳冢”。

黄耳传书的故事,感动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他们纷纷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写入自己的诗词中。唐代李贺曾经在《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中写道“犬书曾去洛,鹤病悔逊秦”,元代张翥在《余伯畴归浙东简郡守王居敬》中也曾说“家信十年黄耳犬,乡心一夜白头乌”,借用的都是“黄耳传书”的典故。元代戏曲大家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更是为张生填写下这样一段唱词:“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书,驿长不遇梅花使。”这里的“黄犬”,指的也是黄耳。张生 在和崔莺莺离别后思念难熬,却无人梢信,只能感叹自己身边没有一个像黄耳一样忠实的信使。

黄耳传书是讲忠诚的家犬为主人传送家书的故事。据说在元朝还真的曾经建立过狗送信的“狗驿”系统。但是这时的狗己经不再是自愿的了。动物和人类本应是彼此依存的关系。但是似乎只有动物将那份忠诚尽到极致,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动物只不过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罢了。奔波在吴地与京城之间 的黄耳,心里一定是欢欣的。因为对它来讲,能为陆机效忠就是生活的全部,无论是作为消遣工具也罢,送信也罢,只要陆机高兴就好。但是在陆机心里还有更多的事情,对黄耳自然不可能及得上黄耳对他那样忠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