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1)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2)

社会发展得很快,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越,可是却好像有越来越多的戾气弥漫。

重庆大巴坠江——心理学说

许多人心口都好像窝着一团无名火,一点小事就可以让它噼噼啪啪烧起来。

路人可以拔刀相向,亲人可以相互伤害,一言不合就可以摔孩子,甚至只为“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也可能怒发冲冠。

戾气,正无声的渗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3)

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被重庆坠江大巴车黑匣子中的一段视频给刷屏了。

10月31日凌晨0时50分,潜水人员将车载行车记录仪及SD卡打捞出水后,公安机关多次模拟试验,对SD卡数据成功恢复,提取到事发前车辆内部监控视频。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4)

这场全网骂红车女司机又转向全网骂大巴车司机的闹剧终于迎来了结果,落下了帷幕。

我们从视频里可以看到,女乘客要求司机靠边停车,司机坚决不停并用车子会坠江来吓唬女乘客,于是两个人从唇枪舌战上升到了动手,最终整辆车,带着十五条人命,消失在了视频里。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5)

这段视频看的人极难受极压抑,因为心里会有无数个为什么呼之欲出。

为什么女乘客不能等几分钟在下车,为什么司机不能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为什么整辆车没有一个人出来制止一下他们。

不知道当车厢内逐渐灌注冰冷的湖水时,当所有人求生无门求死无路时,他们有没有这样问过自己。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6)

在这辆车上,我们看到了两种极端的情绪。

一种是,我不满意,我就要发泄,全天下唯我独大,我想干嘛就要干嘛。

一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还是不要说话了,免得殃及到我。

总有一些人觉得老子天下第一,随时随处洋溢着天下第一的气质,坐公交车过站了就应该立刻停下让自己下车,如果不停车就羞辱甚至殴打司机!

因为他忘记了自己的,其实就掌握在自己辱骂殴打的人手中。

此时的司机应该将车减速做报警处理,而不是忘记了自己手握着一车人的性命,跟挑衅的人边开车边对骂并对打。

我不知道司机是否是意气用事而将车开入江中,但是当人被情绪控制的时候,人就变成了魔鬼,而往往不计后果。

惹我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7)

那我就给你瞧瞧后果,在大桥上往左紧急转向,至少是要挑衅自己的乘客摔倒吧。

可是后果是带上了一车人丧命。

而全公交车的人呢?

在长达五分钟的时间里,看到有人在跟正在驾驶的司机争执殴打,难道自己就仅仅是个看客而已?

此时如果有一个人走出来扑倒傻逼乘客,或许悲剧都不会发生。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8)

冲动是魔鬼!

因为错过了一站,就情绪激烈,不停打骂司机,既纠正不了下错站的事实,又给别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而司机,手上操控着数十条人命,不是应该在突发事件到来时,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大家,而不是用性命来泄愤。

打人乘客骂了司机整整5分钟,最后矛盾激化酿成事故。

如果这5分钟里车上的乘客能有人站出来制止,劝劝架,也许结局会完全不一样。

而为什么车上其他乘客却没有任何行为呢?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9)

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又叫旁观者效应,是指在某种场景下的责任被参与的群体分散负担,从而造成每个人最后实际承担的责任都远远小于当只有一个人在场时所需要承担的这种情况。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可以清晰的说明这一心理效应: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10)

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

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

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11)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

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12)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重庆大巴车坠江同行的人,如果有一个能站出来“管闲事儿”,或许结果也就大不一样。

朋友看完忍不住感慨,情绪稳定,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13)

有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叫“相对剥夺感”,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有一些人总是产生本该属于自己的权益被他人剥夺的感觉。

他们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善,社会对自己亏待,命运对自己不公。

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他总是忿忿不平,而在于他觉得愤怒委屈不甘心,却并不打算通过有效沟通或者不断努力去解决问题。

此案中,刘某发现车辆已过自己的目的地站,要求下车,但该处无公交车站,驾驶员冉某未停车。

刘某的非分要求得不到满足,于是不顾驾驶员的合理解释,对驾驶员言语指责乃至出手攻击。

情绪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的身体又能够切身感受到的一种心理活动。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14)

情绪不稳定的人,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引燃自己、炸伤别人。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踢猫效应”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样的一个故事简单的描述了坏情绪的传染导致的恶性循环。而这样的例子,生活里还有很多很多。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15)

在武汉,某顾客因为一碗面一块钱的差价,和老板争吵,拿刀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在江苏,某患者因为代人挂号失败,持刀行凶杀害了肝脏移植中心的副主任。

在上海,某乘客,因为对出租车司机行车路线不满,直接拳打脚踢。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16)

在丽江,某姑娘,在烤串店,因为争执被毁容,留下一生的遗憾。

生命很脆弱,有时一念之差,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你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就因为一些小事,人命没了。

任何时候,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试图去激怒人性的恶,因为他们可能瞬间就会变成六亲不认、冷血无情的杀人犯。

你要相信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都有一刀捅死你的能力。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17)

蔡康永说,练好说话,是人生中最划算的事。

因为所有这些事情,报告、开会、道歉、要求加薪、演讲、倾听诉苦,都只跟一件事情有关,就是:你会不会说话,你有没有能力去想象,听你讲话的人是什么心情,想听到什么。

有时候,恰是好好说话,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决定了你能不能遇到贵人,你能不能过得更好。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18)

当你不敬畏生命的时候,生命就是随意的被人消费了!

然逝者已逝,愿逝者安息。留给我们的都是惨痛的代价。

望社会多些正能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都能更有勇气出面制止!

重庆大巴车坠江几人死亡(重庆大巴车坠江)(19)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体会爱的老灵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以有限文字,写无限可能!

倡导以爱为本质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真意!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实用心理学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