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讲人有定数(傅佩荣生而为人)

孟子说的“良知”“良能”与本善有关联吗?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提醒大家:所有生物都有良能、良知。

良能,是生而具有的能力。良知,没有思考就知道。

“良知”“良能”是善的吗?

“良能”“良知”不能作为“善”来理解。这里的“良”无所谓“善”,代表生而具有的能力,可以作为“本能”的同义词。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这句话是在说:

小孩子自然而然知道自己的生命来源是母亲父亲,所以他爱护他们,这也是一种本能。

最关键的在于后面4个字:“及其长也”。

“爱”跟“敬”不一样。爱是出于一种天生的本能,相亲自然就相爱,敬是要尊敬的;但这里有个条件“及其长也”。

代表不是自然生长就会,没有好的教育还是不会的。

知跟行不完全一样。“无不知”爱其亲、敬其兄,他做到没有?不一定。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爱护自己的父母亲,关心他们,这就是“仁心”,推出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行仁。这是说行为。

尊敬长辈的行为,称作“义”,即正当的行为。

“无他,达之天下也”,代表你把人跟义推广到天下,天下就治好了。后面都是漫长的教育过程,社会整个的发展。从这一段,我们学到什么?

“良能”“良知”是指天生的本能、天生的理性觉悟能力,如此而已;

它跟“善”没有关系,但它是“善”的基础。

意即,后面的“仁”跟“义”都来自于天生的本能。

所以,提到孟子的良知良能,千万不要以为说人性本善。

孟子有没有本善的观念,从“本心”这个词来讨论,最有说服力。

《孟子》中有一段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什么叫本心?

本心是指正常与自然状态下的心。

注意:正常与自然的状态,在人的世界偏偏不太多见。每一个人生活都有特定的情况。

本心是静态的本质,还是动态的力量?

如果认为本心是静态的本质的话,一旦失去怎么可能回来呢?

如果本心是动态的力量,代表失去了,还可以再收回来,就看你真不真诚。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是说,求学问道的秘诀,没有别的,就是把失去的心找回来。

代表心可以失去,也可以被找回来,所以本心当然是动态的力量。这就是孟子的意思。

人不真诚就失去本心,是高级生物而已,聪明得不得了,但不见得会表现人所特有的行为。

一旦真诚的话,看见别人受苦,心里觉得不忍,本心运作了,把这个做出来,就叫做。仁——义——礼——智

孟子的比喻讲得非常好:“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还有一个比喻:“兽之走圹”。

三个比喻都是动态的:火开始烧,水开始流动,野兽奔向旷野。

孟子为什么用三种比喻?

因为他想表达的人性不是可以直接观察,得到一个共识的,只能让每一个人自己去想。

自己想想看,你看到小孩子要掉到水井里会怎么样?然后一路下来,你会不会觉得你真诚的话,内心的力量像火开始烧,泉水开始流,野兽要奔向旷野,是一种力量。

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性向善吗?

傅佩荣讲人有定数(傅佩荣生而为人)(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