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为何名轲(孟子名轲字子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人(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是鲁国贵族的后裔。三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织布,维持生计,所以孟子的童年生活非常贫困。
孟子受益于母亲良好的教育方法。相传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曾经三次搬家。
孟子的家本来住在郊外靠近墓地的山边,孟母见儿子很喜欢模仿着玩丧礼、祭礼的游戏,非常担心,于是就搬到了城里
。迁到城里后,他们住在一个市场附近,孟子看到了商贩们做生意,就又和人玩起了吆喝卖货、讨价还价的游戏。
孟母想这里也不适合孩子成长,便又搬家到靠近杀猪宰羊的屠宰场附近,结果孟子又学习了买卖屠宰猪羊。孟母一气之下不得不再次搬家,最后默默把家迁到了一个学堂附近。每月初一就有官员到这里行礼跪拜,礼貌相待。
孟子看见读书人的言行非常优雅,就开始主动学习诗书和礼仪,母亲这才放了心,在那个地方定居了下来。
孟子八岁时父母省吃俭用供他读书。但孟子起初并不努力,经常跑回家玩耍,有一天看到逃学回家的孟子,正在织布的孟母十分生气,他气愤的把织布用的梭子扔在地上,还用剪刀剪断了刚刚织好的布。
孟子看了看很奇怪,问母亲为什么发火?孟母说:“我织布要一根根织才能慢慢织成一匹布。你的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间断才能有所成就。如今你刚刚上学就开始厌倦了,和这破布又有什么差别呢?”孟子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刻苦攻读。
孟子的老师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他得到了圣人的真传。孟子仰慕孔子的学问和为人,向往他周游列国的经历。孟子认为五百年出一个圣人,从文王到他那时正好已经过了五百年,他觉得当代的圣人就是自己。孟子便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参与国家政治,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诸侯国之间,几乎天天打仗。孟子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十分同情人民的悲惨命运,于是提出了一套“王道”理论,告诫统治者要爱惜自己的百姓,要对他们好。
孟子前往游说的第一个国家是齐国,当时齐威王以求贤若渴,善于纳谏闻名,孟子慕名而来,齐威王送给他马车和侍从,却认为他的理论并不符合争霸的要求,孟子见自己的政治见解不被接受,只好落寂的离开。
孟子又来到宋国,结果遭遇与在齐国的时候一样。不过孟子滞留在宋国国都彭城时,滕国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滕文公)去楚国办事,曾两次前来拜访孟子。孟子向他讲述尧、舜的故事以及人性的善恶,并鼓励滕文公一定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公元前322年鲁平公继位,孟子的弟子受到了重用。孟子听说后就来到鲁国,渴望在鲁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由于有人向鲁平公说了孟子的坏话,孟子连鲁平公的面都见不到,更无从施展政治抱负。孟子只好失望地返回邹国去了。
滕文公继位后,他就把孟子接到滕国,好好招待,并向孟子请教治理国家的问题。但当时膝国太小,夹在齐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间,随时有被灭国的危险,滕文公请教孟子的问题,很多都无法付诸实践,孟子也逐渐感到小国难以有所作为,于是最终离开了滕国,。
公元前320年魏国刚刚受过齐、秦、楚三国的打击,国势危急。
国君梁惠王以丰厚的财富招贤纳士,希望重振国威。帮自己出口恶气。孟子听说后,便带上数百个随从赶往魏国,梁惠王一见到孟子,就迫不及待的问他,“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打了一个比方:有两名士兵在前线败下来,一个逃跑了五十步,另一个逃跑了一百步,逃跑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人都是在逃跑,只是跑的远近不同罢了。孟子以此来说明梁惠王和其他君主一样好战,怎么能希望百姓增多呢?孟子反复向梁惠王阐明:“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发展生产,减轻赋税一点点慢慢来,增强老百姓的劳动积极性,同时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培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只要魏国百姓有信心团结在一起,就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大枪的秦、楚军队了!”梁惠王非常信服,准备采纳孟子的办法,可惜没过多久,梁惠王就死了。惠王的儿子襄王即位,对孟子的政见并不认同,孟子认为襄王是个昏君,便只得失望的离开了魏国。
齐宣王即位后,在国都临淄设立了稷下(在临淄城的稷门附近)学宫,邀请四方饱学之士来此讲学。孟子得知消息后便带领一班弟子来到临淄。
孟子受到了齐宣王的隆重接待,被授予卿的职位。齐宣王希望了解古代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故事,孟子却对他大谈“仁政”主张,严厉的批评只知道争霸的国君,主张要用高尚的品德让人信服,而不是用暴力争夺天下。两人问答中齐宣王要么面色尴尬,要么无言以对,要么只好说几句无关的话,自然孟子的主张也不可能被齐宣王采纳,公元前312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要出兵攻燕,孟子坚决反对,他和齐宣王发生冲突,两人之间的矛盾完全显现出来,孟子不愿意再给别人当摆设,拒绝了齐宣王的厚禄和挽留,离开了齐国。
晚年的孟子,回到故乡教学,从事教育和著作,有《孟子》一书传世。
战国时期的中国迎来了变革的高峰,各诸侯国为获取土地、人口和财富,不断的进行兼并战争,因而孟子的“仁政”学说没有得到认可和实践。不过孟子提出的“性善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浩然之气”“王道”等思想在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而他本人也成了继孔子之后,最集大成的一位儒家学者,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