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确实是被逼上的梁山(从林冲性格和水浒艺术角度)

林冲确实是被逼上的梁山(从林冲性格和水浒艺术角度)(1)

有句老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一旦有了名气,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困扰和问题,所谓“人红是非多”,是很有道理的。在《水浒传》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名气较大者有不少,比如宋江、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等。这些人中,关于林冲的争议尤其多,包括“休妻实为献妻”“不该火并王伦”等。

除此之外,妻子两次被高衙内调戏时,林冲的态度问题也惹来许多争议。

林冲带着娘子去东岳庙烧香祈福,因为觉得无聊,林冲自己出去溜达,还因此结识了落发为僧,在大相国寺看守菜园的鲁智深。没多久,女使锦儿找到林冲,告诉他娘子与人合口(争吵)。等林冲赶到,发现妻子被人调戏,他本想下手打人,但认出是高俅之子高衙内时,他便没有下手。

这是高衙内第一次调戏林娘子,还有第二次。

陆谦背叛林冲,设计把林冲骗出家,又让人把林娘子骗到自己家,而高衙内早已在那里等候。等锦儿找到林冲,林冲奔到陆谦家时,明明听到妻子喊叫,他也没有直接破门而入,而是先在楼梯处高声让娘子开门,开门之后高衙内已经吓跑。

林冲确实是被逼上的梁山(从林冲性格和水浒艺术角度)(2)

央视水浒林娘子形象

可以发现,高衙内两次调戏林娘子,林冲都没有下手。

很多人因此认为,林冲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害怕权贵而不敢动手打高衙内;也有人说,林冲明明听到妻子在楼上呼救,不踹门进去,还让妻子给他开门,实际上就是给高衙内通风报信,让他快走,林冲其实还是不敢打高衙内等。

是的,高衙内明明两次调戏林娘子,林冲为何不敢下手打他呢?他到底是软弱无能,还是不敢得罪高衙内?林冲是否有难言之隐呢?对此,我们可以从林冲性格以及水浒的文学艺术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

从林冲的性格处境角度分析

林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得看他的为人和性格。

林冲是个很儒雅、很谨慎、很隐忍的人。比如林冲刚出场,作者就说林冲“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林冲上梁山时,在朱贵的酒店里甚至还提笔写下一首诗,开头便是“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林冲确实是被逼上的梁山(从林冲性格和水浒艺术角度)(3)

新水浒林冲手拿折叠扇

林冲有这样的性格,与他的处境和职位有关。

宋代重文轻武,一些武将避免被文人看不起,所以常做文人儒将打扮,甚至学习文化,吟诗作词等。林冲儒雅,会写诗,一方面是因为怕被看不起,另一方面也是渴望得到提拔重用,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职位并不满意。

林冲出场时已经三十四五岁;他初识鲁智深时,鲁智深说过幼年认得林冲父亲林提辖;而林冲的岳飞是张教头。提辖、教头在宋代都是很低级的官职,可能只有六七品甚至没有品级。林冲家在东京,东京是北宋都城,天子脚下,可想而知,在那种环境下,林冲其实也很不容易,且不说宋代重文轻武,即便是那些一品二品大员,三品四品高官等,人数也是非常多。

在那种环境中,职位卑微的中年男人林冲算什么呢?什么都不是。林冲自己也说过“不怕官,只怕”,他之所以不敢打高衙内,就是因为高衙内父亲是高俅高太尉。

林冲确实是被逼上的梁山(从林冲性格和水浒艺术角度)(4)

央视水浒高俅形象

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而最先说出“不怕官,只怕管”的是王进,因为父亲当年打了一顿高俅,高俅就报复王进,结果王进只能离家出逃。王进的经历,间接地说明了低级官员被高级官员管配的恐怖,他宁可逃亡,也不敢直接面对高俅。

林冲上有岳父下有妻子和女使锦儿,他不能逃跑,所以唯有隐忍。

其实,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普通人面对稍有权势的人,都只能隐忍。打个比方,就能理解了。

以前工作的地方,有一位四十岁左右中年人,因为有房贷、车贷以及两个孩子高昂的培训费等,所以他不敢轻易辞职。即便无缘无故被老板骂,甚至明明替老板背黑锅而被骂,他也不敢反驳,依旧是忍气吞声。难道他不想反抗,不想骂回去吗?他当然想,只是不能(或者说迫于老板的威严而不敢)罢了。

林冲确实是被逼上的梁山(从林冲性格和水浒艺术角度)(5)

央视水浒林冲形象

林冲也是这样。林冲不想打高衙内吗?他也想,只是不能(或者说是迫于高太尉的权势而不敢)罢了。

很多读者骂林冲软弱,是因为不理解林冲。如果能够站在林冲角度,考虑到家庭、人生和未来等现实问题,相信大家都会理解林冲的隐忍。用《论语》的话来说,就是“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其实,我们看林冲身边人的反应就能够发现,他们其实也很理解林冲的隐忍。比如陆谦骗了林冲后,林娘子的反应是“娘子苦劝,那里肯放他出门”;鲁智深也只是说不怕高太尉,并未抱怨林冲,更没有责备林冲;直到林冲休妻时,他的岳父张教头也没有怪林冲,相反他还很理解林冲,说会保护好女儿,还说要等林冲回来容他们完聚;连左右邻居都没有怪罪林冲,还劝林冲不要休妻。这些人之所以不骂林冲软弱,是因为他们也都是底层人,他们很理解林冲,所以感同身受。

事实上,林冲两次隐忍不打高衙内,是当时他能做出的最优选择。

林冲确实是被逼上的梁山(从林冲性格和水浒艺术角度)(6)

新水浒高衙内形象

高衙内病重后,高俅与陆谦、富安等人设计陷害林冲,由此引出林冲买刀、误入白虎堂之事。高俅这个计策,目的是要置林冲于死地。不过由于孙孔目的正义,所以开封府府尹只把林冲刺配到沧州。

滕府尹也知这件事了,自去高太尉面前再三禀说林冲口词。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

林冲没打高衙内,高俅尚且要逼死他,可想而知,林冲如果打了高衙内一顿,高俅一定会在第一次害林冲时,就想出更恶毒的办法害死林冲。当然,也正是因为林冲没打高衙内,所以高俅“情知理短”,暂时放过了林冲。

总之,从林冲的性格和处境分析可以知道,林冲不打高衙内很正常,他的隐忍,既是为个人考虑,也是为家庭考虑。只不过,林冲的隐忍没能换来好结局,当然这不是林冲能左右的。

林冲确实是被逼上的梁山(从林冲性格和水浒艺术角度)(7)

林冲

从水浒文学艺术角度分析

经常看到一些读者说,水浒很多暴力血腥的情节,实在不应该成为四大名著之一。实际上,名著之所以是名著,不是因为血腥暴力情节的有无,否则《三国演义》《西游记》也不可能位列四大名著,尤其是后者。

能成为名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学艺术水平极高。水浒中,林冲的故事其实是个很好的证明。

前面说过,林冲是儒雅、隐忍、谨慎的人。如果抛开“林冲不敢打高衙内”这一点,从原著可以发现,林冲其同是还是个脾气暴躁、性子急切的人。林冲救助过的李小二,曾经对老婆说过林冲性格。

林冲确实是被逼上的梁山(从林冲性格和水浒艺术角度)(8)

央视水浒李小二形象

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的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

李小二这句话,直接说出了林冲的性格。陆谦欺骗林冲后,林冲就直接把陆谦家砸了个稀巴烂。从后面林冲在梁山的表现,也可以发现他脾气暴躁,常常带头作战,出战敌将,比如捉扈三娘前直接就是一句“兀那婆娘走那里去”,很不客气;高唐州之战,林冲率先出阵,厉声高叫“高唐州纳命的出来”等。

从林冲的相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以及赞诗中的“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也能发现,林冲是模仿脾气暴躁、忠直仗义、疾恶如仇的张飞。

这些都能说明,林冲是个脾气暴躁的人。

林冲确实是被逼上的梁山(从林冲性格和水浒艺术角度)(9)

央视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形象

何以后面的林冲暴躁、性急,而前面的林冲儒雅、谨慎、隐忍呢?

侯会在《水浒源流新证》,聂弩绀在《水浒四议》中都认为,水浒的成书由不同人参与,其中前十三回应该是天才文人所增加,写出了高俅上位,揭示了“梁山之乱,乱自上作”的根本原因,将《水浒》的思想深度大大提高了。正因如此,所以水浒前十三回被称之为“天才文人本”或“天才本”。

林冲的故事,就在这十三回中。

有人说,“天才本”的的林冲与后面的林冲,性格冲突,前后矛盾,应是败笔。实际上,这正是“天才本”的高明之处。这种前后差距,其实最能表现环境对人的改变,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无奈,以及环境的残酷。

林冲确实是被逼上的梁山(从林冲性格和水浒艺术角度)(10)

林冲

打个比方来说,也许更好理解。

我有一朋友,是个游戏高手,在游戏中最喜欢与别人正面硬刚。后来,越来越多我这样的菜鸟也都喜欢与他组队玩,为了尽量活到最后,他不得不改变策略,选择猥琐苟住(暂时稳住)。连他自己都说,“我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愣是因为你们变成了怂狗(不敢与人硬干)”。

是的,把一个正面硬刚的高手,愣是变成了猥琐怂狗,可见身为队友的我们有多菜。

林冲从脾气暴躁变成隐忍谨慎,同样是这个道理。试想一下,什么样的官吏和世道,才能把一个原本脾气暴躁的“小张飞”,活活给逼成有气不敢出、有冤无处伸的谨慎隐忍之人呢?答案不言而喻。所以,林冲性格前后的不一致,正能体现当时高俅等贪官奸臣的狠毒,以及北宋末年世道的黑暗。

林冲确实是被逼上的梁山(从林冲性格和水浒艺术角度)(11)

央视水浒高俅形象

比这更令人骇然的是,林冲毕竟还是个教头,父亲是提辖,岳父也是教头,家庭背景算不一般了。即便如此,他的家庭也因为高俅而破败了,连他本人也几度被高俅所害,几乎小命不保。设想一下,如果是普通人遇到高俅这样的奸臣,又会怎么样呢?是不是会比林冲还惨?相信每一位读者都心中有数。由此也可知,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了。

所以说,林冲前后性格不一致,正是水浒作者的高明之处,这也是水浒文学艺术水平高度的体现。

有读者说,林冲也可以像王进那样,携家出逃,或许结局就好了。其实,文学故事的创作,一方面要考虑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方面也要避免重复。且不说林冲携家出逃不太现实,即便可以,作者也不会这样写作。否则,不但林冲和王进的故事雷同,且后面的情节也无法继续发展了。

林冲确实是被逼上的梁山(从林冲性格和水浒艺术角度)(12)

武松打虎(来源网络)

就像同是打虎,武松是赤手空拳打死一虎,李逵则用刀杀死四虎,而解珍解宝则是用药箭射虎。这样的设置,也是水浒文学艺术的表现。

总之,从水浒的文学艺术角度来看,林冲不打高衙内也非常高明。这样的设置,不仅是为了引出后面的故事,也是为了表现当时奸臣当道、世道黑暗的环境。

参考资料:《水浒四议》《水浒源流新证》《水浒全传》(明代杨定见修订本,明代袁无涯刊行,一百二十回)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