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片人会感受到自己的爱吗(和纸片人谈恋爱为什么香)

纸片人会感受到自己的爱吗(和纸片人谈恋爱为什么香)(1)

纸片人会感受到自己的爱吗(和纸片人谈恋爱为什么香)(2)

纸片人会感受到自己的爱吗(和纸片人谈恋爱为什么香)(3)

B站有个粉丝给我留言:

纸片人会感受到自己的爱吗(和纸片人谈恋爱为什么香)(4)

她喜欢一个虚拟的“纸片人”,而且为自己买了一个戒指,暗示自己已经和纸片人在一起了,并且几年没有谈恋爱,觉得现实中的人都不如纸片人让她心动。

显然,这种喜欢不是大多数人对一个虚拟角色的欣赏,更像是一种恋爱。

这位同学在现实中承受了不少嘲讽,变态幼稚逃避现实等等。

她不明白,喜欢虚拟人物有问题吗?

我专门去查了,和这位同学类似的状态有个专门的名词叫“纸性恋”,他们会以男女之情的方式喜欢虚拟人物,把虚拟人物叫老公老婆不是开玩笑,而是他们真这么觉得。

对待这种状态,当下的舆论普遍可以分为三种态度:

圈外人往往无法理解,怎么正常的恋爱不谈,非要喜欢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假人”?有些人还会揣测,你是不是太菜了,现实中找不到?

再或者就像开头提问的同学一样,被说成“幼稚”。

而“纸性恋”本身也有程度区别,有些能喜欢纸片人,也能喜欢现实中的人,也有一小部分只喜欢纸片人,现实免谈。

再极端一点的,我们邻国有些男生会和自己喜欢的角色“结婚”——哪怕对方的参与方式只是出个抱枕。

纸片人会感受到自己的爱吗(和纸片人谈恋爱为什么香)(5)

喜欢虚拟人物不是新鲜事。

以前人看金庸琼瑶,谁还没代入过自己是主角,红尘作伴快意恩仇,在这种幻想里面,和你一起“入戏”的不也是虚拟人物吗?

再往前说,古代书生写自己和女鬼妖狐谈恋爱,同样是纸片人。

最大的区别其实在于,现在虚拟和现实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喜欢纸片人”这件事,也变得越来越“逼真”。

纸性恋的发展史,本质上是二次元文化的发展史。

以动漫游戏为代表的的“二次元”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它能成为“文化”,还真是最近十多年的事。

随着网络发展,论坛,游戏公会,追番网站,把很多喜欢二次元的人聚集在了一起。

一个人的能力和想象力是有限的,但一群人聚在一起能做的事就多了,写同人,剪视频,出周边,出cosplay……

慢慢就成了圈子,有了“亚文化”。

以前你喜欢一个纸片人只能对着书本和屏幕看,那么现在你有无数种方式离他近一点,也有很多和你志趣相投的人理解你的情绪,陪你一起幻想。

二次元文化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纸性恋”也就开始广为人知,成了一个可以被讨论的话题。

纸片人会感受到自己的爱吗(和纸片人谈恋爱为什么香)(6)

和纸片人谈恋爱到底好在哪里?

首先,方便,成本低。

二次元本来就是个成本不太高的爱好——只要你不打算把所有手办周边cos服都all in,相对于玩车玩表玩摄影,二次元还是不那么烧钱的。

更重要的是,相对于谈一段现实恋爱,喜欢纸片人要简单多了。

喜欢一个现实男人得想尽办法接近他,万一他比较受欢迎,你还有不知道多少情敌要消灭。

好不容易在一起了,你还得想办法维系感情,想着怎么维持新鲜感,怎么理解包容磨合沟通,万一你们走不到最后,还得妥善处理分手,承受失恋之苦。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说,恋爱确实很美好,但它最大的缺点是竟然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

喜欢纸片人,就省去了上面所有的麻烦——

你不用追,他就是你的,你也不需要和他维系感情,不需要花太多钱和心思,打开屏幕他永远都在。

即使有一天你不喜欢他了,“分手”也简单,按照现在出番的速度,一年至少能换四个纸片老公。

当代年轻人没时间又怕麻烦,纸性恋简直是量身定做的新型恋爱方式。

而且你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纸片老公,还远比你在现实中认识的绝大多数男人完美。

说实话,绝大多数人,尤其是我们80后,90后的年轻人,开始了解爱情通常都是看影视文学作品来的,这些作品里的恋爱对象,个个趋近完美。

所以我们很多人潜意识里其实都在默认,谈恋爱就应该和这样的人谈——高富帅,温柔体贴,浪漫专一。

纸片人会感受到自己的爱吗(和纸片人谈恋爱为什么香)(7)

我们说希望找一个mr right的时候,实际想找的是一个mr perfect。

但现实中哪里有呢?

英国人做过调查,说找一个百分百满意的恋人,概率是0.0000034%(34万分之一),日本人说是0.00006%。

这比一年被雷劈中一次的几率都低。

但是纸片人的世界,完美人设遍地都是。

毕竟二次元也是文艺作品的一种,它本身就是拿来制造幻想的,不同性格,不同外形特征,不同“属性”的男女主,你想要的,作者都会给你生产出来。

最后,这么完美的纸片人,居然还能给你足够的安全感

他永远不出轨,不家暴,不犯天下男人都要犯的种种错误,他甚至连跟你吵架都不会。

二次元永远不可能升维打击和伤害三次元人。

照这么看,和现实中的人谈恋爱,体验感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真的撞上34万分之一的概率遇到了mr perfect,你的幸福感可能是满分10分,但多数情况下,两个普通人磕磕绊绊地交往,最多也就是及格线上下,五六分,要是运气不好,遇到个两三分的渣男也有可能。

和纸片人谈恋爱的幸福感就更确定一些,可能不至于到10分那么高,但七八分保底总是有的。

还没有那么多大起大落,用户体验稳定。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所谓的“纸性恋”,从一开始就是奔着逃避现实去的。

他们在现实中是真的没有魅力,不受欢迎,只能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安慰。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二次元爱好者会调侃别人“现充”,他们也知道,别人有丰富充实的现实世界,他们却把太多的情感都投注给了虚拟。

多少也带点羡慕的意味。

纸片人会感受到自己的爱吗(和纸片人谈恋爱为什么香)(8)

或许在不理解纸性恋的人眼里,上面讲到的一切都很荒唐——纸片人再怎么好,他不是真的呀,他只能活在幻想里,永远不可能和你产生现实的交互不是吗?

可是,谁又能保证我们喜欢一个现实中的人,就没有一点点幻想的成分呢?

谁能保证现实伴侣就百分百是你心目中的样子?

事实上,喜欢一个人的过程就是不断投注幻想的过程——你看到他养了只猫,就幻想他温柔顾家,以后对孩子一定和对猫一样有耐心,这不也是幻想的一种吗?

区别无非是普通人幻想的伴侣至少有个实体,纸性恋的幻想只存在于另一个维度的虚空中,五十步和七十步的关系罢了。

至于“交互”,就是个更哲学的话题了。

什么是交互?你有了某种感觉和体验,你就相信交互产生了。

比如吃糖,你现在往嘴里塞了一个东西,感觉到了甜味,于是你知道自己吃了糖。

但有没有可能你吃到嘴里的根本不是糖,而是同样能给你提供甜味的代糖呢?

当然有可能,但对你来说甜就够了,到底是不是糖,不一定有那么重要。

说回“交互”。

你面前有一个活生生的男人,他说他爱你,你感觉到了爱和幸福,于是你认为你们交互了。

纸性恋眼里,他们在喜欢虚拟人物的过程中,也能通过虚拟人物的故事设定体验被爱,也能感觉到爱和幸福。

这是他们定义的交互。

就像缸中大脑的哲学命题,不排除一种可能,我们现在和周遭世界全部的“交互”都不是真实的,我们只是一枚泡在药剂中的大脑,目之所及的一切,都是更高维度的文明创造出的幻觉。

但那又怎样?并不妨碍我们每天依然尝酸甜苦辣,经历喜怒哀乐,还是得好好生活。

写到这里,必须回归一个古老的议题:

什么是爱?

某种意义上说,爱基于需求而产生,我们会在不同的阶段和心境下,爱上不同的人。

那么纸性恋者越来越多,有没有可能反应了一个现实是,当下我们所面临的大环境,就是会批量制造出“喜欢纸片人”的需求呢?

梁永章说,90后和00后可能是最不适合结婚的一代人,自由,自我,怕麻烦又对恋爱质量要求很高。

可是一代人的困境永远和时代本身密切相关,这背后会不会也折射出了,现在年轻人面临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也确实让我们对现实越来越失望,越来越寄情于另一个在想象中更美好的世界?

那么“纸性恋”存在,就合理。

作为局外人,可以不理解,但真没必要再去居高临下地评判别人消极避世不成熟。

至于纸性恋的局中人,以我本人的想法来看,任何一种恋爱模式和恋爱取向,只要没有伤害到别人,都应该被尊重。

纸片人能给你恋爱的感觉,能让你开心,那就爱。

只不过要是非说有什么建议的话,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前面提到纸性恋的程度区别:

能喜欢纸片人,也能喜欢现实中的人,还是只喜欢纸片人,现实免谈?

我认为第一种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能爱虚拟,也能爱现实,二次元提供完美,三次元提供(至少看起来更加)真实。

毕竟纸片老公和三次元男朋友也不至于互相吃醋,你一个人能有双倍快乐,在次元壁里来去自由,不是更好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