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和东吴战力对比(东吴魏晋和蜀国余脉)

大家知道,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乱世,当时魏蜀吴三国各自割据一方,彼此攻战不休长达数十年之久。不过大家所了解的三国彼此攻战,可能主要都是位于荆州和岐山等等《三国演义》里详细介绍的地区。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在远离中原的南方交趾地区,也曾发生过一场长达8年之久的交趾之战,而这场乱局也曾引发了吴魏晋以及蜀国旧部的激烈争夺,并且还为后来越南与中原的历史打下了一些伏笔,那么这场乱局究竟是怎么回事?最终的结果又如何呢?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大将任嚣和赵陀率领数十万秦军南征百越,很快将岭南地区纳入秦朝版图。之后,秦朝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三郡。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中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任嚣和赵陀商议之后开始割据岭南,不久后任嚣病故,赵陀建立南越国,成为了岭南地区的统治者。

蜀汉和东吴战力对比(东吴魏晋和蜀国余脉)(1)

秦朝疆域

在赵陀统治岭南期间,将象郡一分为二,设置了交趾和九真两郡。而到汉武帝时期,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南越故地设立了交趾刺史部,并在交趾刺史部下设置了9个郡,交趾刺史部所辖区域包括今天的广西、广东和越南北部大量区域,其中有3个郡位于今天越南境内,即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

而到了东汉末年,中原再次陷入乱世之中,交趾刺史部(后改名交州刺史部)在此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安定的情况。首先是在汉灵帝(公元168年~189年在位)末年,交趾地区发生暴动,汉朝中央任命的交州刺史朱符(东汉末年大将朱儁之子)被杀。之后,汉朝任命的新刺史张津到任后不久也被自己的部将杀死。

蜀汉和东吴战力对比(东吴魏晋和蜀国余脉)(2)

图中可见东汉时交趾刺史部大致涵盖区域

而这时已经到了东汉末年,汉朝已经出现了军阀割据的状况。所以当时汉朝的荆州牧刘表在得知张津被杀后,没有通知汉朝中央,而是自行任命了自己的手下赖恭为交州刺史。但汉朝中央在得知消息之后很不高兴,为了制约刘表对交趾的控制,汉朝中央很快又任命了出身于交州广信(今广西梧州)的官员士燮(xiè)为绥南中郎将,并让其统率交趾七郡。

但我们刚才已经提到,这时的汉朝已经进入了军阀割据时期,所以虽然士燮的官职是汉朝中央任命的,而且他名义上也对汉朝中央效忠,但在实质上士燮不久之后就成为了交趾地区的割据势力,他很快任命自己的几个弟弟为各郡太守,完全掌控了交州南部的4个郡,也就是交趾、合清、九真和日南。

蜀汉和东吴战力对比(东吴魏晋和蜀国余脉)(3)

东汉末年士燮也成了割据势力之一

而士氏家族对交州南部4郡的控制一直持续了数十年之久,以至于在三国时期,孙权因为一时无法掌控交州,所以干脆将原来的交州刺史部一分为二,将交州北部四郡从交州分了出来,单独设置了广州这个行政区划。不过不久之后,孙权任命的广州刺史吕岱就发兵在铲除了士氏家族势力,使交州地区重回吴国统治之下。不久之后,孙权撤销了广州建制,将原来的广州四郡重新并入交州,交州恢复了九郡的行政区划。

这样到了公元262年,此时吴主已经换成了孙权的儿子孙休。他在这一年派了以邓荀为首的几名官员到交州地区,要求当地提供一些孔雀和野猪。要说这件本事并不算大事,但在之前不久,交趾太守孙谞刚刚从当地征调了上千名工匠到吴国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服劳役,给当地造成了比较大的负担,所以引发了当地人的一定不满。而这次吴国中央的官员前来,就成为了一些有心人利用的事由。

蜀汉和东吴战力对比(东吴魏晋和蜀国余脉)(4)

三国鼎立局面

邓荀等人到达交州后不久,交趾郡吏吕兴就趁机煽动当地士兵和百姓以及周边夷族,说邓荀等人此行是要交趾派出更多人去建业服劳役,这样很快使交趾郡出现了叛乱。不久之后,孙谞和邓荀都被杀死,交趾之乱正式爆发。

按说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治下发生叛乱,那么吴国中央肯定会立即派军队去平乱。但此次交趾之乱爆发的时机却极其微妙,使得吴国没法派军队前往平乱。因为就在吕兴发动叛乱的当月,也就是公元263年5月,魏国公开下昭讨伐蜀汉。8月,魏国权臣司马昭统率18万大军从洛阳出发,直奔蜀地而去。10月,吴主孙休收到了蜀国的求援请求。所以很快组织了军队对魏国发动了一些攻击。

虽然仅仅一个月之后,蜀汉后主刘禅就宣布投降魏国,吴国也随即撤回了攻魏的军队。但在随后差不多一年时间里,吴国还是多次派出军队,在吴国与魏国以及原属蜀国的边境区域与魏军作战,想趁魏军在蜀地立足未稳之时抢夺巴蜀地区的一些要冲。而到第二年9月,孙休本人还因病去世,所以吴国在交趾发生叛变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一直在处理这些优先级明显更高的事务,因此也一直没能腾出手来派军队去交趾平叛。

蜀汉和东吴战力对比(东吴魏晋和蜀国余脉)(5)

广州和交州

但交趾叛乱对于吴国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因此尽管没有兵力前去平叛,但孙休在去世之前还是针对交趾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也就是重新恢复广州区划,以避免交趾叛乱扩大到交州全境。而在交趾发生反叛之后,交州的另外两郡,也就是和交趾一样位于今天越南境内的九真和日南也相继发生叛乱。之后交趾叛乱头目吕兴还发兵攻打位于今天广西合浦地区的合浦郡,扩大叛乱的声势。

而在魏国灭亡蜀国之后,吕兴又很快派人前往今天的云南屏边,向魏国南中都督霍弋(原蜀汉将领)表态愿意归附魏国,并要求魏国出兵援助自己。公元264年9月,也就是孙休去世的当月,魏国正式回复吕兴,让他都督交州军事,并将交州政事委托给他,也就是认可他归附并让他在交州自治。之后,霍弋还派出了多名将领率军前往交州援助吕兴,而这些军队中就包括了许多蜀汉降军。

蜀汉和东吴战力对比(东吴魏晋和蜀国余脉)(6)

交州归晋后晋吴对峙局面

而当时交州的局势了也非常动荡,还没等魏军抵达交州,吕兴就被自己的手下李统给杀了。但魏军抵达之后,还是很快控制了局势,交趾周边地区成为了魏国领土。之后不久,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黜魏国傀儡皇帝曹奂,建立晋朝,交趾地区也就变成了晋朝领土。而在此期间,晋朝对当时吴国仍有一定控制力的九真、日南和郁林三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基本将其纳入疆土。在此期间,包括马融(蜀汉名将马忠的儿子)和杨稷在内的多名原蜀汉将领曾先后担任了交趾太守。

但在公元269年,吴主孙皓(孙权的孙子)再次调集大军,兵分两路,分别从荆州和建安(福建建瓯)出发,在合浦会师之后,对交趾周边的晋军发动了猛烈反攻。而吴军抵达交州之后,因为各部之间协调不畅等问题,在初期曾多次被晋军击败。但后来吴军内部关系得到了理顺,之后通过海路对交趾发动了奇袭,大败晋军,扭转了战局。

之后,晋朝交趾太守杨稷率军退回交趾城内固守,吴军则将交趾团团包围,截断了城内的供给。经过两个多月的围困,交趾城内粮草断绝,城内居民因为饥饿和瘟疫死亡过半,最终交趾当地守将王约叛变,里应外合助吴军在公元271年攻下交趾。

蜀汉和东吴战力对比(东吴魏晋和蜀国余脉)(7)

晋吴交趾之战形势

而在交趾城破之后,交趾太守杨稷及其部下孟干、爨(cuàn)能和李松等人被吴军俘虏,而这几人不愿降吴,很快私下约定,如有机会一定要逃回晋国。之后吴军将这几人送回吴国都城建业邀功,但杨稷在走到合浦就病死了。之后他的首级被送到了建业,尸首则被抛入海中。而孟干等人到了建业之后,孙皓想把他们几个人流放到临海(今浙江台州),但一心想逃回晋国的这几人知道临海距离晋国非常遥远,如果真去了那儿很难再有机会逃回晋国。所以以自己会做吴国人喜欢的蜀地特产竹弩为理由,请求孙皓将自己留在建业。而他们的这个请求得到了孙皓的批准。

而在公元273年,这三人看准时机,离开建业,向晋国逃亡。但在逃亡途中,爨能和李松先后被吴军抓获并处死,只有孟干成功逃到了晋国,并来到了晋国都城洛阳。之后,他向晋武帝司马炎讲述了交趾战事经过,并向司马炎进言让他讨伐吴国。

蜀汉和东吴战力对比(东吴魏晋和蜀国余脉)(8)

晋武帝司马炎也是交趾之战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而吴国在控制了交趾之后,将交趾郡一分为二,又增设了新昌郡,并平定了当地土著发动的叛乱,在交趾周边增设了武平郡(此二郡均位于今天越南境内),使吴国的西南疆域得到进一步扩大。所以在与魏晋的交趾争夺战中,可以说吴国获得了胜利。但交趾在当时毕竟只是位于东南一隅,所以吴国在交趾的全胜并没能改变其相对于晋国的实力劣势。而且因为交趾之战中吴国也遭受了较大损失,战后还不得不在当地驻扎了大量军队以稳定局面,所以交趾之战反而对吴国形成了一定的消耗。

蜀汉和东吴战力对比(东吴魏晋和蜀国余脉)(9)

三家归晋之后,交趾也成为晋朝领土

而在公元280年,晋国发动灭吴之战时,吴国驻守交州和广州的军队因为路途遥远,都未能参战。最终吴国在公元280年被灭亡后,交趾又重归晋国。而交趾之乱的影响可以说也没有局限于三国时代。交趾之乱使原来的交州被分成了交州和广州两个部分,而这个区划在后来长期得到了保持,这也使原来混为一体的越南北部和两广地区逐渐分野,可以说也间接地为数百年后越南北部脱离中原王朝埋下了伏笔。(图片来自网络,其版权归其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