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面反射镜长什么样(的简单发展演变)

孙云球、黄履庄部分发明对比(另加同样西方“发明”):

(二)“凹面镜”的简单发展演变:

《黄帝功德记》载:“帝与王母,会于王屋,乃铸火镜十二面,随月用之,则镜始于轩辕矣”。

传说黄帝在他的故乡新郑县具茨山“迎日峰”上用有色透镜遮阳,观察星星;发明“迎日推策”之术,每天早晨面对东山新升的太阳,将挂在墙上的简策掀起一页,以纪日期。

(1)“阳燧”取火

阳燧,中华先民取火用的器物,最迟在周代就已出现,即凹面镜。阳燧也称“夫燧”“天燧”“神鉴”。

古代阳燧铜镜,背面圆形略凹,可以聚光取火称为燧,又称金燧、阳燧。

图 战国玉钮镶嵌绿松石金阳燧01

凸面反射镜长什么样(的简单发展演变)(1)

《礼记》载:阳燧、木燧属左右配用之物,晴则以阳燧取火于日,阴则以木燧钻火。古人以阳燧取火为最高等级,用于敬神。

《墨经》中把凹面镜的焦点称为中燧。表明周时人们对凹面镜聚焦的特性的认识。

《周礼·秋官司寇》中记载“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由此可见西周时期朝廷是设有以阳燧取火的官员。

据《玉篇》记载,取火于日以为“燧”;《礼记。内则》注:燧,火镜也。

.......

明代(失传):

《本草纲目》卷主:“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

明代孙云球发明“火镜”,仅存名字,以名字来判定是取火镜,故为“阳燧”。(补:“阳燧”又名火镜,孙云球的火镜就是“阳燧”!)

明末清初(失传):

黄履庄发明“取火镜”:向太阳取火。(“阳燧”取火。)

--------------------------------------

(2)“阴燧”(方诸)取水

“阴燧”又称方诸,可以对月取水。

“阴燧”是与“阳燧”同时被古人发明出来的,阴燧也是一个凹面镜,但外缘做成方形(这也许就是“方渚”名称的来历吧)。既然是凹面镜,本来它也可以放在太阳下聚焦取火,但古人从来不用它取火,估计也不认为它能取火,因为它是“取水”的器具,在月圆之夜,把它的凹面对准月亮,就能从月亮那里取来水。

图 阴燧镜

凸面反射镜长什么样(的简单发展演变)(2)

阳燧被做成了圆形的凹面镜,目的是取太阳的阳之精;而与之对应的阴燧,却被做成了方形(一阴一阳,天圆地方),里面也是一个凹面镜,使用的时间是在夜晚,放在露天地里,取月亮的月之华——夜气朝露会变成水滴,凝结在金属的凹面镜中,第二日,收集完毕的月华,也就是镜中水,被当做配药的“神”水开始使用。

《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汉·郑玄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在月下用铜镜收取露水,以示明洁之义。”按孙诒让正义:“窃意取明水,止是用鉴承露。湿润蒸腾,遇冷成露。”郑玄注“明齍”:“明齍谓以明水滫涤粢盛黍稷。”

《淮南子·天文训》说:“阳燧见日则然而为火,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

《淮南子·览冥训》说“阳燧取火于日,方诸取露于月。”高诱注:“阳燧,金也。取金杯无缘者,熟摩令热,日中时以当日下,以艾承之,则燃得火也。”清·孙诒让正义:“高氏云‘金杯无缘’,即窐镜之形,非真用杯也。”

...............

明末清初:

黄履庄发明取水镜:向太阴取水。(“阴燧”(方诸)取水。)

说明,明代孙云球和明末清初黄履庄发明的各种光学仪器,都是来自于中国凹面镜的使用,一脉相承发展的结果。

--------------------------------------

孙云球、黄履庄部分发明对比(另加同样西方“发明”):

(3)“探照灯”

明代“放光镜”:

根据孙云球《镜史》的记载,孙云球还研制出“放光镜”,这是探照灯一类的装置,以凹面镜放大光源后作为反光镜,使光线向一个方向反射,比1779年俄罗斯人库里宾将反光镜放在光源后面制成的“探照灯”早100多年。

明末清初“瑞光镜”:

这种瑞光镜可以起到探照灯的作用。在我国,明末就有此类的记载,黄履庄的发明,对其有很大改进,他大大增加了凹面镜的尺寸,最大的直径达五六尺。

黄履庄称之为“瑞光镜”,《虞初新志·黄履庄传》记载道:“制法大小不等,大者五六尺,夜以灯照之,光射数里,其用甚巨。冬月人坐光中,遍体升温,如在太阳之下。”由于当时只能是蜡烛和太阳光之类的光源,凹面镜的口径大,它所能容纳的光源也就大,这就使得人们可以提高光源强度,这样经过反射形成平行光以后,照在人身上就有“遍体生温”的感觉,亮度也大大增加了。

黄履庄发明了「瑞光镜」,最大的直径有五六尺,采用的是凹面铜镜可以放射平行光束的原理。凹面铜镜的口径特别大,能容纳更多的光源,从而提高光源强度,起到探照灯的作用。根据记载,「瑞光镜」照到人身上,可以使人「遍体升温」。

欧洲人要到1779年(乾隆年间)才制成制成类似器物(探照灯),比黄履庄又晚了近百年。

孙云球研制出的“放光镜”,黄履庄发明的“瑞光镜”,皆采用了凹面镜,而凹面镜在中国的使用历史悠久,自古就有“阳燧”取火,“阴燧”(方诸)取水的说法及应用,因而中国发明“探照灯”是有基础的。

西方时间不可考(据说):

俄罗斯奥尔洛夫《俄罗斯电工技术史话》记载,欧洲最早的探照灯是俄罗斯人库里宾1779年将反光镜放在光源后面制成。这比中国晚了100年左右。

1779年才制成探照灯。

大型探照灯用于军事

在20世纪的战争中,探照灯除了用于照亮暗处、指示敌人,也被直接作为致盲、干扰武器使用。

将探照灯的致盲战术发挥得更普遍的,其实是在防空战场。

当时,各国的防空部队都装备了大量的强力探照灯。此类强力探照灯多使用1到2米直径的凹面镜,镜面内部镀银, 在焦点处会有两根厚实的碳棒。

图 战场上的探照灯装置

凸面反射镜长什么样(的简单发展演变)(3)

通过大量的电能,探照灯能产生强光,光照范围可以达到数公里以上。在夜间面临敌机入侵时,地面探照灯纷纷发射,组成强光编织的大网,将敌机笼罩其中。这一方面是为己方的防空部队(高炮和战斗机)照亮目标,同时也期望用这种强光,对敌机驾驶员进行致盲。

探照灯在军事方面的使用开始于19世纪,日俄战争时双方的海军战舰都用探照灯于夜间搜寻敌方小型鱼雷艇。探照灯也常见于海防岸炮阵地与空防部队。一次大战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 首次使用探照灯制造所谓的"人造月光"来辅助夜战,二次大战时也曾使用相同的战术。

二次大战时期探照灯曾被大量使用于对抗敌方的夜间空袭。当时的防空炮兵同时使用两具探照灯,由探照灯的仰角可以用三角函数计算出敌方轰炸机的确实高度,然后用以设定高射炮弹信管,达到最大的效果。探照灯对使用光学式投弹瞄准器的轰炸机也能造成相当程度的干扰。

二次大战时期通用电气制造的探照灯使用陀螺仪式的灯架,直径达152.4 厘米镀铑的盘状凹面镜,尖峰输出达 8亿蠋光的碳电弧光源,专用的 15 千瓦的发电机,有效照距可达 45 到 56 公里。

由于电子监视设备技术的发展,探照灯的军事用途日渐减少。现今,多数用于广告,例如汽车经销商的促销活动、电影的首映等。

“凹面镜”在中国的发明使用历史悠久,阳燧阴燧,甚至出现放光镜、瑞光镜演变出来的探照灯都很正常,这些都是使用的凹面镜,用于军事的凹面镜更大型而已。

西方都是出现这种没有事物发展的过程,就有了事物的结果。

然后,实际使用时间皆晚于中国的发明使用时间,而中国这些发明使用的科技书籍、器物的资料,却通通不见了,弄得好像中国人发明好了一切基础,就变成了傻瓜,只等着西方来“发明”出来。

真的如此吗?这是又一次盗窃了中国发明,窃为已有。还要污蔑中国人不懂“科技”。

中国人一直没有听说过这些发明和发明人,也不知道真正的发明者是中国人,反而去崇拜西方这个盗窃犯,动不动就有人说不让中国人用西方发明的XX,可是细论起来近现代不少东西却是华人中国人发明的,只是无人知晓。

不仅西方不会去宣传,这些默默做出贡献的华人中国人是无名人,西方怎么可能让别人知道它们是冒名顶替呢?

在中国却也不去宣传,反而不停的编故事美化西方,把中国的发明创造说成是“外来的”,让中国人去崇拜西方,这是作何解释?

真的无法理解,所以,该宣传的不去宣传,那么只能由我们自己去宣传了,希望更多人知道真相,知道这些发明创造来自于中国,该崇拜学习的是中国人的祖先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