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中藏着什么故事(名字背后的故事)
现代人常常戏谑说,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你的名字,真的只是一个代号吗?当代中国人的名字大多比较简单,由“姓”和“名”构成,“姓”代表着直系血缘,沿袭祖辈而来;而取的名字,或代表长辈的殷切期望,或寄寓父母的情感,或补足五行风水。尽管当今名字的重复率高,可你的名字,对于很多人而言,真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代号。
在古代,人的姓名及其称呼比起现代人来,情况要复杂得多。古人的名字一般由姓、氏、名、字四个部分组成。
古代的“姓”,代表有血缘关系的部落或种族的称号,可简称为“部族号”;而“氏”是姓的分支,是家族的标记,也称“家族号”。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是为了“别婚姻”,如“同姓不婚”,在上古时候,同姓必同宗,所以同姓是不能结婚的;“氏”则是为了“别血统”、“别贵贱”的,古代贵族男子有姓有氏,贵族女子有姓无氏,黎民百姓有名无氏……
同样,古代的“名”和“字”也与当代有很大区别。古代的“名”,是指未成年时(冠/笄礼前)的乳名或小名;古代的“字”,才是今天的姓名,即学名或大名。《礼记·檀弓》:‘幼名,冠字’。古代人会在小孩三个月大时为他取名(乳名),等到成年后才能取字。男子“至二十成人,行冠礼加字”;女子“十五许嫁,笄礼之称字”。男子二十弱冠,行冠礼、取“字”,也称冠字。待女子长发及腰时,结笄、取“字”和婚配都是成年的标志,所以,古时称未婚女子为“待字闺中”。
关于“名”的起源,颇有意思。在上古时期,人们白天是靠形体相貌来辨识对方,也就是看脸看身材,可是晚上看不清,只能自我报名来知晓。所以,最早人们的“名”大多简单粗暴,如与时辰有关的:孔甲、武丁等,以生理特征命名的:孔丘、黑臀等……如果天生丽质高富帅,刚好又配个好听的乳名也就罢了,否则相貌堪忧再弄个揭短的名,搞不好,官场、情场、战场、商场,场场失意了。因此,古人的“名”只能被长辈呼喊,成年后出入公众场合就需另取一个供平辈或晚辈称呼的“字”。
按照古代的称谓礼仪,自称时称“名”,称别人时则称“字”。在人际交往中,对平辈或尊辈只能称字,不能称名,对别人指名道姓、直呼其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下对上,卑对尊,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 “大逆不道”。古代说话写文章都要避名讳,譬如,唐太宗李世民的爷爷叫做李虎,唐朝后世子孙要避讳,“虎”这个字不能说,要找别的词来代替。所以当时管老虎不叫老虎,叫大虫。《水浒传》中也有把老虎叫做大虫的,其实这是从唐朝遗留下来的习惯。
说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楚国名士屈原,而在电视剧《大秦帝国》里楚怀王又称其为芈原,这是为何?其实,屈原,姓芈(mǐ)氏屈名平字原。由于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而人们称其字而不称名,所以后世人尊称他为屈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