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人生哲学(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人生哲学(哲学家苏格拉底)(1)

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的一块石碑上写着“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也是苏格拉底一生的哲学。

苏格拉底是谁?他是柏拉图的老师,而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算起来,苏格拉底是帝王师祖,可是,今天我们想起苏格拉底,不是他的身份和地位,而是他的智慧和见识。

他一生都在认识自己,认识真理。正如他说:真正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而“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这是今天一些人在做,却仍然有许多人并没有真正明白的话,可能有人也奇怪:“我们自己还需要刻意认识吗?”,“我们自己怎么能不认识自己呢?”

事实上,我们可能真的并不认识自己。

心理学家荣格说: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被我们的意识控制,但许多时候,我们都在受自己潜意识的影响。也就是说,有时候可能你都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但你就是做了。

荣格用一个冰山理论来形容人的意识和潜意识,浮在水面上的意识,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而在水下隐藏起来的潜意识,占据了大多数。

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些事情,不知道这事对我们有何用处,只是别人都在做,所以我们也在跟着做,这其实都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还不够。

苏格拉底人生哲学(哲学家苏格拉底)(2)

“没有人会自愿犯错误”,有时我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无知,所以苏格拉底说:无知即罪恶。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灵性的存在,我们可以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当我们认识了自己理解了自己,我们才能真正的理解人生,理解世界。

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先左右自己,才能左右世界。

的确如此,我们如果不能清晰的认识自己,看似自己控制了许多事情,其实只是被许多事情控制了。

苏格拉底人生哲学(哲学家苏格拉底)(3)

公元前469年,苏格拉底在雅典出生,父亲是一个石匠雕刻师,母亲是一个助产妇。

苏格拉底鼻子扁平,嘴唇肥厚,眼睛凸出,身材矮小笨拙。

因为小时候跟着父亲学习雕刻技术,长大后的苏格拉底,也是一名普通的石匠。但他慢慢熟读了《荷马史诗》以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在苏格拉底成长的过程中,雅典已经不是原来的雅典,雅典同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战败、民主制从鼎盛走向衰败。

苏格拉底亲眼目睹了雅典城邦执政能力和公民精神的流失,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道德沦丧,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转变人的灵魂。

所以,30多岁的时候,苏格拉底成了一个不取报酬、也不开设学校的社会道德教师,他每天在大街上和不同的人辩论。

40岁左右,他就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被称为雅典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

据说有一次,苏格拉底的朋友到神庙问神谕,最聪明的人是谁?神说苏格拉底。

可是苏格拉底却说,我只知道我自己是无知的!

苏格拉底人生哲学(哲学家苏格拉底)(4)

一个人知道的越多,他便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越多,相反,一个无知的人往往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

就这样,苏格拉底一天天地在大街上向不同的人问问题,他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理解真理,知道真理,让他们的行为变得正义,让他们的灵魂变得清醒!

在很多人看来,他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可是如果你说不好的,那么他就会问你:“什么是好呢?”,如果你说他游手好闲不工作,那么他就会问你:“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

他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真理,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良。

他渐渐地意识到,人其实是非常无知的,对于许多重要的问题,很多人都没有答案,只是人云亦云,跟着别人的脚步,即便走错了,他们都不知道!

康德说:“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越想越觉得深刻”,其实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智慧和知识,只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怎样去发现这些知识,怎样去理解这种智慧。

所以苏格拉底决定,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也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这也是他这一生的信条:帮助别人认识自己,帮助别人找到真正的智慧。

这个过程,同时也是认识自己。

苏格拉底人生哲学(哲学家苏格拉底)(5)

苏格拉底名气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他的辩论,却一直没断过,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智慧了。

然而,在城邦的统治者看来,苏格拉底的行为是在蛊惑和教唆年轻人,是不敬神明和腐化青年。

公元前399年,在雅典街头不断同人对话讨论哲学的苏格拉底,终于被控以不敬神明与腐化青年的罪名关进了监狱。

那一年,他70岁。

苏格拉底人生哲学(哲学家苏格拉底)(6)

雅典的统治者,要求他以后不能继续在大街上和别人讨论,让他闭口,这样可以饶他不死,可是苏格拉底拒绝了,他觉得自己的做法没有错。既然没错,那就不能接受,如果他接受了这样的处理,那就说明他原来的做法错了,他坚持的正义,就是做“对的事情”,既然自己没有做错,为什么要改变呢?

就这样,他呆在监狱里,他的审判和辩护也就开始了。

在当时的雅典,接受庭审的人,一般会让妻子和孩子来到审判现场,用他们的眼泪来博取同情,但苏格拉底不愿意这样,他选择了自我辩护,并拒绝宣读当时最负盛名的雄辩家利西阿斯为他撰写的辩护词。

但他的自我辩护,就是“不辩护”。

在监狱当中,苏格拉底讲了很多事情,包括正义、灵魂、自由,可是唯独没有讲过一句关于辩护和控诉的事情。

一个朋友向他建议说:该考虑一下辩护的问题了。

苏格拉底说:难道你不认为我一辈子都在进行着这件事情吗?

他解释说:我一辈子都在研究何为正义,何为非正义,并为维护正义付诸努力,除此之外没有做其他任何事情,我认为这是最好的辩护。

苏格拉底人生哲学(哲学家苏格拉底)(7)

说到自己的死亡,苏格拉底说:迄今为止我不认为任何人生活得比我更好或者比我更幸福,我想,生活得好的人是努力研究怎样生活更好,幸福的人是那些意识到自己越来越幸福的人。我觉得,我的情况就是这样,当我和别人在一起,并与之进行比较时,我就这样想,我的朋友亦是如此。

如果我不义地死了,就是那些不义地处死我的人的耻辱,因为不义是可耻的,做不义的事情就都是可耻的,对我做不正义的判决是可耻的。

审判苏格拉底的时候,陪审团由500人组成,结果第一轮投票的时候,希望苏格拉底死亡和希望他活着的人,几乎是对半开,可是看见这种情况,苏格拉底并没有觉得高兴,他只是感到惊奇,他声明自己是无罪的,可是他的态度,在陪审团看来,就是一种挑衅。

第二轮的投票,大多数人都投了苏格拉底死。

在苏格拉底死刑前夕,他的一个很富有的朋友克里托建议他越狱以免一死,并且愿意提供帮助。苏格拉底拒绝了越狱,并且同他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探讨。

苏格拉底的辩护,就是用自己的死亡作为辩护,这是他对自己的认识,也是他对真理和正义的坚持。

苏格拉底的死亡,是人类思想上最有意思的死亡,苏格拉底的审判,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奇怪的审判,好像不是500人的陪审团在审判他,而是他在审判500个无知的灵魂。

他审判的工具,就是真理和正义,就是智慧和清醒。

苏格拉底人生哲学(哲学家苏格拉底)(8)

苏格拉底人生哲学(哲学家苏格拉底)(9)

《斐多篇》记载:

行刑日来临之时,苏格拉底的朋友和学生都围在他身边,脸上挂着不舍和忧伤。他的妻子被送回家。

苏格拉底的脸色一片红润,神色自若,看起来健康快乐,一点都不像等死的囚犯。他一如既往和朋友们聊天,辩论,对他们讲灵魂和正义。

他说:哲学家会为死亡感到快乐,因为真正献身于哲学的人,其实是主动为死亡做准备。他们终身都在期待死亡,如果他们面对长期等待的事情来临的那一天,却感受到困惑、不舍或悲伤,那的确是蛮荒谬的。

近代学者周国平说:哲学就是预习死亡。

当苏格拉底还跟朋友说话,行刑的时间却快到了,监刑官进来,手里拿着一杯调好的毒药。苏格拉底问他:我该怎么做?

在监刑官的指导下,苏格拉底喝下毒药,然后站起来行走,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在死前的最后一刻,他说:我还欠阿斯克勒比厄斯一只鸡,你帮我还给他。

苏格拉底的死亡,对后世的许多人来说,对许多了解过哲学的人来说,都绕不过这一段往事,因为苏格拉底让我们看见了一种对于真理的态度,那是一种清醒自持,是一种对真理的坚定不移的追求,是从知道自己无知出发,一直向前,奔向真理的远方。

苏格拉底人生哲学(哲学家苏格拉底)(10)

苏格拉底还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未经审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他提醒我们,过一种经得住审查的人生,而他的死亡和辩护,就是对生活最好的审查。

他也提醒我们,智慧源于对生活的真诚反省。什么是真诚的反省,就是诚实面对自己的无知,不用一些人云亦云的东西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一定要找到真正的智慧。

苏格拉底人生哲学(哲学家苏格拉底)(11)

苏格拉底是一个有趣的老头,他到处找人辩论,希望找到比自己更聪明的人,那样他就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更多东西。

认识自己,过审视的生活,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实践。

如何认识自己呢?

这可能是许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答案,每个人都想认识自己,都想成为自己,可是许多时候,往往无从下手。

可是在苏格拉底看来,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其实也隐藏在我们对万事万物的认识当中,任何一种认识,都包含着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信念。

当我们觉得,帮助别人这种行为是善的,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关于善的信念。 当我觉得,尊老爱幼,给老人孩子让座是道德的,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关于道德的信念。

这些信念是怎么来的呢?是在我们成长和学习过程当中,不断的接受来的,或许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但就接受了,比如为什么给老人孩子让座是道德的,是文明礼貌的,但却是许多人都在践行的行为。

什么是道德?苏格拉底就是那样一次又一次反复不断的追问,让人对道德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当一个人对某个理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于自己,也就有了更好的认识。

苏格拉底人生哲学(哲学家苏格拉底)(12)

如佛教所说:相由心生。你心里装着什么,你就会看见什么,就会做什么。

修炼自己的内心,则需要反复的审查和拷问,就像苏格拉底说的,通过问题,可以催生智慧,当一个人对问题提出拷问的时候,就是发现智慧的时候。

当一个人对事物提出了终极的拷问(关于本源的拷问),他也就发现了真正的真理。

人生是一场无法更改的单行航线,都是从出生走向死亡,起点和终点一样,但不同之处在于,如何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一生,有些人穷其一生,也只是庸庸碌碌、千篇一律的度过,有的人一步一个脚印,认真思索当下每一步的意义,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真诚。

正如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愿每一个人都能过一种清醒自持的生活,使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真理和智慧。

我们的人生并非仅仅只是走向死亡,同时还是一个走向善的生命旅程。

文|帝小羽,我从山里来,欲回山里去。认识我,你会遇见一个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