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电影我只求第一遍能看懂(你们爱的到底是姜文的电影)
传媒大眼导读
作者:苏湛
来源:传媒内参-传媒独家
《邪不压正》片头最后一行出现“导演·主演·剪辑·编剧姜文”这一排字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就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姜文的那种近乎个人英雄主义的优越感了。说起姜文的电影,总让我想起一位好友,他特别爱姜文的电影,每次影院出来都能看到他像被打了续命药一样,亢奋地还能“疯”一夜。他也总提议,那么好的电影为什么不写个影评?
我给姜文写影评吗?不敢啊。史航在《邪不压正》扮演潘公公,是个太监,人称“华北第一影评人”最后什么下场?!
戏里被周韵调侃只会写五个字,还反问没看过电影就不能写影评了吗。我比他强点有限,会写九个字,还是少说为妙。
过度解读和影片本身没什么关系
大部分人,特别是媒体从业者对姜文是爱恨交织的。爱他身上张扬的才气和浓郁的荷尔蒙。他一出现,大家就都想和他聊上几句,希望能从他身上挖出最真诚或值得解读的话语,成为比较了解他的那个人。
渐渐地,挖空心思恨不得引申出上下五千年的“我懂你,我最懂你”的这一类型的影评越来越多。不得不说,影评快比电影好看了!
目前,这类影评在引申落点上可以分三种类型。一部分是,在别人都一脸懵的细节上,揣摩推敲出各种隐喻,结论是“姜文牛逼”;一部分人觉得姜文故弄玄虚、故事支离破碎、认为形式大于内容;更多人既不敢鼓掌,也不敢批评,幽幽说一句,“这片子,太特么姜文了”。
姜文自己却说:我拍电影就两个标准,自己喜欢,儿子们爱看。姜文有两个儿子,一个十岁,一个十二岁。
不得不说,在《让子弹飞》之后,广大观众都习惯性地去过度解读姜文的电影,这种倾向在《一步之遥》之后变得更强。举个大家都爱用的例子,蓝青锋躺在急救担架上,对李天然说让他去找一个自己的儿子。你会发现有人为此准备了长篇的分析,而有人一笑而过,看着你们耍。
姜文貌似被“鲁迅”了,但他也乐得其成。他说,商业可能是其次,就喜欢看看自己一个作品扔出去,得到人们或赞同、或惊喜、或讽刺、或相见恨晚、或不屑一顾的反应。
但是,总去揪着那些隐喻、象征不放,反而忽视了影片直接呈现的内容。
强烈的表达欲,
但才华跟不上疯魔
姜文骨子里有种英雄情结。他的电影中,总有一个正气凛然的人,他可能有点邪气肆意,但有底线。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还会出现一种疯癫的形象。就算有这样的套路人设在,《邪不压正》也是有一定观赏难度的,它无法给你一个清晰明了、来龙去脉都完整的故事,也不能为你提供酣畅淋漓的震撼经历。它的表达方式是写意化的,或者说是撕裂而朦胧化的,而这很可能正是姜文有意为之的。
如果从叙事的角度去审视《邪不压正》,我觉得这片子大概是不及格。原本是内核很好的一个故事,就算是“借壳”,却也被姜文讲得冗长、跳跃、浮夸。比如片中在酒精、毒品、药物的作用下,李天然裸奔于屋顶之上,隐居于钟楼之内的疯魔景象。影片似乎是想以发疯和幻觉,来比喻复仇和爱情会给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带来什么影响。但是还要说,可能删掉些辩论赛一样抖机灵的对白和缩短无谓的炫技大全景,带给观众的撕裂感可能还不会那么强烈。
不过,谁说电影就必须正常讲故事?假如抛开故事内核,从其他角度去审视这个片子,配乐、剪辑、表演、运镜、取景等,所有镜头语言能够表达的一切东西又都华丽到惊艳。
从四川,到上海,再到北京,姜文转了一大圈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土。《邪不压正》的故事终于发生在了他土生土长的北京城。姜文想展现的是他梦境里关于所有屋顶上的爱恨情仇。那绵延不绝宛如青山起伏的四合院屋顶,那皑皑如玉的白雪覆盖下古朴肃穆的老北平,那女人或男人性感原始的肉体与曲线……这里有着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大胆而放纵近乎于精神分裂的疯狂表达。
但,他好像是把它当成了一次艺术实验。他按照自己的意图做着融合尝试,最后找到了一个不那么能被观众理解的结合点。这种无法收放自如的表达越来越多地填满了他的电影,这里的每一帧也都充满着他的标签。这种充沛到堆砌的感觉最终让电影本身不堪重负,观众们也不得不思考,“姜文这是什么意思”,而不是“剧中人这是什么意思”。
最终,电影留给观众太多的“完形填空”,也成为了对姜文个人的“阅读理解”。
你们爱的不是他的电影,
而是姜文这个人
说起来,姜文自己是不愿意被划进导演代际里的,但这一点确实是第五代导演的共性:“这一代导演,出道即巅峰”,但很快就会在一些矛盾和电影商业化进程的夹缝里遇到一个重大的 “被误解”。比如陈凯歌的《无极》当年遭遇到的群嘲;比如田壮壮因为《蓝风筝》被禁十年,姜文因为《鬼子来了》被禁五年。
不得不说,姜文用强烈的个人风格,为自己争取来了一片相对广阔的创作空间,所有人也愿意“惯”着他,这已经很难得了。只是,搞先锋试验的是学院,片方是要挣钱的。《邪不压正》的宣传期里,姜文上《创造101》和小姐姐们互动,在各种访谈节目里和老友们敞开心扉,全国路演都快下沉到五线城市了,想必他也感受到市场上的某些窗口已经在关闭。所谓姜文电影波浪形票房规律,“一部不挣钱下一部挣”,随着这次《邪不压正》的票房低于预期,似乎也要被打破了。
不过总的来说,姜文还是个60后的“老男人”,在这个时代当红的男星都成为了“老戏骨”代言人,你几乎再也找不出一个和姜文相似的例子。姜文却依旧如此鲜活,受人追捧,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确实和他在当今娱乐圈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有关。
那么换个角度说,《邪不压正》节奏快,台词耍宝,肃穆又烟火气的荒诞场景让人看得目不暇接、提心吊胆,可以用“有趣”形容。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承认的,有趣的何止电影,还有姜文的灵魂!姜文电影里充满了他自己的嬉笑怒骂、信手捏来,看着他才华横溢地吹牛,亦正亦邪地撒欢。
你们爱的是姜文的电影?大约是他这个人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