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徐克的梁祝(徐克版梁祝讲述一段模糊了性别的感情)
“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
之前看不懂李碧华这段话的寓意,不过在翻遍与“梁祝”相关的作品,有些依稀明白了,红尘中的痴男怨女们很多都非常羡慕“梁祝”,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全身心的去爱一个人,并且也能被所爱的人全身心地爱着?
我国民间有四大爱情传说,分别是:
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
梁祝传说就是大家熟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则唯美的故事也被称之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传说变迁梁祝传说最早的产生时间和地点,学术界一直都有所争论。
就故事本身来说,目前可考证的最早记载出现在梁元帝的《金楼子》中。
唐初梁载言的《十道四藩志》中也有简短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一般认为“梁祝”故事起源于东晋,魏晋时代人的精神是最哲学的,是最解放、最自由的,因此受到这样背景的影响,梁祝故事的产生也有其必然性,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对时代精神、社会风尚都能够做出最直接的反应。
从“梁祝”的故事上来看: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他乡,与梁山伯同窗数载,产生深沉的情愫,在面对阴阳两隔的爱情与不能自决的婚姻状态,祝英台做出了坚决并且强烈的反抗,甚至不惜殉情去追求幸福与自由。
我们可以从故事中体会到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虽然梁祝的反抗并不彻底,最终故事还是以悲剧结尾,但故事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开始对封建传统做出反抗。
就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毕竟魏晋时代“以悲为美”。
影视作品1994年徐克导演的《梁祝》被称之为经典,当时44岁的徐克也是意气风发,处于事业的高峰时期,拍摄《梁祝》之前就已经有了《笑傲江湖》、《黄飞鸿》系列、《青蛇》这样的经典电影作品,所以大家对于他拍摄经典爱情故事“梁祝”倍感期待。
其实翻拍经典是最难的,而徐克又是一个敢于创新的人,于是他在改编《梁祝》时,只保留了主题框架,其余的都舍弃掉,还修改了原本的坟上化蝶,这样的大删减也算是给了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24岁的吴奇隆和20岁的杨采妮,一个翩翩少年、一个盈盈少女。
这部电影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也是这两位演员,还有电影中的细节。
唯美与凄美同在
《梁祝》中,徐克先是刻画了男女主唯美的爱情故事,毕竟大家对于这个故事再熟悉不过了,而两人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还是来自——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
晋代登峰造极的门户意识,展现了时代风俗,强化了悲剧的不可抗性,因为也就增强了感人力量,楼台一别恨如海,祝英台跪在梁山伯的坟前,既然生前不能夫妻配,就是死也要与你同坟台!于是当天地变色,梁山伯坟突然裂开塌陷的时候,祝英台毫不犹豫的以身殉情。
《梁祝》上半部分是轻松的港式武侠风,这与后半段悲壮的结局形成了鲜明对比,徐克把青年男女追求爱情不惜奉上生命的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
还记得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男风盛行“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伴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梁山伯抑郁而亡显示了封建礼教下人们的软弱与无助;梁祝的叙事情节新颖且不落俗套,相较于梁山伯,祝英台显的更加主动,特别是殉情那一段,后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戏曲中还发展了“女追男”的情节。
“梁祝”里女方强势、女扮男装等元素也可以让大家联想到当时魏晋的风气。
魏晋时代男风盛行,现在还叫的上名字的美男就有潘安、卫玠、嵇康、兰陵王、慕容冲等。男性间的亲密友谊空前加强,加之战乱和玄学大兴的特殊社会背景,终于使得以“男女气乱”为特色的男风在此时期得以延续并达到鼎盛。
徐克版《梁祝》在电影一开始就是出现了一个涂脂抹粉的男人(祝英台的父亲)
魏晋时,男子以阴柔为美,争相涂脂抹粉,成了地位的象征。
其实徐克的《梁祝》也打了“同性”的擦边球。
20岁的何润东在其中饰演了一位叫做“亭望春”男学生
当然他的属性是:性别男、爱好男。
亭望春对梁山伯一直存在爱慕之情,但梁山伯认为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感情都是“虚”的,所以他一直很反感亭望春,但当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发现自己对祝英台有了感情,所以他也无法判断自己和祝英台之间是否超过了“友情”的界限。
所以很多观众搞不清楚的是:“梁山伯到底是知道祝英台女儿身之前喜欢上他的,还是之后?”
其实很多人看电影都有这个疑问,如果梁山伯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孩的话,那他的性取向是不是也存在不同呢?徐克就是把这个疑问放大,却又巧妙的避开了回答,只能留给屏幕前观众一脸的问号。
不过徐克在后面还是把故事给圆了回来,他设置了一次意外,让梁山伯发现祝英台的真实身份,在两人拥抱后,梁山伯对祝英台说:“我早就知道我抱着的不是个男孩子。”
看到这里观众也只能乖乖的吃了这“狗粮”,让人不禁嘴角上扬,但心里却仍有悲伤。人人都知道梁祝的美好,人人也都知道梁祝的悲凉,于是看到欢快的情节温馨的镜头,就会联想到后面的悲剧……
这些来自古代的故事传说,不管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绝美爱情,还是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会知音,尽管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一脉相承,是关于精神上的合二为一,共生共灭。
完美的情人都在故事传说里长相厮守,剩下我们这些充满瑕疵的平庸男女,在凡尘人世中争争吵吵,哭哭笑笑。“梁祝”召唤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关注、欣赏它,值得注意的是,“梁祝”传说在千千万万个民间传说中脱颖而出,引发各朝代、各层次文人的兴趣与强烈的创作欲望,其自身不仅具备了一般文学母题的基本特性,而且富有普通文学母题所缺少的无与伦比的独特性。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传统婚姻制度下,人们敢于发出对自主婚姻向往的声音,这很难得。
《梁祝》中衍化出的生死相随,“合冢化蝶”的结局,给人情感上的震撼,使人们久久不能忘怀,男扮女装的祝英台是位奇女子,合冢化蝶也是一段千年古闻。
徐克的电影一直有着明显的商业化取向,但他选择这个古老凄美的传说不仅仅是为了票房,而是想反衬现如今社会日趋低俗的爱情品味。看徐克的电影,会被他极具浪漫主义与魔幻色彩的电影风格所感染,能够给人无限的遐想。
徐克是用自己的电影语言,重塑中国传统的爱情价值观,《梁祝》值得细品。
文原创,图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