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龙屋的来历(守护围龙屋传承客家魂)
文/林杨杰
兴宁客家民居建筑中最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是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于一体的“围龙屋”。广东粤东兴宁等地所特有的客家“围龙屋”建筑艺术独具特色,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被国际建筑学界誉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殊形式之一,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粤东兴宁,是兴梅地区围龙屋群的中心地带,其规模、数量、形态,在中国甚至是世界上都是独树一帜的。围龙屋是广东兴宁最独特的特色旅游资源。
据兴宁市普查的数据显示,兴宁现存较好的围龙屋有3000多座,占梅州境内总数的60%以上,被评为“中国围龙屋之乡”。
建筑形式多样也是兴宁围龙屋的特点之一。兴宁围龙屋主要有七大类型,除了标准的半圆形横堂式围龙屋,如宁新的东升围、长兴围,福兴的黄畿塘大王屋等,还有棋盘式走马廊的围楼式围龙屋,以坭陂的进士第、福公屋等为代表;四角带碉楼的城堡式围龙屋,以刁坊的棣华围、新陂的馨梓围、兴田的凤翔围等为代表;“四点金”式围龙屋,以罗岗的善述围、翼宁围等为代表;杠式围龙屋,以福兴的瑞征围、宁中的宝庆围等为代表;椭圆形围龙屋,以罗岗的恒丰围等为代表以及并蒂莲式围龙屋,以永和大成村张屋为代表。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进程推进和缺乏日常维护修缮等原因,客家围龙屋正日渐老化消亡。兴宁市十分重视加强客家围龙屋保护,传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梅州市客家围龙屋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法治化。
虽然兴宁对围龙屋的保护起步早,也在早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兴宁市现存围龙屋多,但政府投入的经费有限,只能靠各屋主自行组织维修,造成很多古民居已破塌严重。
位于宁新街道东风村的东升围是兴宁为数不多仍有村民居住的围龙屋之一。东升围的简介显示,它曾经有4层围屋,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但在时间的流逝中,围屋原来的面貌已消失,现今只剩下一层围屋,周边被新建钢混结构民居包裹得严严实实。围屋内侧供人们居住,仅有几户人家仍住里面,外侧饲养牲畜。
2018年5月,梅州市委常委、兴宁市委书记余其豹率队到新陂、叶塘调研古民居保护与活化利用等乡村振兴工作,他指出,兴宁客家围龙屋数量众多,历史悠久,类型多样,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围龙屋之乡。各级各部门要把围龙屋等古民居的活化利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强统筹规划,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古民居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培育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推动乡村振兴。要借鉴他山之石,广开思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依托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规划建设好向阳生态园,把新陂将军府、四角楼、五栋楼,叶塘盤安围等古民居、玖崇湖温泉特色小镇,以及龙田合水“两镇八村”省级连片示范建设连结起来,串珠成链,打造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带。
此外,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梅州市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于2018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梅州市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的施行,对保护客家围龙屋、传承客家文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据了解,《梅州市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突出地方特色,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明确了客家围龙屋的定义,规定了条例的适用范围。二是建立各级责任制度,规定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职责,明确了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管理人职责,创新性地规定了可以通过推选的方式成立客家围龙屋管理小组,也可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进行管理,加强对客家围龙屋的管理、使用和保护。三是加强统筹协调,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做好城乡建设发展中客家围龙屋保护工作。四是设计了保护名录和分类保护制度,将客家围龙屋分三类进行保护,规定由市人民政府建立客家围龙屋保护名录,对客家围龙屋的保护进行筛选和把关;同时考虑了立法的普遍性,对除客家围龙屋外的其他重要古民居设置了适用本条例进行保护的规定。五是加强了保护规划,规定了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客家围龙屋保护规划,明确规划内容,并根据保护需要依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六是规定了多种保护利用方式,既鼓励所有权人依法利用客家围龙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传统手工业、开办民宿经营,又规定了资金入股,还规定了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和重点开发。
作为不可再生文物资源,围龙屋是客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宝库。兴宁是客家围龙屋“博物馆”,有不少学者认为,只有文物保护开发并举,才能实现文物保护良性发展。兴宁应坚持以传承弘扬客家优秀文化为主线,以政府引导资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为基础,把围龙屋保护和利用起来。这样才能放大’中国围龙屋之乡’品牌效应,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长效之路,实现文物保护良性发展。
(部分资料来源于兴宁市人民政府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