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项羽本纪节选大学语文(史记选读四面楚歌)

正 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

背景简述

项羽的军队在巨鹿之战中取得大胜(参考《项羽破釜沉舟》),成为反秦各军中最有实力的一支。巨鹿之战后,项羽乘胜追击,再次击败由章邯指挥的秦军主力;与此同时,由刘邦(即后来的汉高祖,汉朝的创立者)率领的另一支反秦军队攻入了秦都城咸阳,秦朝至此灭亡。

秦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为了争夺天下的控制权而展开战争,历史上称之为“楚汉相争”。起初,刘邦的实力并不如项羽强大,但刘邦善于与他人进行合作,任用众多贤能的人才,同时性格上乐于变通而且百折不挠,经过几年的艰苦经营和努力,逐渐在与项羽的争斗中占据了上风。最终,刘邦汇合各路诸侯军队,在垓下与项羽进行决战。几轮战斗之后,项羽军“兵少食尽”,被围困在垓下。“四面楚歌”的故事,就发生于此。

(gāi):地名。学者认为在今天的安徽省固镇、灵璧一带。

字词句

作战时修筑的防御性墙垒工事,可以看作临时的城墙。(参考《项羽破釜沉舟》)

围之数重(chóng) 包围了好多层。战时包围敌军,通常要设置多个层次的包围圈,以便更好地阻止突围。

皆楚歌 都是楚地的歌谣。这里指从刘邦的汉军营中传来楚地的歌声。(项羽起家的大本营在楚地,现在听到刘邦的士兵都在唱楚地的歌曲,自然会想:难道我的老家都被敌人占领了吗?我的士兵都投降了敌人吗?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来历。)

是何 为何,为何。

于是

幸从 跟从。古代,被帝王宠爱,称为“幸”。

美人名虞(yú) 虞是美人的名字,即所谓虞姬。(后世有词牌名“虞美人”,又有花名“虞美人”,都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大学语文(史记选读四面楚歌)(1)

虞美人

(zhuī)毛色黑白相间的马。《三国演义》中张飞的马即名乌骓,(古代,马匹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人们造了很多与马有关的字,每一种马都有自己专属的名字,这些字大多用“马”做偏旁。与马密切相关的是车,大家可以参考《会飞的木头鸟》关于“车”的文化常识)

慷慨 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动。(注意这两个字通常要放在一起用,不能分拆开,被称为双声连绵词。“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都是k。连绵,就是要连在一起用,单独用其中一个字,意义就变了。在诗句中,为了照顾音韵的谐调优美,连绵词是可以拆开用的,比如曹操的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就是这样的例子。)

为诗 做诗。为(wéi),这里是动词。

力拔山 力气很大,能把山推倒。拔,有动摇,推动的意思,古代称攻占一个城市为“拔”。今天又成语“坚韧不拔”,意思是类似的。这里是项羽极力形容自己勇猛力大,英雄气概十足。(参考《项籍少时》中的描写)

(xī)古诗歌中的语气词,有时表示感叹,有时用于语气和节奏上控制,类似于“啊”。

气盖世 盖:超越,超过。盖世,就是超越当世,无与伦比的意思。形容项羽气度宏大,举世无双。

时不利 时局对自己不利。看来,项羽是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时不利”。

不逝 逝:走,离开。据说战马依恋主人,这句诗的意思大致是在感叹,自己虽然失败了,但心爱的战马依然留在自己身旁。

可奈何 可以理解为:又能怎么办呢?该怎么办呢?

奈若何 若:你,代词。奈若何,也即“可奈何”的意思,只是前一句指马说,这句是对虞姬而言。

歌数阙(què) 歌一段称一阙。歌数阙,就是同一段歌词,连唱了好几遍。音乐上有“反复咏叹”。现代歌曲中一般有称为“副歌”(Chorus)的部分,通常是同一段歌在各种反复出现,起到不断强化情感的作用。这种方式,与古人的歌数阙,情致上有共通之处。

(hè) 虞姬听到项羽的诗句,也做诗来回应。这是古人的一种重要沟通方式。

泣数行下 泣:泪。泣下,即无声哭泣。英雄末路,连项羽这样的英雄也难免流泪,但不至于嚎啕。作者的用字是非常精确的。后世白居易有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与《史记》文章一脉贯通。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大学语文(史记选读四面楚歌)(2)

这是清朝人丁善长绘制的项羽肖像

说明和备考

本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关于项羽故事的小古文,我们共选了三段,都节选自《史记》。分别是:

1、项籍少时 2、破釜沉舟 3、四面楚歌(本篇)


前篇讲过,《史记》的文章极富文学性。这段故事,描写项羽垓下被围,做歌抒情与众人诀别的场面,语句简短生动,情绪灌注,将英雄穷途末路的悲怆情感极其逼真地刻画在读者眼前。

“垓下歌”是全篇的神来之笔。从诗句本身看,语句简单,颇符合项羽“学书不成”的身份,但其反复连绵的吟叹,情感深至,慷慨悲壮,将整个故事的氛围和情感推向高潮。

“垓下歌”因《史记》的贴切引用而成为历代传颂的名篇。后代学者曾怀疑这首诗歌的真实性,因为它文学色彩太浓了,虚构的可能性极大——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并不重要。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大学语文(史记选读四面楚歌)(3)

根据垓下歌故事创作的京剧《霸王别姬》非常有名。图为著名“青衣”张火丁表演的《霸王别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