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千里走单骑关羽的故事(关羽版千里走单骑假大空)
在中国,千里走单骑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几乎是十个人里就有九个人听说过这个故事。之所以有这样的轰动效应,完全是拜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所赐。作为全书到的重点刻画人物,罗贯中为关羽安排了诸多重头戏,“千里走单骑”顺带着“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演义中关二哥这段被大肆渲染的传奇事迹,在史书上却没有这么光鲜亮丽。陈寿《三国志 关羽传》里的说法,极为简略:“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没有任何的阴谋诡计,没有任何的波澜曲折,没有任何的磕磕碰碰,关羽同志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舒坦。在三国时代,关羽的千里走单骑,并不能算是一个独特的事件,实际上,还有几个为我们所不熟知的人,在那个年代上演着千里走单骑的各个不同版本。首先介绍的这个人,名字叫做曹休。曹休,字文烈,十岁那年,他的老爹死了,有鉴于世道的不安定,在办完老爹的身后事后,曹休带着老母,渡过长江来到了吴地避难。这无疑是一次长途跋涉,所要经历的路程漫长而遥远,曹休硬是挺了过来,到达了目的地。这也只是一个开始,多年以后,曹休还要上演几乎同样的一幕。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休听到了曹操起兵的消息,改换了姓名的曹休,从吴地这个曾经的终点站出发,途径荆州,北上回归到中原地区,投奔了曹操。以路程计算,这绝对又是一次千里奔袭,其中的坎坷也就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曹操对曹休的归来很是看重,对身边人说:“这可是我家的千里驹。”曹休投到曹操名下后过得很是舒坦,曹操还让曹休统领了自己最为亲信的虎豹骑。曹休死了以后,还是被作为对魏国有着卓越贡献的二十位大臣之一祭祀在了曹操的宗庙里。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当年的那次“千里走单骑”,而选择终老在看似平静的吴地,曹休的人生又会怎么样?当命运被改变,往往都是在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抉择中。这第二个出场的人,是廖化。
《三国演义》里廖化的第一次登场是以草莽山贼的身份出现在第二十七回中,这一回的“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讲的就是关二爷保护两位嫂子千里走单骑的事。非常巧合的,历史上的廖化也曾经经历了千里走单骑的一幕,当然不是跟着关羽走的。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廖化做的是关羽的主簿,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东吴将领吕蒙白衣渡江侵占了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廖化也就归属了吴国。这位仁兄典型性的“身在吴营心在汉”,虽然属于吴国名下的官员,却是一门心思的想着再次归附刘备。为了能够重新回归,廖化想出的办法也是很绝:装死。这一招,还是很管用,竟然很多人相信了,认为廖化真是死翘翘了。正是乘着大家麻痹大意的时候,在一天深夜里,廖化带上自己的老母,悄悄地踏上了行程。廖化扶持着老母“私奔”的那年,正好是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这一年,刘备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吴战争。刘备的部队东征,经过秭归,就碰上了廖化。见到昔日的属下再次来归,刘备非常地激动,立即任命了廖化为宜都郡的太守。廖化的回归,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这之后,他在蜀国,屡屡升迁,直做到了并州刺史,右车骑将军。曹休的“千里走单骑”,所依赖的是强烈的宗族意识以及对故土的依恋,自我能动性还是较弱,
关羽的“千里走单骑”则体现出“忠义”精神的表述,所增加的风险也较高(如果曹操不放行,关羽真是很难作为),廖化的“千里走单骑”,除了忠义之外,还添加上了一份对老母的孝心,中华封建传统核心的两个重要部分他全都具有了。上面三位所演绎的“千里走单骑”,过程上还是极为简略的,路途上所遇到的艰险也没能体现,比起他们来,下面这第四个“千里走单骑”就要惊心动魄的多。魏国时间青龙元年,蜀国时间建兴十一年,吴国时间嘉禾二年,国际时间公元233年,即魏国官方声称在摩陂发现青龙并因此而改了年号、蜀国制作木牛流马作为运粮工具积极备战的那年,吴国政坛上的大头条无疑是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正是这一年的二月份,盘踞在辽东的军阀头子公孙渊派遣了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来到了吴国国内。两位辽东使者带来的表章中明确表明,辽东属地的最高领导者很是愿意归附于英明伟大的东吴大帝。虚无的成就感,令得孙权很是满足,满怀激动地以极大的热忱招待了使者团,为庆祝这项东吴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孙权同志还特意颁布了大赦天下的法令。似乎这样还不能使孙权同志日益膨胀的良好自我感觉得到救赎,三月份到来之际,孙权决定再次加大砝码,他派遣了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领着一万多人的军队,带着金银财宝、各种奇珍异货以及“九锡”物品,乘船渡海前往辽东去赏赐公孙渊,同时,孙权还不忘了给予公孙渊一个华而不实、实而不惠的“燕王”头衔。最初给人的表象,一切都是那么完美。当使者团来到公孙渊的大本营辽东襄平,公孙渊同志正如孙权对待他派遣使者的方式般将极大的热忱投入到了招待张弥、许晏使者团中去,地主的好客让使者团的成员在醉生梦死地温柔乡里渐渐放松了警惕。
正当他们可以顺畅地完成这趟出使任命时,公孙渊的狐狸尾巴露了出来,这位辽东军阀头子整起人来还真是有一套,他看似漫不经心地将使者们带来的官兵任意拆散,分配到了辽东各地去。公孙渊玩得真是有水平,化整为零的做法,使得两位使者代表基本上成了光杆司令,原先到达襄平的四百官属人员也正是在这一步步稀释中被辽东集团所吞并消化,而当这一切完成,两位使者竟然是一点也不知情。当然,使者团中的人也并非都是后知后觉,对公孙渊的举动,引起警觉也大有人在,只是数量太少,只有四个,他们是:秦旦、张群、杜德、黄强。
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黄强等人在公孙渊的有意安排下,是被分配到了玄菟郡。这是一个与辽东相距二百多里位于北方的小郡县,太守王赞手下也就只是管着二百多户人家。接到最高领导人公孙渊的指示授意后,王赞将四人安排在了当地的老百姓家里居住。为不引起四人的怀疑,王赞让老百姓为他们提供了“精美”的饮食和“优质”的住宿条件,但纸总是包不住火的,住了四十多天后,四人感觉到了空气中所弥漫的不和谐气氛,敏锐的嗅觉告诉他们一定是出了什么事,而向来对公孙渊缺乏诚意性格具有深度了解以及貌似软禁的居住生活,让四人很是合理地推断出公孙渊反悔的事实。
四人不想坐以待毙,成为公孙渊欲望的牺牲品,因而地,决定积极地联合起来。秦旦找来了张群等人商量,说:“我们远在异地,有辱国家使命,被抛弃在这个地方,这和死还有什么差别呢?现在我看这个郡,防御上还是很弱的,如果我们能够同心协力,焚烧城墙,杀掉他们的官员,为国报仇雪恨,然后再死,也就不会有遗憾了。这总是比像这样当囚犯般的偷生苟活强多了!”秦旦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先前就介绍过玄菟郡的大致情况,就这几百户人家,王赞手里能够拿得出得兵力也是有限,而当时被分配到玄菟郡的也不只是秦旦四人,还有着五六十人的东吴官兵也在享受着如他们的待遇,将这些力量积极调动起来,所爆发出来的能量对于一个小郡县来说,将是极其可怕的。同样地,支持着四人的为国雪耻的信念、报效国家的热忱,都是一种叫做“勇往无前”的动力,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王赞对他们根本就没有防范意识。都商量好了,八月十九日那天的夜里动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意外还是发生了!秦旦四人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致使事件走向不可弥补。中国这块土地上从来是不缺告密者的,这回充当这一令人厌恶角色的人,名字叫做张松。这位张松也是参与了秦旦等人发起的推翻当地政权的策划,到了起事的那天中午,张松同志忽然“觉悟”,他将所有部署全都汇报给了王赞。听到这个惊天大阴谋,王赞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组织人员,关闭城门,进行了有效防御。秦旦等人见到王赞有了准备,没有可乘机会,知道事情败露了,即使是死拼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四人只得爬过城墙向外跑路。四位仁兄也许平常并不缺乏锻炼,一下子跑出了六七百多里路,才停下来歇息。这次休息,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有一个人,实在跑不动了,张群。张群在很早的时候,膝盖上就长了疮,一直以来都没得到过很好的医治,这一路跑下来,伤势更加严重了。先前他就因为这个伤势,走得比别人要慢,多亏了杜德扶持着照应着他,在崎岖的山中行走,他自己也撑不了这么远。张群意识到,自己就是“跑路四人组”的累赘,而严重的伤势也确实快要将身体摧垮,没有了继续前进的资本,他决心不走了,躺在了草丛里,流下了难过的眼泪。四人经过这段经历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其他三人感同身受下以及回忆起这一路的艰辛,也不约而同地流下了眼泪。大家一哭,更是让张群下定了决心,他对着三人说:“我很是不幸伤得很厉害,死亡也没有几天了,你们几个应该快速赶路,希望能够有个好去处。只是守着我,全都死在了这个穷山深谷里,这对大家又有什么好处呢?”张群说得情真意切,不由得其他三人激动不已,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艰难抉择面前,还是杜德站了出来,他对张群说:“万里颠沛流离,生死相共,我们又怎么忍心扔下你不管呢?”接下来,杜德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这是一个将自己置之死地的举动。杜德上前强行推了秦旦、黄强一把,让他们先走,他自己留下来照顾张群。秦旦、黄强虽然有些不舍,只得忍着悲痛继续赶路,期望着能够有转机的出现。杜德就此留了下来,每天在野外采集野菜野果之类的东西,给张群吃,照顾着张群。秦旦、黄强还没走上几天,就来到了高句丽国,他们见到了高句丽现任的国王位宫。在高句丽的国王面前,两人决定编织一个美丽的谎言,虽然作为使者说谎是家常便饭,这个谎言却是两人同时感觉到这一生中最有成就感的谎言。秦旦、黄强对位宫宣称,两人是由吴王派遣拿着诏书来的(真的,只是对象有所不同),并且地,两人还带来很多的赏赐物品(真的,还是对象有所不同),只是非常不幸地,在途中被辽东公孙渊那个狗日的给打劫了(真的,只是性质有所不同)。这些话放在位宫和他的那些亲近属下那里,还真是受用,他们还真以为是那么回事,接受了子虚乌有的诏书,热情接待了秦旦和黄强。两位使者终于苦尽甘来,在高句丽的王宫中享受到了使者们的“崇高”待遇。当然,两人也没忘了在深山中受苦受难的张群和杜德,带着位宫安排的搜寻部队,找到了张群、杜德,将他们迎接到了高句丽的王宫中。位宫也许是很久没见过,这样的天朝人物了,热情十分高涨,好酒好菜招待着,临了,还派遣了二十五人的代表团,护送着秦旦等四人回吴国。经过又一次的长途跋涉,秦旦等四人回到了故土,与他们一起到来的除了那二十五个高句丽随从人员外,还有位宫称臣的表章,高句丽的特产貂皮千张,鹖鸡皮十件。回首往事,四人悲喜交加,都不知道说些什么话好,孙权被他们的义举所感动,提升了四人做了校尉。顺带提一下,张弥、许晏两位使者团的头目,最终没有回来,他们的首级被公孙渊送到了魏国的京城,公孙渊因此得到了魏国朝廷大司马的任命以及乐浪公的爵位。孙权在得知被人实实在在摆了一道后,很是生气,不甘心地说:“我都已经六十岁了,这人世间的艰辛,也是尝了不少,还有什么没有见识过,现在却是被宵小鼠辈给耍了,这个气发都发泄不完。如果不亲手做掉公孙渊这个鼠辈,把他的头扔到大海里,我是没有这个脸来君临天下的,即使是这样会带来亡国造就动荡的,我也绝不会后悔!”话说得有点大,有些出离了愤怒,显然是被忽悠得厉害了,实在丢不起这个人!当然,在众大臣的劝解下,孙权并没有把这个意愿执行,总算是没昏头。还是让我们来再次回顾下这四个名字:秦旦、张群、杜德、黄强。他们不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他们也没有创造出辉煌的功绩,他们更没有给后人留下所谓的“历史宝贵财富”,但他们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所显现出来的那种不屈不饶的精神,足够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缺乏信仰的时代。他们的经历更像是一部极尽曲折的励志电影,没有很多人的捧场,没有足够的鲜花和荣誉,只有旁观者的冷淡,只有环境因素下的重重阻挠,只有个人的默默奋斗。他们的全部,浓缩在“尽在不言中”,全是因为信念的支撑,以巨大的毅力,他们最终做到了即使他们最初也没有想象到的事。诚然,他们都是些不被历史重视的小人物,注定要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历史已经有足够多的大人物可供有选择性记载,当然也就可以将他们丢弃在尘埃中。但是他们毕竟曾经留下了足迹,一个主题有关于生生不息、顽强奋斗的足迹。让我再一次写下这四个人的名字:秦旦、张群、杜德、黄强。你们并没有被真正遗忘!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