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原战士的笑容温暖整个冬天(草地很冷但集体很暖)

让高原战士的笑容温暖整个冬天(草地很冷但集体很暖)(1)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之际,解放军报微信“熄灯号”特别推出“四史微讲堂”栏目,讲述红色经典,弘扬先辈精神。

作者简介

许昌,文中身份为红四方面军第4军供给部出纳科长。

“倾听经典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系列之一百五十九

草地生活的片断回忆

■许昌

一九三六年七月,长征的红军继续北上,我当时在红四军供给部任出纳科长,随军政委王建安同志和三十五团,从西康的雅江县出发了。路过道孚、炉霍,到达了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这时因前面的部队尚未开拔,所以我们在此暂住了两天。在一个落着小雨的早晨,我们告别了阿坝,向着草地前进了。

离开阿坝约摸走了二十几里路,我们就进入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地,风吹着草浪向前荡漾着,真像是一个波浪起伏的草海。向前迈去,脚下如同踩在海绵上一样,每一落脚,四周颤动,吱吱直响地冒着水泡和泥浆。

走着走着,雨越下越大了,泥水湿了脚面,路突然难走了,有些地方稍一不留神,没有踩到草丛上,立刻就会陷下去半截身子,这时如果无人搭救,就越陷越深,很难脱身了。即便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好容易爬出来,也会因两脚粘满泥浆,增加了行动的困难。

部队不停地向前走着,云越压越低,雨越下越大。一眼看去,四周白茫茫的,真是天地相连,把人浇得头昏脑涨,都成了“落汤鸡”,穿的背的也越加沉重了。虽然这时是五六月的炎热夏季,但是草地上还冻得人哆嗦难忍。我们就这样艰难地走了几天,到了一个养牧畜的场地。这里有稀稀落落的几所房子,但所谓房子也和露天差不多,上面漏雨,地下水漫,我们只得在里面龟缩了一夜。

可再向前走,就连这样的住处也没有了。每天行军的宿营地,只能选择在一些地势起伏不平长着灌木和有些小溪的地方。所以一到宿营地,一班一组的就分头忙着把小树用绳子或树枝互相攀扯到一起,上面盖上被单,充作临时住宿的帐篷,它虽不能遮蔽多大风雨,但总比直接被风雨吹打着好些。

也有的同志去搞些可吃的野菜,拾柴生火,但有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拾到一点柴,又因柴湿,天又下着大雨,还是生不着火,只好吃一点凉水拌炒面了,然后几个人依偎着取暖,疲劳促使人很快地就进入了梦乡。由于过度疲劳,草原夜里的严寒,也无力敲醒我们甜蜜的睡眠,我们就是这样每天和严寒艰难搏斗着。

在未到阿坝以前,上级就已规定,每人一天只许吃四两炒面,因此同志们就沿路寻找一些可吃的野草野菜来充饥,以便节省一点干粮好过草地。人们虽饿得头晕口吐清水,但谁也不愿意多吃一口炒面,同志们都像执行战斗命令一样去执行上级的这一严格的规定,谁都懂得,如不这样做,就有出不了草地的危险。

我和出纳老田等四个人经常在一起合伙使一只“三用脸盆”煮饭,所谓“饭”也不过是一种习惯的叫法而已,其实就是找一些野菜一煮,再撒上一把炒面,煮成菜糊糊。

在这茫茫的水草地上,每日遭受着饥饿、寒冷、疲劳,两只脚终日浸在水中,被泡得苍白发麻,可是每个同志的情绪都是高涨的,活泼愉快的,人人都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情绪。行军中各种文娱活动花样翻新,常常唱着这样的歌子:“帝国主义居心何残忍,夺我土地杀我人,五卅的惨案含恨到如今……”每天歌声随着人流在草原上荡漾,我们虽处在寂静的草地,但如果你走在地势稍高的地方,前后环顾一下,就可看到这一伟大的、无尽头的草原巨流和无数的红旗招展,使人感到自豪和兴奋,生活在这革命的集体行列中,使人感到温暖。

经过了十多天的艰苦行军,我们终于走出了草地,在一个阳光普照的下午到达了四川西北部的包座。让我们更高兴的是,数日前从道孚分手、由我们红四军军长王宏坤同志率领到瞻化的那一路人马早已聚集在包座了。经受过千辛万苦的两路人马在此地会合了,每个人与话别了数日的老战友重逢,互相倾诉着关怀和问候,使人有种不出的高兴。在包座休息了两天以后,我们又开始了北上的征途。

(本文选自《星火燎原》,略有删减;《星火燎原》是毛泽东题写书名,朱德作序,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红色经典,生动再现了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承载着我党我军的基因血脉,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整理:王一迪

播音:刘敬一

编辑:霍雨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